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感召与乐山大佛空间设计

2020-04-17祝彬徐艾佳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场所精神空间设计

祝彬 徐艾佳

摘 要:本文通过对游客体验的调研,意图找出乐山大佛景区存在对人的“疏远性”而造成场所精神的丢失,然后进行部分景点的空间设计改造,让游客从“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阶段去体验乐山大佛场所精神的感召。

关键词:乐山大佛;场所精神;空间设计

1、乐山地貌与大佛概况

乐山位于四川西南,乐山市依山傍水,自然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非常丰硕。由于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天然的自然资源,因此倍受各地游客的青睐,常年被评选为旅游胜地,乐山更是同时拥有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峨眉山和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最具有特色的作品之一,建造历时约九十年,开凿于质地松散容易风化的红砂岩上,位于乐山市内岷江的东岸,凌云山中部,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在大佛脚下,乐山大佛内部园林环境及其周边自然环境形成了大佛景区特有的寺庙园林。

2、大佛体验现状调查

乐山大佛景区以游览观光为主,休憩娱乐内容较单一,特色性不强,缺乏与游客间的互动性。现有规划步道主要以曲折复杂的山路为主,穿插各个景点,标识提示性不强,使游客体验感较差。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乐山大佛景区旅客主要来源于四川省和云南、重庆、贵州等地区,游客游览时间以2-4小时为主。存在如下问题:(1)在大佛头顶的位置就能参观到大佛全貌、乐山城以及三江汇流。游客全程仅是游览,得到的感受与其他景区差异不大。(2)在大佛景区现有观景台上,仅仅只能欣赏大佛,在大渡河边或者乘坐轮船就能整体观赏大佛“一佛两天王”的格局,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大,看见的景观更加震撼。(3)游客在游览后,只留下对大佛高度的深刻印象,没有崇敬的心理感受。(4)景区人流量过大,等待时间过长,参观时间较短。看到大佛后,大佛便失去神秘感,没有再能吸引游客继续游览的景点。

3、改造设计

在《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一书中作者诺伯舒兹将场所精神分为自然场所、人为场所两部分,自然场所由天与地的具体特质决定,人为场所是居于天地间意味在各种中间物中——定居,亦即将一般的情境具体化[1]。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对乐山大佛景区部分景点以及道路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依托哲学的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个阶段,以游客沉浸式体验为主,寻找乐山大佛寺庙园林场所精神感召。

3.1自然阶段

从入口到山地步道,游客通过游览将通过多感官感受到哲学的自然阶段。

游客从乐山大佛景区东门入口进入景区,在经过入口时,会第一时间从视觉、听觉等感官方面对整个景区有初步的空间感知。游客在短暂的步行后,会进入自然步道。在尊重山地原貌、保留历史遗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树阵原始风貌,最终形成特色的自然树阵景观,造就开阔的贯穿格局。随着山地地形、树阵位置确定休憩点。景观小品将利用山势、树荫等条件打造自然休憩的地点,使游客切身感受自然。

按照在地性理念,以极简的方式借景自然。山体、树叶、阳光等不同形态的交融,向游客展现自然强大的观赏美学。通过对山地原始风貌的保留,尽可能展现自然的魅力,使游客初步体验到大佛的场所精神。

3.2功利阶段

穿过山地步道,游客将在林盘步道与东坡楼及其周边形成的环境中,通过沉浸式体验将感受到哲学的功利阶段。

在《乐山县志》中曾经对东坡楼的由来记载为:“郡为魏阉建生祠,工完而魏败,乃改祀东坡。”楼前有一块池塘,名叫洗墨池,传说中是苏东坡当年在乐山求学读书时,曾经在这块池塘中清洗笔砚。

水是园林造景的重要素材,也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景越来越多地被利用,水景尽可能满足了人们对空间拓展的感性要求,也体现了对人文思考的理性结果[2]。洗墨池作为东坡楼景点的一处水景,长时间缺乏管理,失去水景原有的观赏性。

在此次设计中,将在洗墨池内,养殖几株荷花,荷花的香味能让人神清气爽,可缓解游客游览的疲惫感。再放入锦鲤,在增加洗墨池色彩的同时,侧面反映读书人“鲤鱼跃龙门”的渴望。东坡楼及其周边环境构成的庭院建筑,揭示了读书人对功利的需求,表达出中国独特的“士文化”。

在东坡楼通往凌云寺的道路上,将在道路两侧种植竹子,规划出由竹子形成的步道,在游客潜意识中,引导游客进行游览参观。在景观小品的选择上,竹椅,既是四川非遗产品,也能与林盘景观相呼应。游客游览东坡楼、林盘景观后,将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直觉、时间感等多方面提升空间感知,对大佛的场所精神有了深层次的认识。

3.3道德阶段

游客在朝拜大佛、观赏三江汇流时,将通过多感官感受到哲学的道德阶段。

从脚下看到大佛,能切身感受大佛的雄伟壮观,从视觉上给游客巨大的冲击。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3]。现有的道路,仅仅能让游客看到大佛,无法观赏到护法天王石刻,这样的游览道路对游客获得空间感知具有一定局限性。

在此次设计中,将在大佛脚下的崖壁上修建玻璃栈道。使游客脚踩岷江江水之上,近距离聆听三江汇流的滔滔江水声,一佛二天王的格局尽收眼底。

观赏大佛后,沿着大佛右侧崖壁上的九曲栈道来到凌云寺门前。在此处,游客可以同时欣赏到大佛、三江汇流以及乐山城,宛然一幅自然的山水画。凌云寺内树木围绕着建筑,环境清静优美。游客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寺后,将进一步提升空间感知,感受哲學中道德的境界,深入了解到乐山大佛所具有的场所精神。

3.4天地阶段

游客通过游览过程中所观赏到:乐山大佛前乐山城热忱的土地、三条江河所流淌着奔腾不息的河水,乐山大佛头顶上是人们向往的天空。从而游客会下意识回顾游览历程,思考天地境界,探寻心底对哲学的思考。

4、结语

通过空间设计,引导游客从视觉、听觉、嗅觉、时间感等多感官调动的方式游览整条路线。通过细节暗示引导游客直觉,加强游客游览中的参与感,把控游客的时间感,实现人与场地的情感交流与思想沟通。以保障游客在乐山大佛景区内获取沉浸式体验和归属感,以获得良好的空间感知。

参考文献

[1][挪威]诺伯舒兹,施植明译.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7——22

[2] 徐立荣.水景在绿地景观中的作用[J].现代园艺,2013(15):88-89.

[3] 孙雁鸣,黄小平.四名驱动 大美乐山——浅析乐山文化的渊源与流变[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9(2).

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资助(课题号:LYC18-31)

猜你喜欢

场所精神空间设计
商业综合体中的儿童娱乐空间设计研究
《室内空间设计》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人类学视域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
“场所精神”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