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浅谈

2020-04-19刘树明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范读预习

刘树明

内容摘要:批注式阅读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进行“批注式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全新阅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范读 符号 预习

批注式阅读是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评;有疑而注,有感而发,有得而写,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感悟、欣赏、评价的能力。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进行“批注式阅读”基础上的一种全新阅读教学模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們a的识字量少,只能阅读小故事等篇幅短的文章,且认知能力差,好多老师认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识字教学,批注式阅读根本无法进行。我们决不能小觑一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好的习惯得益于从小培养。相反从一二年级的学生开始进行批注式阅读的渗透,他们从小就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所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更重视小学低年级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我们要针对他们的认知条件,在小学一二年级开展最基本的批注式阅读,从他们的朗读、识字、遣词造句开始,从简单的批注符号开始,培养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

一.范读领路、朗读批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几经修订,都无一例外地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第一位的基本要求。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让学生领会文意,展开想象,体验情感,还能帮助学生学会断句,知道标点符号的作用等。低年级的阅读更应重视朗读,所以我在教学时注重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范读领路,摹仿入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而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但是朗读批注更能帮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朗读批注就是学生根据老师或录音范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在文本中运用符号圈点出来,什么地方应重读,什么地方要轻读,什么地方读得高亢,什么地方读得欢快些,什么地方读得缓慢些等等,学生在文本中留下记号,以便在以后朗读时能更好的模仿。我们规定了朗读批注的一些简单符号,在老师的示范下学生很快学会了朗读批注。朗读批注帮助学生改变了一二年级学生唱读课文的毛病,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课文的能力。

二.规定符号,正确运用

“读书一定要留下痕迹。”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预习时,要拿着笔,边读边注,随读随注。学生可以在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思、所感和所想。因此,在批注中圈、点、勾、画等符号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五花八门的符号不利于同学间的交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统一这一“批注密码”,设计出一套批注符号。如,我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设计这样一套批注符了号。

批注时我还要求学生必须用铅笔,这样便于课堂上交流时修正。有了一套统一的批注符号,学生自己使用时不会混乱,同时交流展示时还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批注能力。统一的批注符号使用得心应手之后,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的习惯,学生可以受用终生。

三.预习批注、自主学习

预习批注是在上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并做好上课前的知识准备。

1.一二年级的学生正是识字阶段,在预习读文章时要用“()”圈画出生字,给二类字注音,给一类字写出音序、部首,并组词、归类。用“□”画出好词语,要求读熟读通词语所在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用“---”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单的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用问号“?”标出自己质疑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自然段序号,同时数数一自然段总共有几句话。

2.写读书笔记。光批注还远远不行,要把批注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内化知识的最好方法。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把文章中的生字生词记录下来并画会记牢,把自己感觉比较优美、感动的句子工整的摘抄下来,有感情的多读几遍,认真体会,达到为自己所用。学生这样做不仅熟练的记下了生字、生词、好的句子,还积累了知识。

四.课内指导、引领示范

为了加深学生对批注阅读的认识,激发他们学习这种方法的兴趣,首先向学生做好引领示范作用,把自己对课文的批注展示给学生看,与学生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感受批注阅读法的实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我也来试试给文章做批注”的愿望。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学习在符号批注的基础上做简单的文字批注·即在有所感处简单写一两个词语或短句,在交流时说具体说完整。

1.在课内引导学生.在最感兴趣的地方批注。一二年级的学生正是好奇心强,爱提问题的年龄,老师应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批注。

2.引导学生在重点、难点的词句上批注。一篇文章的重点词句是理解全文的关键,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和作者展开交流,表达自己的独特想法。

3.引导学生在留白想象的地方批注。想象是一二年级学生的天性,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权利,尽量鼓励学生多去展开合理的想象,想象作者没有写出来的东西。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同样对同一篇文章有着不一样的阅读体会。

4.教师心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在预习时的批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加强主导,引领学生围绕重点、难点,展开交流讨论。在交流中深化学生的批注理解,促进有感情朗读,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5.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批注。学会批什么、如何批、怎样批好。老师在课堂细节处给予示范指导。批什么:凡有所感处、疑问处均可批注,具体包括词语、句子、段落、标点、插图、课文题目、课文结尾、主要内容、文章结构、表达顺序、写作特点、作者情感、单元导学、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都可以批注。怎样批:符号批注与文字批注相结合,要求规范批注符号,对批注的语言要求既简短精炼,又完整通顺,注意保持书面的整洁美观。怎样批好:批得要深刻些,有创造性,不流于形式,一目了然。努力读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写出自己的理解,通过示范、激励等有效措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批注,充满个性地理解文本。

6.教师在批注交流中要避免被学生牵着走,导致对课文理解零乱无序和支离破碎,还要避免众说纷纭,将阅读教学课上成说话讨论课,导致没有时间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教会学生批注,但不能丢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环节,避免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五.拓展批注、课外延伸

在阅读教学结束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与自读自悟时相比,有了质的提升。老师要引导学生就全文的内容和情感作出批注(与随文练笔相结合),或就本文重点句段,要求学生重写批注。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最终学会并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可在略读课文中加大放手的力度,通过学生的批注和交流来完成阅读任务。最主要的是要拓展到学生的课外阅读,将批注与读书笔记联系起来,使学生学会读书,而不是停留在看热闹的低级阅读阶段。

“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通过“批注式阅读教学”,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阅读质量,为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批注式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研究》阶段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896.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范读预习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消融矛盾,让批注式阅读更有效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批注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漫谈范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回归本真
批注式阅读,让“要我学”变“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