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国有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与途径

2020-04-17张悦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精神文明途径问题

张悦

摘 要: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为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遵循、新任务、新挑战。本文讨论了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从加强体系建设、群众参与、队伍建设、载体建设4个方面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关键词:精神文明;國有企业;问题;途径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做出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变化表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不仅局限于满足物质需求,而是在精神、环境等层次有了更高的追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环节和题中之义。国有企业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支柱和民生保障,不仅要创造经济价值,更要在改善民生质量、强化精神引导上下功夫。

二、问题与不足

(一)精神文明建设体系化程度不高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已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的重要意义,也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等组织架构,但部分基层国有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抓得“不够硬”,满足于制定创建口号、张贴宣传海报、配合创文工作,没有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未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为民发展框架,缺乏贴近人民需要、满足职工需求的制度化、常态化、系统化实施机制和保障机制。

(二)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性参与不强

目前,国有企业内部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组织部门和专人负责,但职工认可度、群众参与度均不高,部分工作存在“一阵风”“走过场”的现象。例如,单位要迎接精神文明建设相关检查,责任部门就集中梳理相关工作会议记录和文件资料,发布检查工作通知,集中整治部分问题,只求“达标”不求“治本”。再比如,企业搞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就集中布置一些宣传看板、创建海报,搞一些创建活动,营造“铺天盖地、声势浩大”的创建氛围,但氛围之外,未能调动群众参与创建的主动性、积极性,职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形式知之甚少,甚至少数人连“创文”是什么都不甚了解。

(三)精神文明建设专业化队伍缺乏

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在意识形态领域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有机统一,新时代要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势、新特点,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新途径、新方法。但当前国有企业,尤其是基层部门,负责精神文明建设或思想政治建设的干部多为兼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的深度不够,调查研究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也有所欠缺。此外,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宣传工作,不应只是某几个人的工作,基层组织缺乏广泛动员的信息员、宣传员队伍。

(四)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性引领不足

宣传先进典型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引领示范和鼓舞激励作用,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新时代传承历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传播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以南仁东、黄旭华、王继才、杜富国、张黎明为代表的时代楷模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发现身边榜样的活动热潮。但部分国有企业在先进典型选树工作中还存在“选不准、挖不深、立不住、叫不响”的现象,以“评选”代替“选树”,缺乏对一线劳动者先进代表的培养和挖掘,缺乏对先进典型精神品质和特色亮点的深度宣传。

三、贯彻新思想,完善精神文明建设现代化体系

国有企业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战略任务,将精神文明建设同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思想道德教育相融合,建立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干部职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一是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分分工负责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责任体系,形成自上而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制度保障。国有企业应制定满足时代发展和群众期盼,突出行业特色和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建立涵盖职业道德、志愿服务、创文创号、窗口服务、文体活动等多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三是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年度工作任务,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党委领导班子定期研讨精神文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每半年组织各部门开展一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自查,制定问题清单,抓好整改落实;年终针对本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经验、检视不足;积极创建市级、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单位,申报成功的要定期复审,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四、顺应新形势,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性参与

一是聚焦为民导向。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凸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要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性,首先就要聚焦民生问题。二是突出社会共建。2019年,各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相继发布,为社会行为做出基本文明规范,突出全社会“共制、共建、共享”。三是发挥行业优势。国有企业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面向社会开展志愿活动、帮扶活动、共建活动,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与企业、学校、社区共建新模式,以行业文明助力社会文明。

以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为例,作为城市交通动脉和服务窗口,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首先要了解民之所想、民之所急、民之所向,要深入一线,围绕乘客需求和服务满意度开展调研,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第一,以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智慧出行”新模式,推广“便民利民惠民”举措,有效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构建“地铁、公交、铁路、飞机”无缝出行网络。第二,建立全社会“共制、共建、共享”文明新机制,就要加大文明出行宣传力度,通过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推广绿色出行、文明出行理念。第三,针对行业特点,努力打造文明服务窗口,全面开展“文明用语,微笑服务”“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凝聚社会合力,引领文明风尚。

五、谋求新发展,打造精神文明建设专业化队伍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宣传思想干部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即增强“四力”(腳力、眼力、脑力、笔力)建设,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开展深调查、增强真本领,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干部队伍。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想要上台阶,关键在人,在队伍。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对于企业专兼职干事,应制订培训计划,针对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工作宣传、意识形态、思想政治等工作定期开展培训。二是扩大队伍,增强协调联动。除专兼职干事外,在国有企业实际工作中,离不开各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支持,国有企业应建立一定规模、相对灵活的宣传员和信息员队伍。

六、扩展新模式,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性作用

一是创新载体,打造文明品牌。国有企业要创新平台载体,扩展活动形式,树立文明品牌,在创新中弘扬传统文化,在传统中体现时代精神。比如成立宣讲队,传播中国文化、党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讲典型人物”“讲当代故事”,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发展正能量,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开设道德讲堂、修身堂,借助诵读经典、读书观影、辩论演讲、节日庆祝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传统文化、品德修养、文明礼仪建设。再比如,借助“三微一网”等新媒体平台,打造“文明+”,扩大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渗透力、传播力、影响力。二是深度挖掘,打造典型名片。国企选树工作要将深度挖掘、精准宣传、跟踪培养相统一,在平凡中挖掘亮点,在细微处见证品质,打造信得过、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引导更多的人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在全社会形成“蒲公英效应”。

参考文献:

[1]贾兆帅,王顺洪.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方法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6).

[2]何玉芳.“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J].人民论坛,2019(15).

[3]张兵.加强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8(35).

[4]刘婷.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2).

[5]吴洪涛.对促进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7(18).

[6]赵娜.新时期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研究[J].山西农经,2017(6).

[7]王海军.在“三个围绕”中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盐业,2017(6).

[8]张炜.论国有企业如何开展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6(34).

猜你喜欢

精神文明途径问题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