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乡族头饰的社会功能

2020-04-19王鑫陈茜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头饰社会功能文化内涵

王鑫 陈茜

内容摘要:东乡族作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具有独特的文化事项。东乡族头饰便是东乡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头饰主要包括男性的帽子和女性的头巾,以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些佩戴在头上的饰品。东乡族头饰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集中反映了他们的民族风俗和审美情趣,是东乡族文化的名片。本文主要根据东乡族头饰的特色、习惯、禁忌等来阐述其所具备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东乡族 头饰 社会功能 文化内涵

一.东乡族头饰简介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的一个特有少数民族,他们有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而其头饰作为服饰中的代表物品更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1920年前,东乡族男子多穿大长袍,束宽腰带,当时女子不戴盖头,只戴包头巾,老年人的佩戴颜色则以黑、灰、白头巾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东乡族的服饰也在发生着变化:服饰向大众化、时尚化发展,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头饰的变化。到了近现代的东乡族年轻妇女戴彩色盖头,如:绿色、红色、粉色等,颜色鲜艳并点缀水钻、刺绣图案、串珠等装饰品(见图一);中年女性则戴深色盖头,如青色(见图二);老年妇女则偏爱白色、黑色盖头,颜色素净,样子简洁大方且装饰较少(见图三)。男子一般佩戴“号帽”(见图四),“号帽”是一种平顶无檐软帽,主要有黑、白两色,多用普通软布缝制而成。未成年的东乡族头饰佩戴讲究一般不多,其佩戴的年龄、样式、颜色无特别要求,根据家族长辈的要求佩戴即可。

二.东乡族头饰的情感功能

民族服饰是民族在发展中为适应自然环境以及生活需要而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财富,承载着本民族独有的情感。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人民群众都将他们的智慧以及个人情感倾注到了民族服饰中,东乡族也不例外。东乡族头饰是东乡族人民在千百年发展中形成的,是劳动人民对其民族文化的物化表现。

东乡族头饰所蕴含的情感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文化认同感

亨延顿在《文明的冲突·旗帜与文化认同》中提到,“在冷战后的世界,旗帜有其考虑的价值,其他文化认同的标志也是如此,包括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因为文化有其考虑的价值,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最有意义的东西。”i东乡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都佩戴民族头饰,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我们可以把它视为一条纽带,连接陌生的一群人,增强民族凝聚力,让他们内心有一种归属感。这一点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也充分体现了,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东乡族大多数人认为头饰是他们的民族文化和信仰的象征,他们觉得佩戴头饰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这也是他们对文化的一种认同感。

再者,这种文化认同影响着东乡人,为他们的生活习惯、语言交流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2.价值观体现

东乡族头饰反映了一种平等的社会观念,古兰经中关于社会伦理规范的一條重要规定,就是人人平等,所以东乡族头饰并不崇尚华美富贵,而是朴素庄重的。

一般来说,我国各民族服饰都会体现一定的价值观念,例如崇宗敬祖、纲常伦理、求吉心理以及表现民族自我意识。从东乡族的服饰我们可以看出其民族的伦理观念,这其中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东乡族的头饰原材料由最开始的羊毛毡到现在的丝绸,这种发展变化与社会经济是密切相关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而产生的变化。

三.东乡族头饰的审美功能

审美是一种对事物的直观感受,由于审美主体的心理素质、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等不同,人们的审美也会产生差异。东乡族的头饰则体现了东乡人民独特的审美取向。服饰的基本要素有质、形、色、饰、画,东乡族头饰也包含着这些元素。

从头饰的质地来看,东乡族头饰一般采用丝、绸、的确良以及毛绒等中高档精致细料。丝绸薄而透气,而且较一般的布料美观,适合夏天佩戴,而毛绒或毛线等则适用于冬天,人们因季节的不同采用不同质地的头饰。

色彩的用途、场合、偏爱以至心理需求上的某种默契,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了人们评判色彩美的一种不成文的规则。由于文化和审美影响,东乡人十分青睐绿色、蓝色、白色以及黑色。绿色是一种神圣颜色,它通常被认为象征着自然和生命。《古兰经》中描述了死后的生活,说,“他们佩戴着金色的镯子,身着埋有金线的上等织锦缎绿色长袍”,他们会“被放置在绿色的衬垫和美丽的地毯上”ii,这表明了绿色在东乡人眼里是至高无上的。白色象征着纯洁与和平,所以在每周周五的礼拜,许多东乡人都会身着白色,表达虔诚的信念和祈求。

头饰上的刺绣图案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东乡人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情趣,比如说男子号帽上的星月图案,星月指初始的光亮,新的时光,寓意一种新生力量,抑或是女性盖头上的花草图案,东乡族反对偶像崇拜,所以刺绣图案一般以自然界中的植物为主。

由于世代的文化传承,某种色彩或图案与某种特定内容会形成比较固定的联系,然后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这是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共同性,是文化和审美多重作用的结果。

四.东乡族头饰的文化载体功能

东乡人最初佩戴头饰是因为信仰和生活环境的缘故。教义规定女子在公共场合不能露出羞体(“羞体”是一种术语,意思是女性要遮住除了脸部和手以外的其他肌肤,否则就是羞体。),所以东乡族女性必须遮住头发,但不用遮面。东乡族男性的头饰主要是“白帽子”,也是因为世代传承的观念中规定了教徒礼拜不能裸露头发,同时也为了礼拜时叩头的便捷,所以便一直佩戴无沿白帽,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文化的传承过程以及文化对一个民族的影响。

对于东乡人来说,头饰的佩戴是一代代文化传承的习俗。可能很多本民族的人对佩戴头饰的具体原因一知半解,但他们都会去佩戴头饰,因为他们会在潜意识中认为这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事。从某种意义上在他们的认知中头饰是一种“真、善、美”的象征,是一种神圣的信物,这就类似于我们佛教徒的念珠、基督教的十字架等等。周国平说“宗教的本质不在信神,而在面对神秘的谦卑和面对神圣的敬畏。”iii东乡族对民族信仰的敬畏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头饰上,比如他们会在头饰上刺绣一些的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图案或者文字。

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东乡人已经不会穿传统的民族服饰,但还是会佩戴头饰,可以说这是现在从外在可以直观体现其文化历史传承的明显标志。

五.东乡族头饰的交际功能

东乡族头饰还具有一种交际的功能,这种交际功能主要是在民族内部、与其他民族间的。

1.民族内部的交际

民族内部的交际主要指在东乡族的族群里。东乡族人民在各个场合都会佩戴不同类型或颜色的头饰,比如说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女性会在家中或其他非正式场合佩戴白帽子,但若是去礼拜或是参加宴请之类的正式场合,她们就会选择头巾,显得正式庄重,这也算是一种社交礼仪,从而体现出个人的修养与礼节。再者,在东乡族聚居地或是其他地区,如果看到佩戴民族头饰的人双方可能就会知道彼此是一个民族的,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也会更容易沟通。

2.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际

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标志,在文化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流,共同发展。如同我们常见的校服、工服之类的统一化服装,头饰也是一群身份相同的人的标志,这时候,头饰就相当于一种文化“符号”,在无声地宣传、展示着自己民族特有的文化,让其他民族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本民族的文化艺术魅力。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的服饰或头饰也会受其他民族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种文化相互影响的过程也让各民族之间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使得多民族文化和谐发展。

六.总结

人类佩戴头饰已经有漫长的历史了,中国汉字中的“美”字,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从羊从大。《注》曰:羊大则美。《广韵》释为好色。《正韵》则曰:嘉也,好也。从字形演变过程来看,“美”字的甲骨文其实就是一个戴着头饰的人,它的上半部分是像花或枝叶的东西,下半部分则是代表一个人,这就象征着人头戴饰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头饰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产物。东乡族头饰是东乡族的身份象征、是民族的文化符号、是物质文明流传的印记……正是因为东乡族头饰的社会功能,我们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东乡族文化并且从各个方面入手来保护和传承东乡族文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为我们的主流文化增光添彩。

參考文献

1.高小强,铁文英.甘肃少数民族文化概论[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马福元.中国东乡族[M].宁夏人民出版社

3.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M].人民出版社

4.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M].新华出版社

5.何星亮,廖旸.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第一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6.马明兰.[D]穆斯林妇女头巾的阐释及社会意义.青海师范大学

7.管彦波《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J].《民族研究》 1995(6):28-35

注 释

i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

ii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iii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9月版

项目名称:东乡族头饰文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1575.

(作者介绍:王鑫,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陈茜,本文指导老师,甘肃农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头饰社会功能文化内涵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浅谈法语习语的文化内涵
头饰类恐龙
“帽子展”
西班牙流行止痛头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