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区招商引资体系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020-04-17何欢

中国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招商引资体系构建政策

何欢

摘 要:2017年1月,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发布文件,明确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本文通过简要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级新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对金普新区建立招商引资体系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招商引资  政策  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b)--02

1 主要国家级新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分析

1.1 浦东新区

上海浦东新区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各国家级新区中综合发展水平、开放度最高的新区。浦东新区其扶持政策体系,如图1所示(资料收集于浦东新区政府官方网站)。从政策体系扶持的产业方向看,浦东新区的政策制定紧紧围绕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发展定位;从政策体系中每一个扶持办法的具体内容看,对享受政策对象的门槛比较多比较细,关于政策奖励的描述比较模糊,使用“一定奖励”的条款描述占绝大多数,政策透明度较低,奖励政策自主权比较大。

1.2 南沙新区

南沙新区于2017年5月末发布了“1+1+10”产业政策体系,如图2所示(资料收集于南沙新区政府官方网站)。

南沙新區的产业政策体系的特点:一是产业政策覆盖面广;二是产业政策在企业发展维度上涵盖广;三是产业政策针对性强,奖励力度大;四是产业政策条款清晰、简明易懂。

1.3 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政策体系,如图3所示(资料收集于滨海新区政府官方网站),由图可见滨海新区的政策体系主要依靠其下辖园区政策支撑,滨海新区主要发布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在新区层面上没有实质构成政策体系。滨海新区内各经济区属于同一国家级新区,彼此相邻,各经济区自然条件相似,产业规划大同小异,因此制定的产业政策方向差异性小,招商引资的目标企业重复度高,经济区之间同质化发展,互相使用更大的优惠政策力度吸引项目,投资者“坐收渔翁之利”,在滨海新区层面上付出了更大的政策成本。

1.4 两江新区

2017年8月两江新区发布了四个“黄金十条”招商政策,以吸引海内外投资,打造中西部重要投资目的地、人才目的地。两江新区招商政策有以下特点:一是用足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优势;二是政策力度更大;三是利用政策进行区域差异发展。

2 各新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对金普新区的启示与借鉴

一是政策设计要注重激励性。招商引资政策旨在创造有益于企业发展、扶持企业做强做大、鼓励企业及个人技术创新的条件和环境,激励功能应是招商引资政策中最重要的功能。

二是政策制定要有一定导向性。招商引资政策应具备引导新区产业发展的功能。在政策体系中有针对性地发布对应政策,通过政策倾斜引导企业投资、发展与本地区战略规划相符的产业,增强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新区战略布局及目标。

三是政策实施要有针对性。企业在新区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同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调整发展策略。专项政策应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的不同经营策略中,对新区经济发展有利的,增强新区创新性、竞争力的,设立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

四是政策实施过程中要有透明性。政策体系中的扶持、奖励政策的制定应尽量明确可以享受政策的具体条件以及享受的扶持、奖励力度。企业可一目了然地了解适用范围、适用发展阶段、每一阶梯可获得的奖励额度。透明性政策还可以减少政府在政策上的自主性,避免类似企业间享受政策力度存在较大差异,影响新区营商环境。

五是政策要突出本地化特色。政策的制定所扶持的产业不能只在于“高、新、尖”,也不能盲目地对经济发达地区产业政策进行简单的“照抄照搬”,还要考虑到产业的发展与本地经济发展的契合度,结合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区优势、特色产业、优势资源及发展定位,制定适合新区的招商引资政策。

六是政策设计要有一定门槛。招商引资政策的目的是吸引企业投资,扶持企业成长,吸引投资的同时也要考虑企业的趋利性,一些行业的企业具有投资规模小、迁移成本低的特点,这类企业趋利性更强,哪里有政策,就“一哄而上”,过了政策扶持期限就“一哄而散”,对地方经济长期发展不利,制定政策时应做好制度设计。

3 金普新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构建思路

3.1 明确招商引资政策目的

通过制定招商引资政策体系,着力培育壮大振兴新区发展新动能,加快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大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力度,吸引、落地一批符合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高质量项目,鼓励支持新区“老字号”改造升级,增资扩产,鼓励支持新区“原字号”做大做强,鼓励支持培育新区“新字号”不断壮大,为“‘两先建设、金普先行”提供重要支撑。

3.2 构建“N+1+1”招商引资政策体系

参考上述几个兄弟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体系,结合金普新区实际情况及发展定位,制定新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为“N+1+1”模式,其中N作为产业专项政策为主体政策,专项政策数量可随区域发展情况动态调整,主要为新区重点发展产业提供政策支撑,两个1分别作为人才政策和科技创新政策的辅助政策,利用人才政策配合产业专项政策,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吸引高层次专业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以适应区域发展需要;利用科技创新政策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在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增强区域产业创新能力及竞争力。

3.3 明确招商引资政策体系构建重点任务

3.3.1 制定重点产业专项政策

依据《大连金普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新区目前的产业发展实际及需要,优先制定《金普新区促进航运物流业发展扶持办法》等一批专项政策。依托重点产业专项政策,继续扶持壮大已有产业项目的同时,吸引、落户一批有影响力、业内知名度高的产业项目,进一步增强重点产业集聚,扩大重点产业优势。对新业态、新产业进行考察调研,符合、适合新区发展要求的,制定新的产业政策,逐步扶持壮大新产业。

3.3.2 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奖励力度

创新是一个区域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区应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奖励、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利用政策吸引企业在新区建设、增设研发中心,形成一批研发中心群,多方面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填补一批技术空白,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强企业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实现一批创新产品在新区诞生。

3.3.3 重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机制

对未来需要引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内龙头企业、新区重点发展产业、对新区产业链(产业集群)延长或完善有重大作用的项目,采用“一企一策”的方式,作为招商引资政策体系的重要补充。

3.3.4 政策制定扁平化

为避免出现天津滨海新区内部经济区同质化竞争现象,新区只在新区层面制定扶持政策,并结合新区总体产业规划,明确各园区重点发展产业,将金普新区政策做好做细,各园区负责宣传、执行政策,不再單独制定政策。

3.3.5 建立政策体系动态调整机制

在保持“N+1+1”政策体系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定期根据新区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形势对政策体系进行修订与“升级”,对不符合国家、省、市及新区最新产业发展规划的扶持政策予以撤销并停止执行;对于新区提出新的产业规划尽快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进行产业培育;对政策执行中发现问题的,及时进行修正。动态调整机制可以保证政策体系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政策滞后性。

3.3.6 建立政策体系反馈机制

建立政策体系反馈机制,作为政策体系动态调整机制的依据,使扶持政策在修订后可以“精准发力”扶持企业。建立扶持政策体系反馈机制,要及时跟踪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情况。

3.3.7 建立政策体系评价机制

通过第三方独立机构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指标量化分解,对指标进行评价打分,依据评价结果发现政策中的不足,对政策进行改进,确保政策能够被高效率高质量的执行和使用。

3.3.8 不断提升营商环境

优化政府职能,当好服务企业的“娘家人”、推动项目落地的“店小二”,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着力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各生命周期涉及的突出问题,打造企业交易成本洼地。逐步提高区域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办学质量,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区域内医疗水平,享受高水平的医疗资源,建设拴心留人的营商软环境。

参考文献

吴奇, 李锦生.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8(13).

猜你喜欢

招商引资体系构建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浅议招商引资与地方经济发展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人社局荣获全市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