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教学的高效能

2020-04-18任瑞芳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反思

【摘 要】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中流砥柱,是奋斗在德育工作最前线、锻造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作为点燃学生求知火花、陶冶学生情操的“文化掮客”,教师不仅要立品、修身,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科学恰当地选择评估方法,以踏实、创新的教学反思态度和精神渡过教学“瓶颈期”。

【关键词】反思;教学内容与环境;因材施教;评估与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046-02

做好有效的课堂管理,犹如做好一份事业。融教育热情和教育情感于课堂、班级,一直是笔者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初衷和坚持,而近一年来的学生课堂效果反馈和学习效果反馈却让笔者对自己的教育热情、情感的投向产生了怀疑。正如《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一书中提到的“一个令人烦恼的发现”[1],笔者也常常问自己,“哪儿出错了呢?是自己对于词汇、阅读等的教学能力不够扎实,对讲解材料的准备不够精心,还是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不像预设的那样高?”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学习理论、成长理论、语言能力的培养、课程目标、学科教学法、因材施教、评估以及课堂管理等教师应该掌握的和能够掌握的八个“核心概念”。同时也指出,教师还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并于反思中获得成长,取得教学进步。这在笔者对于教育事业前路感到虚无缥缈、四处摸索之时,为笔者指点了迷津。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理解“反思”呢?不同的教师对于反思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这也就使得反思有着多种模式。《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从HPL框架出发,引导教师在教学准备时注重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的关系,反思教学对象、教学评估,从而培养反思能力,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一、以知识为中心,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的相互关系

英语教师应“以知识为中心”,注重反思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的关系。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应努力将知识的火炬传递给下一代,但如何使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相互融合、促进,使抽象的知识通过录像、图片等教学条件更加具体化、合理化、生活化地呈现出来,则是值得教师认真反思的。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听到其他教师说:“这个词组搭配已经重复很多遍了,也默写至少三次了,学生在考试时还是写不出来。”这种情况也多次发生在笔者的职业生涯中,如对于invest的词汇教学。通常备课时,笔者会先详细地把invest的常考用法整理出来,包括invest-investment-investor,invest(sth.)in ...,invest heavily in sth.等,然后再以翻译练习的方式融入语境中,如在贸易上投资1000美元(invest $ 1000 in trade = make an investment of $1000 in trade),在这个项目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invest a lot of money and time in a project),投资房地产(invest in the property market)。这种教学内容准备虽然涵盖了invest词汇的主要考点,但却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范围,忽视了学生现有的解决问题能力和记忆能力。

德格鲁特的象棋实验以及其关于数字记忆的象棋实验告诉我们,学生记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知识、技能息息相关。这说明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不仅要考虑新课标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还需要反思教学内容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契合程度,反思学生的认知融合和情境迁移能力,注重在课堂环境中实现学生与文本、教师、同伴及自我的互动。所以,设置贴近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情境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笔者对invest的词汇教学方法进行了改善,以看图说话的方式将invest的用法编成了一个小故事:“My deskmate is an unwise investor. He invested (time) in playing games of hard level instead of making an investment of time in study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so he failed to pass the final exam.”將超越学生知识水平的项目、房地产等词换成贴近学生生活且容易引起话题的同桌、游戏、生活实践、期末考试等,使学生减少了在信息加工方面的过多投入,乐意参与词汇的学习和发散,进而使得他们在瞬时记忆、长时记忆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在接下来的默写练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于invest用法的使用正确率明显提高;同时,多数学生参与同学、小组英语话题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及热情度也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基于“鱼就是鱼”理论,因材施教

“以人为本”越来越成为当今时代的发展理念,与之对应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这与HPL框架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符合。这种理念也提醒教师要在反思教学内容、环境的同时,也要反思学生群体的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整合运用相关信息推理判断、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充分发展。因此,除考虑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外,在教学中融入教师对学生个体在理解、认知等方面差异的应对措施,也是教师突破教学“瓶颈期”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教师从“鱼就是鱼”理论出发,因材施教。

“鱼就是鱼”是由莱奥·利奥尼的童话故事演绎出来的理论。这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条鱼想了解地面的事情,却由于只能在水中呼吸而无法上岸。于是,它与一个蝌蚪交上了朋友,后来蝌蚪长成青蛙终于上了岸。几周以后,青蛙回到池中描述了它所看到的动物,如小鸟、母牛和人。听着青蛙的描述,那条鱼把他们都想象成鱼的模样。将人想象成用尾鳍走路的鱼,将小鸟想象成带翅膀的鱼,将母牛想象成有乳房的鱼。这个故事阐明了既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吸收,使得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此,教师在思考和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时,还需考虑学生各自既有的认知结构、理念,利用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

如在关于invest的看图教学中,笔者针对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利用了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考试等引入invest的考点。而在巩固提升时,笔者则进行了分组讨论式教学,由优生组织后进生进行巩固训练,并通过加入些难度词汇,如房地产(property)、项目(project)、工业(industry)等,适当地升级invest的使用语境。如此一来,笔者便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认知结构,从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既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桥梁,促进了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三、以评估为中心,注重反思“反馈造就完美”

关于教学内容、环境、学生主体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能否实现高效能课堂有着决定性意义;而以评估为中心的教学反馈则是判断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准。反馈性评估是教师教、学生学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武器。实现高效能课堂教学的教师能够通过多样的评估把教学内容、环境与学生联系起来,了解、反思不同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对于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的影响,使学生的想法变得清晰可见,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适当的评估、对教学规划做出适当调整。

保罗关于太阳和地球体系的论文考试揭露了学生对重复多遍的地球及季节等重要概念理解有误,但在本学期结束时,保罗对教学反馈的反思太晚,只能在这个学期徒留遗憾。这个案例启示年轻教师要学会未雨绸缪,恰当且适当地运用教学反馈,如课堂提问、板演、课堂写话等,反思高中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规划、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是否适宜。具体到教学中,以上文提到的让学生自主升级invest的使用语境为例,教师可选择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多种形式呈现小组对于invest的补充学习,帮助他们运用对话、故事、图片等反馈方法查缺补漏,加强知识横向和纵向间的联系,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他们自主学习呈现的问题纠偏补授,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反复理解知识难点,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如此,教师便能在教学活动中及时调整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以及教学反馈,让学生强化认知,把理解误差扼杀在萌芽阶段,以防错误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在这种反馈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落实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得到了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呈现,而学生也在教学反馈中得到了最扎实的发展。

总之,正如哲学家杜威曾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2]。”当代教师更应反思并适应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课标的要求,以知识与评估为中心,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内容准备方面设法从教学环境出发、从“鱼就是鱼”理论出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經验情境,使学生在和谐、兴趣盎然的高效能教学氛围中汲取知识,获得动口、动手、动脑、动情的互动享受,进而突破教学瓶颈,促进既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实现。

【参考文献】

[1]琳达·达林·哈蒙德,约翰·布兰斯福德著.陈允明等译.教师应该做到的和能够做到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任瑞芳(1990~),女,汉族,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反思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