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型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0-04-18马路凯刘袆帆黄伟峰丘苑新张宏康张鹰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5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乡村振兴

马路凯 刘袆帆 黄伟峰 丘苑新 张宏康 张鹰

摘要:乡村振兴是时代的重大战略,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支持,拥有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的高校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存在学校产教融合水平低,专业设置产教脱轨等问题。高校可同提高产教融合意识,企业参与创新人才培养,优化专业布局等措施解决农校服务乡村振兴中人才培养的问题。以食品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为例,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教融合;食品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等院校必须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研究指出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农校不重视农业科研成果推广,未建立农业推广体系,导致高质量科研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迫切需要高校进行产教融合,将科研及成果转化等融于一体,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制约农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加工专业可以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所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强对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高校食品加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需要把产教融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入点,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引导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食品加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教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结合区域学校情况,在规范教学要求基础上,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等院校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使优秀人才参股乡村振兴产业,发挥院校的优势。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非常必要,体现在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技术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需要高水准人才【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主要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需要国家层面政策与农业技术人才参与。农业院校要针对性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院校实现产教融合后,培养人才应为农民生产管理进行科学指导,可以熟练掌握农业基础知识,能在相关领域快速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贴合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近年来,农业科研成果研发与转化存在巨大差距,科研成果转化率为30%,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必须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农作物从育种等系列过程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开发新技术完善。当前便捷化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急需现代化科技支持。食品加工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二、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中人才培养的问题

乡村振兴需要现代化人才,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面临新的要求,高校应发现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积极探索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优秀人才。通过对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调查发现,目前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许多问题,无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持,制约食品加工专业教育发展。

分析当前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教融合水平低,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需求匹配度低,学校忽视科研育人功能等。院校未意识到产教融合的作用,未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系统,形成顶层设计不完善的局面。校领导缺乏主动联合校外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意识,企业出发点是利益,大多数企业面临生存挑战,在具有风险情况下不会主动与学校合作【2】。乡村振兴实质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创新型农业人才,当前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体现在培养方案不科学,忽视实践教育环节,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

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加工专业教育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布局适宜,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质人才资源。随着新兴行业的崛起,考生更愿意选择热门的专业,迫使许多院校在未做好完善前提下盲目开设大量热门专业,造成学校学科发展重心偏离,导致农校培养毕业生不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科技的支持,需要把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优秀人才,将技术转化到生活等各方面。目前高校过于注重科研成果学术价值,忽视科研对学生教育功能,造成院校培育人才缺乏创新能力。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目的是评职称,课堂教学中很少涉及科研概念,导致学生不了解当前农业发展状态。

总结目前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专业结构相对滞后,院校食品类专业招生难,毕业生返乡创业形势严峻。农业院校普遍存在招生难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社会高考生源总量不足,从事农业生产较为辛苦,农村教育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许多家长学生不愿选择涉农食品类专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经济发展促使农村就业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乡村企业需求技术复合型人才,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目前高校存在专业課程设置不够贴合生产,存在相关实习项目与企业工作脱节的问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食品加工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产教融合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的重要途径,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方式主动联合企业搭建平台,可以为创新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满足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目前高校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别背景下,构建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通过提高农校产教融合意识,引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发挥科研育人功能等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乡村振兴战略人才需求。

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有机结合校外实践工作,调研人才市场需求,实现校企生三方互利共赢。企业介入模式是吸引企业与学校联合,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教育中。食品加工专业企业介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利用专业群产教融合协作委员会平台,从机制上保障合作实行【3】。企业明确告知学校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标准。参与建设校内外实践基地,帮助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毕业顶岗实习就业等岗位,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使学生得到企业文化的培养。企业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增加《企业管理》课程,按照企业对乳制品要求加大实训力度,开设食品机械放门课程,在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企业需求。

高校产教融合意识转变是正确行动的先导,先进的办学理念能促进农校向正确方向快速发展。推进产教融合是农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通过观察知名高校发现,通过产教融合模式,发挥高校人才技能及政府资源等优势,取得显著的成效。高校应学习优秀院校成功经验,建立科技园成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载体,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高校应在原有农业发展水平基础上,学习国际农业发展经验,为农业现代化指明方向。高校应邀请相关专家与部分企业等代表人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农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规划提出要求,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高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构建突出职业素质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学科设置,需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了解目标市场更多供给状况,以本地区现代农业特色为基础,创新专业设置,实现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对接。高校可通过产教融合了解弱势学科,集中力量发展优势学科,如部分院校开班专业为低就业专业,要考虑撤销合并,为发展新兴专业提供人力保障。校企合作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高校可以借用企业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师,根据农业市场发展需求,提出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的建议,有利于改变长期职评机制依靠论文的现状。适当减少科研指标在量化考核中的权重,细化量化考核指标。

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紧密合作,开发产教融合课程体系,明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与企业合作开发食品工艺校本教材,企业人员参与授课,在课程评价体系上落实产教融合。在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方面,通过在职进修等方式,校企合作培养具有动手能力的专业教师,教师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企业安排高素质专家参与专业教学,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建设高素质,人员精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校企制定短期见习、顶岗就业的学习一体化方案,学生逐步接受企业,使企业各项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被学生认可。

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高素质职业农民。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高等教育要以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企业为导向,食品加工专业要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产教融合下食品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实践,使得院校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效,为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转型升级研讨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提伟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食品类专业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研究[J].河南农业,2019(36):26-27.

[2]吕云云.基于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现代食品,2019(01):35-36+48.

[3]提伟钢.高职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2):47-49.

仲愷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

2.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