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学生数量特征趋势及其如何影响中国经济

2020-04-17蒋晓昆

中国市场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教兴国中国经济学生

[摘 要]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倚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国经济、教育、民生、国防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基于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文章采用分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中国学生的数量、学历层次特征和趋势,并研究其对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研究发现,国内生产总值与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呈正相关,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呈负相关。

[关键词]科教兴国;中国经济;学生; GDP

[DOI]10.13939/j.cnki.zgsc.2020.04.020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教育强国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文章围绕对1999—2018年中国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数量、学历层次的特征趋势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研究分析。

1 中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人数现状分析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一直呈线性上升趋势。杨玉、赵哲提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支持,特别是研究生教育,两者需要相互协调,共同进步。在过去20年里我国大学阶段教育领域发生了一场招生力度和波及范围前所未有的变革,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幅提高了入学率,大学阶段教育大众化表现出明显趋势。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工业的蓬勃发展,技术逐渐成为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我国工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招生人数在1999—2008年期间一直处于增长状态,而到了2008年后我国技术工人数量几乎达到饱和状态,所以招生人数呈现下降趋势。而在这期间,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招生人数自1999—2005年上升到877.73万人后基本维持在800万人以上,可以看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可以明显体现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的代表者,已经从技术工人转变为科技知识分子。生产力的转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以促使科技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主动性,这样就使得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文化强国战略实施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 中国学生数量、学历层次的特征趋势

数据显示,我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在2007年的时候就达到了开国以来的顶峰状态。但是放眼世界,有研究表明美国是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1960年,美国人口中就有40%的人参加了中学以后的学习。一些发展中国家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仍然不足10%,我们国家就是其中的一员。虽然我国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已经从1999年的1.115%上升到2012年的4.488%,但是比起发达国家而言还相差甚远,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以及文化强国战略道阻且长。基于“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时代背景下,在短期内我国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也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现在的状态。

3 中国学生数量特征对中国经济潜在影响的回归分析

3.1 数据来源

X1:研究生在校学生人数(万人);X2:普通本专科生在校学生人数(万人);X3:普通高中生在校学生人数(万人);X4: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万人);Y: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文章以1999—2018年中国各级各类学历在校学生人数相关数据和国内生产总值为数据样本,数据均来源中国统计局。

3.2 变量选取

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为因变量,研究生在校学生人数、普通本专科生在校学生人数、普通高中生在校学生人数、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为自变量,建立计量模型。

3.3 模型建立

3.4 数据统计

利用Eviews分别绘制国内生产总值取对数与研究生在校学生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取对数与普通本专科生在校学生人数取对数、国内生产总值取对数与普通高中生在校学生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取对数与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的散点图。可以看出Lny与X1、LnX2有显著线性关系,Lny与X3、X4基本呈线性关系(拐点与学生消费水平等其他变量有关)。

3.5 结果分析

利用Eviesws模型估计结果为:

Lny=4.076619+0.004710X1+1.329267LnX2.0.001050X3+0.001236X4

t=(2.756803)(3.801342)(4.805205)(.4.818952)(2.803828)

R2=0.988425 AdjustedR2=0.985118

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研究生在校学生人数每增加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e^0.004710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普通本专科生在校学生人数每增加ln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e^1.329267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每增加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就降低e^0.001050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每增加1万人,国内生产总值就增加e^0.001236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与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呈正相关,此符合预计也符合日常经验。由于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技工学校的学生手中可供支配的资源越来越多,消费个性十足,驱使着他们进行各种消费。所以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增加时,学生消费群体基数增大,消费需求增大,进而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4 结论

基于对中国1999—2018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的数量、学历层次特征和趋势分析,以及以中国研究生在校学生人数、普通本专科生在校学生人数、普通高中生在校学生人数、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的数量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所构建的线性回归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国内生产总值与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呈正相关,与普通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呈负相关。

(2)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已经从技术工人转变为对科技知识分子人才的培养。

(3)1999—2018年,20年来虽然我国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已经从1999年的1.115%上升到2012年的4.488%,但是基于“我国仍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时代背景下,在短期内我国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也将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只占全国总人口4.5%左右的状态。

比起发达国家而言虽然我国的GDP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科教兴国、国兴科教相辅相成,经济发展为高等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和转化平台,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相互推进。因此我国应该继续扶持普通高中学校让更多中国孩子拥有更多学习经历,同时协调经济的发展扩大对研究生、普通本专科生阶段教育的招生规模,实现科教兴国、国兴科教的伟大战略蓝图。

参考文献:

[1]薛海平,唐一鹏.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现状、问题与建议[J].教育学报,2016(4).

[2]吴跃东.习近平教育公平思想研究[J].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8,47(1).

[3]郭刚刚.教育经费投入与三大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J].中国市场,2016(37).

[4]武少苓.基于A区基础教育绩效水平的实证分析[J].中国市场,2017(29).

[作者简介]蒋晓昆 (1995—),男,重庆人,重庆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科教兴国中国经济学生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广东教育系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学生写话
科教兴国和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