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洞”加“细节”就能创造新世界

2020-04-19上官云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13期
关键词:马伯庸长安城时辰

上官云

被称为“文字鬼才”的马伯庸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针对发现的题材脑洞大开,用幽默的语言写成故事给别人看。《长安十二时辰》小说的由来,就始于他在知乎上看到的一个提问:“如果让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他用键盘敲下几千字,而后获得近两万点赞,一个死囚、老百姓等都参与其中的传奇故事,就此在天宝三年上元节的十二时辰内徐徐展开,地点是长安城。

可等到真正动笔时马伯庸才发现,最大的挑战不是故事编织或人物塑造,而是对那个时代生活细节的精准描摹。比如怎么喝茶、怎么吃饭、哪里如厕,甚至长安城的下水道什么走向、隔水的栏杆什么形制等——要描摹的,其实是整个世界,无论写得多细致都不嫌多。马伯庸跑到西安实地考察。他翻了大量资料,光专题论文和考古报告就读了一大堆,抠细节具体到字词。你说“一进门看见一个碗”和“一进门就看见一个青釉瓷碗”显然不一样,后者观众一下子就能想到碗的样子。在马伯庸近乎强迫症一般的写作方式下,人们最终看到了许鹤子的衣裙高髻,张小敬的织锦缺胯袍配六合靴,街道兩边鳞次栉比的店铺,富贵人家的高堂华楼——一个活生生的长安城呈现在观众眼前。

《长安十二时辰》只是马伯庸众多以历史为背景的作品之一。在它之前,《古董局中局》《三国机密》都拥有不错的口碑,非虚构作品《显微镜下的大明》也很受读者欢迎。他的小说得到追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书中丰富的想象力。马伯庸说,这得归功于家里有个大书架,他随时都能拿书看。他曾说:“读书一定要博看众家,说不定你会发现一个更舒适的阅读圈子。”

写作之外,马伯庸是个有趣的人,刷微博、打游戏、出去旅行、吃好吃的……于他而言,生活与文学并行不悖,水乳交融。正如他所说:“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这样才能够保持创作的状态。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东西都没有兴趣,或者看不到任何想跟其他人分享的事物,那就没有办法再写作了。”

如果用一个词总结生活中的马伯庸,那十有八九是“好玩”。2015年,他决心辞职专职写作,想尝试下自由散漫的生活。只不过之后的写作规律依然带着朝九晚五的烙印,他也只有在特别嘈杂的地方才能写得出东西。早晨八九点,马伯庸挤进上班族的早高峰里,要么找个咖啡馆,要么去朋友公司找个工位。下午五点以后,又跟着第一拨晚高峰的人群回家。他常说:“写作需要一个心态。有副书斋对联‘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说的就是如此。所以我时时刻刻会提醒自己,安心写东西,别想乱七八糟的。”(摘自《今晚报》)

【素材解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长安十二时辰》中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背后,是马伯庸对真实生活的细心观察和精准描摹,只有热爱生活并主动融入生活的人,才是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才能创造出深入人心的作品。

【适用话题】

实践;热爱;感悟……

猜你喜欢

马伯庸长安城时辰
爱挤地铁找灵感
奇妙的默契
“中二”奶爸马伯庸的亲子时光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马伯庸:我没觉得自己红了
十二时辰养生之未时
本期健康策划——十二时辰养生之辰时
隋唐长安城遗址考古工作会议召开
桃核上的长安城
点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