APP下载

院前急救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价值分析

2020-04-20张秋爽陈紫叶贾晓英

关键词:胸痛死亡率病情

张秋爽,张 静,陈紫叶,贾晓英*

(1.河北人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2.河北省优抚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5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86例作为实验样本,参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男为26例,女为17例,患者年龄50~74(62.7±4.5)岁,其中主动脉夹层15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肺栓塞11例,张力性气胸7例;研究组男为23例,女为20例,患者年龄51~75(63.6±4.7)岁,其中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心肌梗死12例,肺栓塞12例,张力性气胸6例。对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予以统计处理,差异并不明显(P>0.05),有比较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是一般救治模式,由120例救护车将患者直接接回医院,并在急诊科进行相应的急救治疗。研究组采取的是院前急救模式,内容具体涵盖:急诊后医护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去到患者的发病场所,通过询问患者本身或其家属的方式了解其发病情况,并对其发病时间、以往用药史等进行确认,予以体格检查,综合医学知识、急救经验全面且快速的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如果初步确诊为属于急性高危胸痛的情况,需马上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安抚、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观察其临床症状和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剧烈疼痛者遵医嘱给予止痛措施,低血压者立即进行输液,低氧血症者快速予以高流量吸氧,尽可能用最短的时间将患者运到救护车上并将车内心电图导联监护仪接通;叮嘱躺在担架床上的患者尽可能的闭眼静卧,以促使其得到充分休息,利用给氧设备帮助其维持正常呼吸,通过创建静脉输液通道的方式将管道准备等相关急救工作准备好;对患者感受加以询问并密切监测其反应和生命体征;对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300 mg口服,评估患者病情并予以波立维300 mg,以便为心脏介入术的开展奠定基础;测量患者的血压水平,指导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以使心绞痛症状快速改善。若血压值处于低标准值以下,需改为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监测患者心律变化情况,以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发现频发室性早搏、室速的患者,予以可达龙静脉滴注的方式,以便对心律失常进行有效拮抗,观察和了解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将室颤波情况作为重点观察指标,发现危险事件马上调整为复苏体位,同时马上接通除颤设备,以适当压力是电极板和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以进行紧急除颤;对于出现心搏骤停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快速、持续进行心肺复苏,同时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呼吸道清理等急救工作,切勿因为过度紧张而不知所措;确定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基本保持稳定后即刻送往医院开展后续各项救治措施。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两组发病至急诊、发病至病情确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同时统计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死亡率。

1.4 统计学评析

本组研究数据的处理以版本为SPSS 2120的统计学软件包完成,各以(±s)、(%)对计量资料行表示和对计数资料行表示,各予以t检验、x2检验,P<0.05说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分析并比较两组救治时间相关指标

研究组患者的发病至急诊时间、发病至病情确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分析并比较两组救治时间相关指标(±s)

表1 分析并比较两组救治时间相关指标(±s)

组别 发病至急诊时间(min) 发病至病情确诊时间(min) 平均住院时间(d)对照组(n=43) 123.7±15.4 241.6±32.9 21.4±6.5研究组(n=43) 95.5±12.3 186.5±25.3 13.4±4.3 t值 9.3824 8.7057 6.7311 P值 0.0000 0.0000 0.0000

2.2 分析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比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低,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n(%)]

3 讨 论

急性胸痛以心源性胸痛为主,且大多数患者是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心肌炎等高危胸痛。调查资料显示,发病后1 h内是急性高危胸痛患者院外死亡的高发时间段,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院前急救主要包括现场急救、途中监护、安全转运等内容,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持患者生命,减轻其病痛,防止病情持续恶化,降低再次损伤发生率,为患者入院接受急诊治疗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2]。对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采取各种手段帮助患者有效稳定病情,同时迅速向医院急诊室传达患者的病情,让急诊室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从而促使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尽可能缩短,可显著提升急救质量,获得良好的救治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3]。

在本组实验中,研究组发病至急诊时间、发病至病情确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其且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较对照组低,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院前急救对提高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作用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中。

猜你喜欢

胸痛死亡率病情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经常性胸痛,你了解过吗?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有些胸痛会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