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三步曲”

2020-04-17吴铮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三步曲

吴铮

摘 要: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观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会影响学生的后续探究活动。当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比较正规的观察活动时,受到年龄特点、教学环境和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观察的任务中断、结果杜撰和方法随意。因此学生在“生命世界”主题的探究活动中需要接受教师的观察指导。教师要给学生在观察活动的道路上铺设好跳板,让学生通过“三步”顺利完成,从而帮助学生更准确、更轻松、更全面、更客观地完成原始数据的采集;并通过无目的观察和有结构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设计方法、完成记录;最终抓住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补,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培养出较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生命世界;表格記录;问题深入;交流互补

一、引言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到:在整个科学探究的各个步骤中,学会观察和增强证据意识这一步,最具有普遍意义上的教育价值。可见,观察是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对于初次接触科学探究活动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1-2]。在一系列的“生命世界”的探究活动里,学生会受到来自于自身、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三年级学生观察的因素

(一)学生自控力差,观察任务易中断

三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没有接受过一定的观察指导,在进行观察活动时,经常会中断自己正在进行的观察任务或者中断小组合作行为,导致原本可以完成的观察任务不能顺利完成。例如,在教学《我看到了什么》一课时,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大树时,每2组观察一棵大树。其中,有一个小组在大树上发现了蜒蚰在树干上爬,一女生发出惊呼,将其他小组的很多成员吸引过来,终止自己正在进行的观察活动,长达2分钟。所以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受干扰,而且不能很好地完成观察任务。

(二)学生主观性强,观察结果喜杜撰

三年级学生在进行课堂观察活动时,有时会出现为了观察而观察,而忘记了观察后的记录,只好直接抄袭小组里其他成员的记录,还有一种现象就是为了与其他同学竞争比赛,虚报自己的观察活动。例如,《寻访小动物》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校园一角寻访小动物,汪同学为了在一定时间里寻访到比别人多的动物,就自己根据书本上的内容,加上了砖块下有蜈蚣、树洞里有蛇等。从而可以看出,学生对观察的描述是不准确的,掺杂有自己的个人想法。

(三)学生条理性差,观察方法较随意

对于三年级起始年级的学生来说,进行观察活动时,一旦观察对象较复杂、观察活动需要较长时间时,就会杂乱无章,缺乏条理性,几乎每位学生都是看到什么记什么。例如,在观察大树时,学生一会儿观察树冠,一会儿观察树干,一会儿小动物,一会儿树底下,一会儿远处观察,一会儿近处观察等。

三、观察“三步曲”助力探究之路

(一)观察前,借助表格引路

三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观察内容都很有兴趣,但是让他们将观察到的用文字准确记录下来,他们会显得很为难。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记录方式,让学生更准确、轻松、全面、客观地完成原始数据的采集。

1.画图式记录法,让观察更准确

三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多,表达能力不强,经常会碰到无法用语言来记录或所要记录的文字不会写,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用画图的方式来记录。例如,在观察大树时,要求学生记录大树树冠以及树叶的形状。书本上也仅仅展示了几种树冠的形状,教师的介绍也不可能全面,所以在记录时要求学生首先在远处观察大树的整体,将大树树冠的形状画下来,然后走到近处,捡一片树叶将树叶的形状画下来或印下来,从而就能为之后的讨论交流提供真实的依据。

2.填空式记录法,让观察更轻松

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下观察大树时的内容。虽然有提示,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还有困难。如果让学生独立完成大树的观察记录,很多学生都会记不完整,甚至干脆不记。所以,应设计一份填空式的观察记录,帮助学生观察树木。在这份观察记录的指导下,学生观察记录的难度降低了,写的字也少了,解决了三年级学生观察记录时的困境,显得尤为轻松。

3.有序式记录法,让观察更全面

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观察事物时会随个人喜好改变,随心所欲地记录,结果记出来的文字也是毫无章法,这对学生今后学习科学很不利。为此从学生一开始学习就应该让他们养成按顺序观察的习惯。

学生在进行观察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一起讨论观察顺序,并记录下来以便观察时使用。避免学生观察丢三落四,没有章法。例如,在《看到了什么》一课的观察活动,先和学生讨论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下到上,然后在表格里填好顺序,再去室外依据表格的顺序开展观察活动,为后续的“校园的树木”的观察记录提供原始数据。在这样的观察活动中,经常采用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养成观察习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今后的探究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

4.条目式记录法,让观察更客观

观察时,客观的描述是证据,是课堂大讨论的基础。学生受以往学习经验(习作)的影响,在观察记录时描述的语言都非常生动、有趣,有时带有很强的文学气息,有时带有推测或书本上的记录,不像一篇观察报告,更像一篇作文。

范例一:国庆放假了,教师布置我们观察蜗牛。通过观察,我发现蜗牛的胆子很小,一有人碰它,它就会缩进壳里。它喜欢吃黄瓜、菜叶等蔬菜类食品。所以它是害虫,我不喜欢它。范例二:我家养了只可爱的小蜗牛,它的触角很长,头很小,爬起来很慢。它吃叶子喜欢从中间开始咬,而且速度很快。因为它的嘴巴里有一条“齿舌”,上面长着2万多颗牙齿。

从这两段观察记录中,发现运用了很多情感方面的词语,还将自己书本上看到的内容介绍加了进去,虽然出发点是想把观察记录写好,但是缺乏了科学探究活动所要求的客观性、求真性。所以为了避免学生进行这样的观察记录,应设计条目式的记录打破学生习作的思维定势,让学生观察记录更具条理性、客观性。

(二)观察时,发现问题探路

1.自由式的无目的观察

教学时抓住学生对动物的兴趣,让学生课前先观察动物,教师也不提任何要求。学生从寻找到饲养,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讲解《蜗牛》一课时,提前3~4天布置学生抓蜗牛。有的学生能找到很多,有的却找不到。有的同学蜗牛养着养着死了,有的养得非常好。学生在观察时出现了很多问题,教师找出有价值的开展研究,并对学生进行同质“结盟”。

2.结盟式的有结构观察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往往不能独立、成功地提出一个封闭的科学问题,所以,进行小组合作式的观察很有必要。同样以《蜗牛》一课为例。

(1)确定研究问题。学生在无目的的观察中出现许多问题,例如,蜗牛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蜗牛的壳会随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吗,蜗牛吃什么食物,蜗牛有牙齿吗,蜗牛怎么爬的……教师要对这么多的问题进行整理,那些不可以开展研究的,将事实直接告诉学生;将那些可以进行研究的问题,重新交还给学生。

(2)提出合理假说。学生有了研究的问题,在组内开始对问题的结论提出假说,或者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帮助他们提出假说,而后将可能的假说简单地整理归类。将蜗牛可能会吃的食物记下来,如橘子、黄瓜、肉、馒头、纸、辣椒、葱、青菜叶、白菜叶和草等,以便课后去准备材料。

(3)设计观察方法。学生进行有结构的观察,必须事先设计好,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例如蜗牛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就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调查;蜗牛怎么爬,吃什么食物,就让学生准备各种材料,在实验室中重演大自然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试验,设计出简单的观察记录表格,方便记录。

(4)记录观察结果。有了观察的方法,有了记录的表格,学生就可以开展有结构的、封闭的观察活动,并且将观察的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时的记录可能与假说一致,也可能与假说矛盾,或者还有新的发现,都要让学生一一记录下来。

(三)观察后,交流互补悟路

1.见缝插针,交流互补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捕捉时机,让观察后的交流达到“1+1>2”的效果。

(1)个体有疑惑时,开展师生交流。学生在观察时,总会遇到困难,表现出需要帮助的神情,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注意捕捉,通过进行交流进行引导。

(2)组内有争议时,开展小组交流。学生在进行观察实验时,难免发生组内成员意见不一的情况,这时教师要深入组内参与其中,做一个“和事老”,倾听双方的意见,学生也了解了对方的观点,通过辩论式的交流互补观察信息,使思维得到发展。

(3)组内有成果时,开展全班交流。组内通过交流、辩论,达成了一致的认识,有了新的发现,便很想将小组的共同发现,在其他小组面前“露一手”。这样,教师便可以组织全班性的交流分享,使原本一个观察发现变成了多个发现,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和思考。

2.百花齐放,交流互补

(1)模拟表达,重现成果。有时候观察到的现象,一时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采用模拟的方法,呈现在同学面前。例如,蜗牛在细线上、树枝上、玻璃上怎么爬行的,通过演示學生便一目了然,效果比口头表达或画图更好。

(2)画图表达,准确清晰。画图的方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地观察记录。画图更直观,能将学生说不清楚的通过画的方法告诉其他人。例如,观察树叶的形状时,学生就难以描述清楚文旦树的叶子形状,所以把叶子的形状画下来,能将一些细节的部分清楚地记录下来。

(3)图表表达,简单明了。学生在观察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记录时有顺序、快速有效,表达时有章法,思路清晰,简单明了。学生在初次接触科学学习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从扶到放,能够培养出较好的科学学习习惯,能模仿科学家开展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21.

[2]张红霞.科学究竟是什么[M].北京:浙江教育出版社,2013:178.

猜你喜欢

三步曲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小学作文批改“三步曲”
唱好“三步曲”,开展好英语绘本阅读
创作童诗“三步曲”
开展课堂观察活动“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