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研究

2020-04-17张献莹

中国商论 2020年2期

张献莹

摘 要:俄罗斯的经济结构,有着极为明显的资源依赖特征,而且受金融危机的冲击,金融结构后劲不足,影響了俄罗斯经济发展效率。但是俄罗斯东部地区与我国东北接壤,通过开展优质高效的金融合作,能够借助我国东北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和能源优势,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振兴金融市场;东北也能够摆脱经济发展一味依赖老工业的局面,依靠对外出口和跨境融资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实现振兴东北经济的宏伟目标。本文主要对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力图为两地区域合作的展开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关键词:中国东北  俄罗斯东部  区域金融合作

中图分类号:F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b)--02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各国之间跨境商务模式的开展已然成为刺激全球经济复苏的典范。基于此,我国东北地区依托地理优势,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展开多样化的金融合作业务,不仅顺应了经济全球发展的趋势,而且还优化了东北地区的进出口业务。在政策的引导下,能够提升两地管道铺设的效率、优化资源资金的合理配置,为东北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地保障。

1 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1.1 中国东北金融业发展现状

首先从东北金融体系发展现状的角度来看,近些年来东三省的金融机构发展势头相对良好,不仅参与金融市场的意识增强了,而且也逐渐能够与其他中型发达城市的金融体系相抗衡。但是与大型发达城市相比,金融体系的建设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如信用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的发展滞后,没有紧跟中央财政政策的引导;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界资金和民间资本的介入量少,难以承担超大型业务的对接服务;不管是保险业、证券业还是银行业,股权结构均以单一产权型结构为主,与现代社会中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格格不入,金融业务的开展效率和规模也受到了明显的制约[1]。

其次,东北金融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东三省地区的金融工具、种类的数量非常有限。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东北地区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民生银行、招商银行以及光大银行的数量以及日常接纳业务量都明显欠缺,发展势头不明显。截止到2018年底,东北地区的银行机构的总数量多达50000家,其中法人机构占到1/10,城市/农村信用社、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商业银行等的数量,仅有不到1/5,资金规模较小的同时,也体现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性业务,在一定层面上阻碍了经济社会的竞争性发展。东北地区金融市场的效率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机制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的金融市场结构就不科学,在创新度不足的影响下,不良资产的比例逐渐增多,东北地区的金融信用度和信用环境不良,影响了投资商的判断和选择,以上因素直接导致非国有经济资金供给不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发展难,这也是东北地区人才难以保留的重要原因。

1.2 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发展现状

首先从金融组织来讲,俄罗斯主要的金融组织包括商业银行、专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其中,商业银行的根本职能是承担支付和信用中介,为自然人或法人提供投资融资等服务。俄罗斯商业银行所采取的是综合银行的体制,不仅经营范围逐渐变宽,而且还可以从传统的结算、贷款、汇款等基本业务中脱离出来开展代理和投资等风险性业务,具有较强的创新价值。但是这种混业经营模式,由于投资的风险性较高,所掌握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量少,面对风险难以有效应对,久而久之赤字明显,信用体系逐渐崩塌。专业银行则主要由国家和大型企业控股,专门服务于对外贸易以及能源开发等行业。保险公司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大肆增多,国家独资经营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少,私有保险公司的数量占到了70%以上。东部地区经济水平不如中部发达,商业机构的数量也相对欠缺,想要拓宽对外合作规模,还需要优化升级金融机构的外汇、贸易和出口处理等职能。

其次从金融市场的角度来讲,金融市场的类型众多,包括期货市场、货币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地方债券市场、国债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而且依托政策和经济调控等手段,俄罗斯也基本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金融市场体系。但是东部地区由于资源欠缺并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金融市场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成型。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金融市场,市场内交易品种十分有限,在金融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给予了部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大量假冒伪劣商品以及非法交易在俄罗斯东部尤其是边境地区横行[2]。

最后从俄罗斯东部金融市场的组织形式来看,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封闭式股份有限责任制,二是非赢利性合伙制。想要规范金融市场的管理效率,大多情况下推崇的都是第二种制度。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更新以及各类金融贸易业务的展开和推进,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经营者,都更愿意以第一种形式来实现交易,这样一来不仅导致部分金融交易所的数量越来越少,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东部地区的金融交易规模,在以对外贸易为主流的新形势下,俄罗斯东部地区的金融市场有待优化和升级。

2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合作模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机遇

首先,良好的政治互信机制,为我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环境保障。当前,我国和俄罗斯处于良好的建交时期,政治上的热络必然带动经济的发展和融合,进而衍生为经济合作的契机,促进两国经贸和金融合作的长效发展。

其次,经济的互补为我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金融合作带来了资源支持。从进出口贸易数据可以了解到,俄罗斯在出口方面,自然资源和石化资源占有一定比例并占据优势,尤其是油气和林业资源呈现贸易顺差,是实现效益的主要商品。而中国东北作为劳动力密集的地域,出口贸易通常以加工类产品为主,两地之间扬长避短,相互利用优势竞争产品实现有效的出口贸易双边发展;我国东北地区扩大机械类制品的出口规模,俄罗斯东部则与我国一同建设能源运输管道,经济互补是两地达成金融合作的基础。目前,中俄双方将2020年的贸易额标准定到了2000亿美元以上,进一步稳固我国作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

最后,是宏观政策的互通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的金融合作提供了保障。十九大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行,以及我国汇率和利率市场国际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为中俄经济的进一步往来奠定了稳定的政策和市场基础。尤其2013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修订了《俄罗斯联邦银行及银行活动法》,使得两国的金融管制逐渐松弛,为两地的金融合作提供了更为宽松和高效的市场环境[3]。

2.2 挑战

首先是经贸发展失衡。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中俄贸易额为1070.6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1%。进口贸易额为3909亿元,增长了39.4%,而出口贸易为3166.5亿元,仅增长了9.1%,无论是进口规模还是我国对俄投资的规模都远大于出口和俄对华投资的规模。

其次是金融合作业务风险较高。俄罗斯的金融体系还相对较弱,尤其对于东部地区来说,银行资产高度集中于几家大型银行当中,中小型银行数量不足的同时,信用等级偏低,资本充足率尚未达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要求,使得企业跨境投资的风险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也明显降低。再加上近几年来俄罗斯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卢布大幅贬值,合作企业履行约定的能力越来越低,信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

最后是配套设施和微观政策的不健全。从当前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金融交易市场来看,人民币对卢布的交易参与度明显不高,价值机制的主导权在对方手中,这就使得东北地区的跨境企业需要二次兑换,增加了经营成本。再加上支付清算渠道的欠缺,外币支付系统中缺乏卢布的清算币种,清算流程复杂、周期长,导致部分投资企业纷纷转向其他地域,两地的金融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更合理的满足,严重限制了金融合作的进一步推进。

3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合作模式建议

3.1 完善中俄金融合作的顶层设计和配套体系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合作与两国之间的金融合作有所不同,需要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为蓝本,设计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模式构建要领。首先,地区金融业的负责人应该始终秉持金融合作,是服务于政治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纲领来扩大合作规模,以促进区域金融发展、完善两国金融合作效率为规划纲要,建设完善的合作发展顶层设计系统。与此同时,还要相应完善配套体系,首先要优化金融交易结算方式,完善人民币对卢布的汇率形成机制,以精简结算流程和时间。其次要建立共同担保机制,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东部经贸往来负责人根据两地区的投资融资条件,建立专项风险缓释资金系统,为金融合作业务的往来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4]。

3.2 扩大两地金融合作范围,实现双方金融机构的跨境经营

在金融合作的过程中,除了银行业务的往来之外,还应该拓展双方在保险、证券等领域中进一步合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将合作范围推广到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投融资体系建设当中,使两地的企业、金融机构、个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到金融业务当中,增加流动资本的同时,也有效地拓宽了双方的投融资渠道。同时,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企业在对方国家所设立的子公司,雙方应给予高度重视,促进企业跨境经营,使跨境电子商务、跨境投融资等业务可以在本土直接开展,加速企业的运营效率。在该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使东北地区的特色:大型工业设备、大型海外工程真正地走出去,开展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尤其在重大项目开展期间还可以建立金融联盟,抱团发展的同时使两地的金融业务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4 结语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区域金融合作模式的构建,不仅是践行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振兴我国东北经济发展、繁荣俄罗斯金融市场的重要策略。因此,在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两地应该认识到本土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对金融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有效把控,完善中俄金融合作的顶层设计和配套体系,扩大两地金融合作范围和规模,实现双方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跨境经营,在立足于中俄全面战略协调伙伴关系的背景下,迎来两国地区间金融合作的黄金时代。

参考文献

倪轲.基于SWOT分析的中俄金融合作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8(09).

刘彦君.“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赵立枝.基于产业互动探索中俄区域合作模式——《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研究》评介[J].西伯利亚研究,2018,40(04).

郭力.中俄区域合作新模式论析——以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为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