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数学课堂的学科素养

2020-04-19薛尽舜

数学大世界·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教学实践

薛尽舜

【摘 要】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让一线教师有了新的生命力。在教学实践中,新的生命力让人感悟颇深,正如专家指明的“用教材教”的方向一样,我们可以有着不同的课堂结构,可以用同课异构课堂模式来促进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可以从校情学情出发,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去提升教学质量;也可以课堂为基本,以学生为根本,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正因为如此,本文以“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数学课堂的学科素养”为话题,与各位教育战线的同仁共同策划现代初中课堂教学的愿景。

【关键词】 教学实践;学科素养;研究课题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学校开展了一次网络培训,学科组在继续教育网上听取专家报告讲座,并在学科组教师之间进行了同课异构交流,在此期间,笔者从学科组教师交流的同课异构课和网络专家式讲座中获益匪浅,对自身的教学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反思,感悟至深,溢于言表。

一、驾驭新教材,正如专家所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专家讲座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教学理念,其实际含义就是要求教师“以纲扣本”——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活用教材。课程标准是什么?是指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依据;教材是什么?是提供教学使用的载体,是实现课程标准的工具。

笔者也有共鸣。作为教师,必须在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去潜心研究教材,通过对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意图的分析制定自己在课堂上的课时计划,是一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制定课时计划,首先就要从校情学情出发,取教材之长、补教学之短,议定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校本教材”。其次,更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发展为己任,实事求是地看待教材,有选择性地组织和使用教材。“用教材教”不意味着抛弃教材,而是对教材的创新加工。教材中大量的典型案例、练习题都是专家长期的积累,是智慧的结晶,是可以启迪心智形成学科素养的典范。

如教材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这样一道例题:“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你说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思考,对问题情境进行数学建模:

问题1:这次排球邀请赛全部比赛共有多少场呢?

问题2:假设邀请了x个参赛队,那么,每个队要与其他多少个队见面交锋?

问题3:通过以上问题的解读,你可以列出什么样的关系式?

典例是精彩的,但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能够用得恰如其分,这才是“用教材教”。

二、驾驭新教学,同课异构课促进了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

培训期间,学校学科组教师进行了一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同课异构课,学科组进行了认真磨课,将本次师资培训活动推向了高潮。磨课时定位好、中、差三个层次,先是三位教师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是组员各抒己见,仔细研磨,以纲扣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同课异构课听课结束后进一步进行交流,共享了自己的感悟与想法。

因为同课异构课是出自学校同一个学科组,因此,很多典例是相同的,但不同的教师在不同层面的课堂上应用的环节就完全不同了。如都引用了教材例题:“如图,有一块矩形铁皮,长100 cm,宽50 cm。在它的四个角各切去一个同样的正方形,然后将四周突出的部分折起,就能制作一个无盖方盒。如果要制作的无盖方盒的底面积是3600 cm2,那么铁皮各角应切去多大的正方形?”

讲授成绩好的层次班级的教师将这一道题作为课堂练习题,体现了学生对能力的巩固;讲授成绩中游的层次班级的教师将这道题作为课堂小组讨论题,体现了学生在不同的智慧的交融中提升学科素养;讲授成绩较差的层次班级的教师将这道题作为课堂引导例题,体现了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逐步形成对问题情境的数学建模。

通过同课异构的活动中的交流、评议,推动学科组教师对教学的认真反思。的确,同课异构让人感受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教师在鉴赏中优化自我,在比较中发展特长,从“异构”中领悟到教育教学的真谛。

三、驾驭新课堂,以生为本,构建学生的学科素养

所谓的“数学素养”就是学习者能够用数学知识高瞻远瞩,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生活实际,用数学语言表达精彩的世界。

笔者认为数学学科的学习在于学习者有积极的心态,有浓厚的兴趣,有不怕吃苦的钻研精神。数学在初中学科中是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会投入更多的心血,教师何尝不是如此。学生在大量的时间中经营,这样就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学知识和能力。因此,对于初中教育而言,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心态、求知欲、抗挫力,的确是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为突出。

笔者不得不有感而发,驾驭新课堂,就需要在课堂上量体裁衣地去“用教材教”,教师作为引领者,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为落脚点。以生为本,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之中,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才能驱动他们的求知欲望,才能提升能力。

总之,教学相长本身就是从经验积累上升为科学研讨过程,数学教学成长更是一个迂回曲折的爬坡过程,需要教师的潜心钻研。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唯有在活动中赏析课堂教学纪实、共享教学繁华,才能在教學实践中提升数学课堂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跃.问题解决及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反思——兼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数学教学通讯,2017(32):53.

[2]佚名.培养初中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以“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数学(初中版)下半月,2019(3):3-4.

[3]李锦旭.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养[J].中国教师,2017(2).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教学实践
基于新课程改革深入下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科素养的渗透初探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