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国学研学服务探索

2020-04-17张金明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张金明

摘 要:2013年,著名文化学者鲍鹏山牵手浦东图书馆(以下简称浦图),开办了浦江学堂。以《四书》《道德经》《庄子》《坛经》等7册国学经典为教材,以此向青少年传达教育的核心价值,以浦图为源向全国推广公益性国学的认知学习。本文基于浦图在公共图书馆界关于“中小学生国学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转型服务方面的探索经验,为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学研学;中小学生教育;浦江学堂;浦东图书馆

一、引言

随着儒学研学在国际上的升温,国内家庭教育理念也在转变。习总书记曾讲到:“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浦江学堂也就是从这个点开始,在浦图的土壤里从一颗种子经过七载辛勤耕耘,发展至今已有100个班级,就读学生达3 500多位。学堂的成长得到了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各界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曹忠馆长曾讲到:“浦东图书馆和浦江学堂目标一致,浦图作为知识的集聚地,为共同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与传承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

在关注学堂成长之余,笔者于2019年8月底以“研学、研学旅行、中小学研学、国学研学”等关键词,在CNKI等期刊数据库上进行检索调查研究,共检索到关键词文献“研学2 081篇、研学旅行1 544篇、中小学研学56篇、国学研学1篇”的中文研究文献。其中主要受政策的影响,近年来关于研学旅行论文呈现大幅增长,2017年198篇,2018年614篇。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殷世东教授探讨了活态文化育人的研学旅行课程设置的一种新方式,也是当下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通过日常生活中利用活态文化的教育价值,让学习者在场体验,获得认知,陶冶情操,从而提升自身核心素养;继承民族文化,促进自然生态文明保护。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走进活态文化,在观察、体验与探究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爱国爱民族爱自然的情怀,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湖南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金铁龙则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参与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活动有利于扩展和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结合省内的实际情况有效推动了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工作的开展。广州市科技图书馆曾敬老师曾发表了多篇关于研学旅行发展方向的期刊论文,从国外图书馆的研学旅行服务来着手调研,对其成功经验加以总结,认为研学旅行服务是图书馆提升吸引力的手段之一,也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一大方向,图书馆应从多层次、多维度的方向开展研学旅行服务、整合资源,充分利用城市公园等免费教育资源,打造“区域性研学旅行资源库”并加以实践。

浦图是如何参与到国学研学中的、能否从国内外图书馆研学旅行经验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调研学界研学旅行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浦图国学研学服务的意义、缘起、具体实践等内容,为国内图书馆开展相关活动提供一些参考。

二、浦图国学研学服务的意义

(一)国学研学的发展背景

如今研学在政策面得到教育部等多部门的重视。2013年,研学旅行概念首次以政府工作报告的形式出现。2014年,明确地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的范疇。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国学逐渐成为文化热度,学界给予国学研学的含义却没有明确定义,从20世纪到21世纪,近百多年来对“国学是什么”的讨论一直没有中断过,众多专家学者的认识也是见仁见智的诠释。本文在浦图积极探索中小学国学研学服务,拓展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确立了国学研学的现实内涵,即“实现教育目的:培育学生心智,提升认知能力,建立文化人格,确立文化信仰的一所文化育人的研学旅行的教育基地”。

(二)国学研学的意义

目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发展形势下,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需要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将国学研学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中,浦江学堂近两年的发展也引起了体制内学校的关注,并将传统文化与体制教育相互融合推进国学研学快速、健康发展。孙桥小学校长徐红认为: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非常重视国学经典的传承,因为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蕴藏着上下5 000年的智慧。孩子们从小读经典、知经典,从小打下扎实的国学基础,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上南实验校长邬晓玲认为:国学经典的研学,既是孩子们学业成长的需要、未来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孩子们人生成长的需要,因为国学中蕴含非常多的道理和哲理,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的品行会得到进一步提高。浦师附小校长金春雷认为:浦江学堂是近年来声誉卓著的文化教育品牌,学校引入这一品牌主要基于:一是学堂与学校的办学育人理念相契合,都是为培育具有文气、勇气、大气特质的英才少年;二是学校提倡教师和孩子既要独善其身又要兼济天下,这个育人目标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三是学堂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以及教师师资的专业性也是一般学校不具备的。3位校长的观点映射了国学研学的意义,正如鲍教授所说:“当一个孩子心里装着孔子、孟子的时候,他的世界会很不一样。”

三、浦图国学研学服务的缘起

将人类的优秀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传承中实现发展,实现将传统文化培育到下一代人,这种育人理念是浦东图书馆、学堂创始人、学生家长共同追求的,也是浦图创新服务所在。

(一)浦图服务的动能

浦图新馆2010年开馆,时任馆长的张伟先生对浦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诸多公众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诠释解答。浦图将围绕浦东文化内涵、发展动力、大数据变革等服务方向改变工作形态。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不单单是文献、情报信息、阅读推广的服务模式,服务内容多样,应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尝试各种新兴概念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图书馆服务的方式。目前,在每年十几种主题项目、几百场的活动中,吸引大众走进图书馆,创下参与人数逐年56%的增速,图书馆功能也从基础文化设施转向教育社会的人文空间,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转型。如研学、创客等知识创造与实践体验拓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融合理论与实践,创造多元化的公益性文化,文化服务创新便是浦图研学服务的缘起。

(二)学堂创始人的理念

学堂创建人鲍鹏山,从教30余年,谈及他的教育理念,需回溯至1995年,当时,任青海教育学院学报编辑的鲍鹏山收到一篇投稿,提到中外文学教育采用熟读和背诵的方法培养语感,让他深为认同。在学问之余,他始终致力于教育问题的研究,2001年,他在青海首次尝试开办暑期国学班,教授《论语》,这便是他作为学者的“改善教育”的初衷。鲍鹏山认为“当我们想把一种教育理念贯彻下去,自己必定要做一些牺牲。”在接受兰州交通大学杜华伟老师的采访时,他说道:“2013年,当他决心开展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时,妻子表示全力支持。又幸遇时任浦东图书馆馆长的张伟先生,当时开办才两年的浦图新馆要实现“文化引领”目标,迫切需要文化学者开办讲座,需要引入浦江学堂这样的文化品牌来打造影响力。于是,两者立即达成一致:理念与实践相结合,就这样,浦江学堂的第一个国学班成立了。”这便是浦江学堂创办的缘起。

(三)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国学不是单纯地知识传授,更是一种价值观教育。家长认同鲍老师的理念并希望将国学的智慧与修养渗透孩子生活的处处,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图家长赵妍认为:儒、释、道3家思想都学的理念和行动在当今这种教育环境下是很少有的。这是基于对我国传统文化深入理解与体悟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来的。学堂结合国外的研学旅行服务经验,注重发挥图书馆与学堂、家长的交流平台作用。浦东图书馆为国学研学提供活动的场所、班级经费、任务内容,开展纯公益的研学过程,浦江学堂则秉持“唤醒”传统文化的使命,在学习、传承中华美德的实践中,培育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正直品格,培养孩子们的文化底蕴、塑造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优良习惯。孩子们通过系统学习国学,深入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精神,主动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做小小志愿者,服务他人,参与社区建设,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文化内涵的需求就是孩子们参与国学研学的缘起。

四、浦图国学研学服务的实践经验

笔者作为一名父亲,幸运地同浦图、浦江学堂相遇,让孩子从小在浦江学堂读国学典籍,并陪同孩子在学堂“养正”“培大”学制下坚持“元典”诵读,感知前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孩子们正直的品性、纯净的思想、明辨是非的能力。

2016届德图班是浦图、学堂、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国学教育的具体实践,整个实践过程与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德图学子在学堂的学习,不仅学习了儒家四书的内容,更是通过3年的研学体验与探究的经历将文化活态化,以研学旅行和国学课程有机融合,实现立意高远的学习目标。3年来,通过“养正”阶段19次的研学经历,学堂、图书馆、教师、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相互激荡,德图以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建立起了一个经典学习、君子养成的自治共同体。学习中,孩子们累计诵读2万人次,家长诵读点评20万分钟,研学旅行途中,德图孩子们“从重‘游到重‘学再到‘游中学二者有机融合”。德图以实际行动倡导一种“为教育而旅行”(Trip for Education)的理念。学堂周缨老师曾说过:“看我学堂子弟,五年求学:“养正”三载,学《论语》以明‘仁义礼智,习《孟子》以养‘浩然之气,诵《大学》以明‘止于至善,读《中庸》以知‘择善固执;“培大”二载,读《老庄》以开道智,学《坛经》以悟觉性。”不必等孩子们长大这就已内化为他们的生命意义。

国学研学可作为图书馆服务教育的创新形式,提升图书馆国学线下科普的服务能力,浦图在该领域处于摸索阶段。对国内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发展而言,只有少量的实践,浦图希望让这种育人模式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把浦江学堂的理念带到更远的地方。以上海为例,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是被国家首批定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浦图研学旅行服务与纪念馆、博物馆等科普服务具有诸多不同之处,但两者均面向同样的服务群体;均注重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均能达到提升参与者学科素养的目的。但是钱学森图书馆以研学旅行为活动形式的科普教育对我国图书馆而言是一个可以开拓的服务方向,借鉴国外经验,德图研学经历强调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进行,体验真实,感受直观,为久居城市的孩子、创造亲近自然的机会,让国学研学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五、结语

浦图的创新服务促进校内外教育的衔接,以“国学研学”为主题,推动浦江学堂校外公益活动场所的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儒学教育实践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以钱老的观点来讲:“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何处,拿出读其一章或二章。至少每年读一遍,从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该可读四十遍……若使中国人,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可能这将会是未来图书馆传承传统文化,培育人格的服务方向。

参考文献:

[1]360百科.鲍鹏山[EB/OL].(2018-12-19)[2019-12-18].https://baike.so.com/doc/6234558-6447913.html

[2]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讲话(全文)[EB/OL].(2014-04-29)[2019-12-18].http://www.gov.cn/xinwen/2014-09/24/content_2755666.htm

[3]殷世東.活态文化视角下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考察[J].教育研究,2019(3).

[4]金铁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研学服务探索[J].图书馆,2019(8).

[5]曾敬.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9(4).

[6]教育部网站.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2016-12-19)[2019-12-18].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47.htm.

[7]梁烜.中小学研学旅行的现状分析与有效实施策略[J].中国教师,2017(9).

[8]张伟.浦东图书馆新馆的文化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0(10).

[9]民间儒行.【鲍鹏山】做好传统文化教育 要牢记“四个不可以”[EB/OL].(2019-08-07)[2019-12-18].https://www.rujiazg.com/article/16948.

[10]李碧静.英国研学旅行:从贵族化走向大众化[J].今日教育,2017(5).

[11]360百科[EB/OL].(2019-07-12)[2019-12-18].https://baike.so.com/doc/1685510-1782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