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络金融的风险防范措施初探

2020-04-17南长亮赵芬张景峰

中国商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络金融金融风险

南长亮 赵芬 张景峰

摘 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金融行业向前发展,各种金融业务也随之而生,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处理金融业务时的效率,金融服务水平也有了相应提高。与此同时,网络金融风险问题也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将从网络金融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特点入手,通过对网络金融中的主要风险来源和风险现状的分析,给出了一系列提升我国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措施。以帮助网络金融业实现快速适应市场变化需求,保证网络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金融  金融风险  风险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1(b)--02

1 网络金融的基本概念及主要特点

1.1 网络金融的基本概念

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e-finance),是指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国际互联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包括网络金融机构、网络金融交易、网络金融市场和網络金融监管等,在提高信息交换和资金融通效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换言之,网络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和网络的结合产物,是完全符合用户的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一种安全的移动性的金融新模式。相比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性机构,其优势非常明显,它打破了金融服务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灵活的交易方式比传统金融更能吸引客户,它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产品进行有机组合,有效降低了经营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增加了收入。基于长远角度,网络金融的发展之路将优于传统金融。

1.2 网络金融的主要特点

网络金融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高效性。网络金融作为一个信息平台,主要负责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和反馈。是在金融服务不断发展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而生的一种新型金融。它作为一个信息市场,具有虚拟性,主要负责信息的生产和流通,包括财富信息、资产价值信息和金融机构的中介服务和咨询顾问服务信息等。第二,便捷性。网络技术的应用加速了金融信息和业务的处理能力,提升了金融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打破了传统金融业务办理中的时空局限性,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的灵活享受金融服务,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彰显了享受业务服务的便捷性。这种网络上信息交互的发展,在给传统金融带来挑战和考验的同时,也为金融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第三,综合性。网络金融推动了客户的银行账户、证券账户、资金资产管理和保险管理等的统合管理趋势,加快了金融混业的步伐,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市场透明度的提升,更加剧了金融业间的竞争。未来,银行将成为全能型的“百货公司”,金融服务也必须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

2 我国网络金融中的主要风险来源和风险现状分析

2.1 我国网络金融中的主要风险来源

我国网络金融中的主要风险来源包括以下四方面:

第一,来自技术方面的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风险。网络金融的建立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构建的,这也就意味着将存在技术安全隐患。当前,国内多数金融机构应用的多为UNIX系统主机终端模式,而其主机和终端间却是一个开放系统,并未做任何加密处理,安全漏洞非常大。网络金融交易所用的Internet所采用的是TCP/IP协议,该协议的特点就是简单高效,安全性不足,网上信息的加密简单,因而当金融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时,很容易被截获和破解。此外,防火墙安全性不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主要是因为目前所应有的防火墙提升了访问权限,这种配置极易给外部人员可乘之机。此外,网络电子邮件携带的病毒或Web浏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恶意控件等不能及时被发现清理,都可能在短期内迅速扩散,一旦程序被感染,将会造成网络金融的全面瘫痪,风险系数奇高。二是技术选择风险。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需要技术解决方案作为支撑,其风险来源主要包括技术系统和客户终端软件的兼容性、技术方案的先进性等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将会导致网络金融机构的满盘皆输,这也就意味着它再不能像传统金融一样还有复盘的机会。

第二,来自法律方面的风险。金融业务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发展,要求相关法律法规同步跟上,但现实并没有这样,举例来说,网络银行业务中当时双方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易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交易纠纷,严重时会被诉诸法律,而当前,这种法律责任的界定、法律仲裁机构等都尚不明确,相关的法律依据几近空白,因此,网络金融交易活动中所签订的经济合同,无论是交易纠纷还是交易费用,均存在较大风险,急需完善。

第三,来自业务方面的风险。网络金融业务风险主要涉及操作风险、市场信号风险和信誉风险。其中,操作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是否稳定安全、客户操作是否规范准确、产品设计是否有缺陷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安全问题。此外,由于网络金融服务具有虚拟性特点,所以,客户在购买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盲从性,通常哪个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就会购买哪个,但往往他们对所购买的金融产品了解并不多,所以,经常出现高质产品有价无市,被排挤出去的现象。而在金融产品走上市场的过程中,当网络金融出现信誉风险时,其商业信心也必将受到严重打击。

第四,来自监管方面的风险。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金融产品的出现,在展现金融机构实力的同时,也拉大了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间的发展差距,当前的现状是,网络金融资金流动规模迅速扩大,而中央银行无法对其资产进行实时监控,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和无纸化办公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机构利用技术手段对金融监管进行规避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监管过程中增加了资料信息收集的难度,特别是一些金融信息网络上的随意修改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金融的监管难度,无形中也增加了监管范围。

2.2 我国网络金融风险现状分析

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开启了我国第一笔电子交易,自此翻开了网络银行的新篇章,此后,我国的网络金融业务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监管中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有:

第一,监管体系不健全,监管成效甚微。当前,我国已出台的与网络金融法律法规相关的制度十分有限,有2004年的《网络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络交易平台服务规范》,其中虽对网络银行业务做了规范,但条文中的实质性内容并不多,制度较为表面化,与我国网络金融业务的发展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此外,我国在网络犯罪方面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当前的《刑法》中对于网络范围的量刑并不足以对犯罪人员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而关于网络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故意犯罪行为,目前我国尚无相关法律来对其进行约束和制裁。在监管成效方面,由于缺乏统一、权威的行业规划和技术标准,因而在网络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风险防范方面还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

第二,風险监管模式落后,专业监管人才匮乏。网络金融是一种界于银行、证券和保险之间的一种业务类型,对传统银行业和分业监管模式都极具挑战性,在给外部监管体制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全球客户的服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区域体制下的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带来了空前考验,除了监管模式亟待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外,监管内容也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为例,以往的控制主要集中在事前规划、事中监测和事后补救方面,而网络金融的发展则进一步凸显了风险控制中的不足。此外,由于我国的网络金融业务具有综合程度强、科技水平高的特点,因此,监管人员要想胜任此项工作必须拥有更高的专业素养,必须熟悉“一种业务、两种知识、一种经验和一种能力”,即熟悉金融业务、了解管理和金融法律知识,精通计算机信息系统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有开拓金融服务的能力,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极为匮乏,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各高校中尚未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即便一些金融专业教育开通了这门课程,但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时间。

3 提升我国网络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的措施

3.1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共享型网络银行数据库

在相关法律制度完善过程中,可根据《商业银行法》《电子签名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加快网络金融立法,根据时代发展需求制定《数据保护法》《电子资金划拨法》和《信息和通信服务规范法》等系列法规,进一步明确各方权利义务,适时补充完善《民法》《刑法》相关内容,加强网络金融市场的准入管理,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的方式,严惩网络金融犯罪行为。

若想保证网络银行的资产安全,必须在提升信息透明度方面下功夫,以数据库技术储存、管理和分析处理数据,是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建立共享性网络银行数据库势在必行,其设计思路应以客户为中心,以社会化大协作为目的,加强网络金融资金的科学管理,实现跨银行的信息共享和信誉资源联网,以提升数据库对各类数据的搜集处理能力,从而重点加强这些企业和个人的授信监管。

3.2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快监管创新研究

人才的培养措施主要包括:第一,金融和财经院校应顺应时代发展的这一趋势,加快金融知识和专业人才的融合培养步伐,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网络技术等课程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知识储备。第二,加快专业人才的引入。采取在国际市场上引入专业人才的措施,扩充并调整我国网络金融监管人才队伍,并为我国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多出国深造和学习交流的机会。第三,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训。通过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培训班、技能比拼、委托培养、经典案例解析等方式,提升监管人才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打造精良的专业监管团队,为我国网络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由于我国的金融创新研究起步较晚,诸多金融衍生工具还未得到实践应用,为保证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发展,提升监管效能,国内学术界和业内人士应加大在金融组合工具设计、开发方面的创新力度,以提升其风险控制能力,实现收益最大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带来了重大影响,网络金融作为我国金融业中的发展主流,我们必须重视其经营活动中所存在的风险问题,结合网络金融的基本特点分析其风险来源及发展现状,加快调整发展步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风险防范,以接触网络金融交易风险,为网络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石,树立信心。

参考文献

王小玮.网络金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 2018,26(10).

王文庆.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J].今日财富,2018(7).

孙鸿宇.浅谈我国网络金融现状及其风险监管[J].现代商业,2017(12).

金喆.浅谈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控措施[J].法制博览,2016(32).

王晓燕.中国网络金融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文摘版:经济管理,2015(7).

王玉秋.我国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措施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24).

陈纪国,黄诚.网络金融及发展趋势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1(9).

猜你喜欢

网络金融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状态扫描
汽车集团财务公司的产业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新常态下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与防范研究
试论金融管理中如何有效识别金融风险
防范金融风险之解
农信社网络金融发展现状及应对建议
我国网络金融监管状况分析及防范措施
论网络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风险控制
网络金融发展及其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