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数学教学探讨

2020-04-17邹家会蒋文涛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互联网+

邹家会 蒋文涛

摘 要:“互联网+”就像一场风暴,在极短的时间内席卷了整个社会,让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并在将来的发展中孕育出无限的可能。而“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相融合,更是逐渐演变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数学教育模式的演变和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通过对“互联网+”和教育相互融合模式的深刻分析,将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转变为学生主导,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单一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进而形成一套全新的高校数学教学体系。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数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关于“互联网+”的行动计划,“互联网+”便迅速席卷整个中国社会,成为备受人们追捧的热词。所谓“互联网+”实际上就是“把互联网创新的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相互结合,以此来推动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互联网+”思维给传统的高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并在两者的相互碰撞融合下,产生了“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1-2]。实践表明,“互联网+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对于高校数学课堂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对其进行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模式以及现代教育模式的改革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基于“互联网+教育”的新型高校数学教育模式

“互联网+教育”实质上就是在新时代诞生的新型教育模式,然而它并不是简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层面上的应用,更不是单方面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建立一些教育平台或者学习平台,而是一种互联网与教育的有机融合,用相辅相成、相互契合的方式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能够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模式具有战略意义的巨大变革。在具体实践中,务必要清楚“互联网+教育”虽然存在很多优势,但并不会也不可能取代传统教育模式。当下的教育中拥有互联网完全不能比拟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就算是再先进的模拟技术也无法弥补这一由于技术产生的巨大缺陷。

“互联网+教育”作为当下的新型教育模式,其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深度互联。“互联网+教育”中的“+”可以连接到任何领域,然后与之深度契合,以此来完成该领域的再度发展和升级。在教育领域中,互联网可以说是无所不“+”,既能實现“+”课程,也能实现“+”教学。而其中的每一个“+”,都能深刻体现出一种具有跨界意义的连接,这种跨界连接是在该领域原本的基础上进行的全新升级和再度突破,无论对于社会发展还是该领域的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意义。第二,大规模在线。当下属于互联网社会,利用庞大的互联网可以进行在线教育,将全国范围甚至全世界范围的巨大使用群聚集在一起,以此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然后教师再利用在线讲解,将一些复杂的学科知识进行深刻、清晰讲解,让学生能够对知识了解透彻,真正地让学生受用终身。第三,创新驱动。“互联网+教育”更加强调的是用互联网理念实现教育创新,使教育模式或者方式产生质的改变。在教育中运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能够让教育的发挥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全面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第四,角色优化。“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主动被动关系,然后在对其进行有机重组,让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再度升级和优化,实现两者之间的角色交换。第五,更具生态性。“互联网+”背景下的高等数学教育具备一定的生态性,主要表现在多样、多元、自然等特性上。“互联网+教育”的教育模式能够更加突出教育的生态性,让数学学习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和生动,让学生更加愿意去接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还需要完备和改善

在“互联网+”教育提出以后,国家对于这种新教育模式的重视度增大,制定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教育信息化建设现如今已初具规模,且教育环境中的软硬件资源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尽管有政策的扶持,但是还是存在部分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不足,让硬件资源信息化的程度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教育资源较为匮乏,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十分陈旧,有些地区甚至还一度处在原本的样子,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利用互联网或者多媒体,其信息化程度落后于发达地区。“互联网+”时代虽然让一些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某些硬件设备的限制,导致高校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迟迟无法提升。因此,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环境还需要优化,这也是当下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数学教学中学习过程情感引导较弱

情感引导较弱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浩瀚的互联网知识海洋中,其知识相互交融结合,资源丰富、样式繁多,复杂性较高,这就直接导致高校学生的学习口径遭到限制,虽然较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却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薄弱,长此以往,将会逐渐弱化师生间的感情沟通,教师的地位弱于多媒体,逐渐趋向于边缘化。另外,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大学生而言,如何在浩瀚无垠的学习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数学知识,也是其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以上两种情况持续发展,不采用相关遏制措施,将会使强者变得更强,让弱者变得更弱。

四、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数学课堂改革

(一)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传统的高等数学教育模式基本上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多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最终因为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导致呈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无法真正进行因材施教,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所以这种模式的最终效果并不理想,不容易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人才。而在“互联网+教育”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收集等相关技术手段,全面追踪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知识需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学生所需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并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存在,进而更好地汲取知识,全方位地理解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一个高层次融合,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转变教学观念

“互聯网+”思维模式的出现,对现代教育的意义无疑是十分巨大的,它不仅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还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彻底发生变化,让施教者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最先出现的具备代表性的教育观念就是“质疑式”教育,“质疑”是对之前人们所留下知识、理论概念以及公式的质疑,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这种“质疑”,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采取积极的手段改变原本枯燥的高数课堂,并通过“质疑”提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打造出高效的高数课堂。

(三)利用智慧教育平台

“互联网+”时代诞生了一大批如MOOC、SPOC的智慧教育平台,高校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开展教学。智慧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利用网络、互联、物联网、大数据等当下最具代表性的新技术,实现整合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让这些资源能够在网络上实现共享,让原本的智慧课堂变得常态化,以及让教学评价的大数据化的智慧教学更加生态化,让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知识,直到培养出创新智慧型人才为止,智慧教育概念的提出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十分理想的方案,而智慧教育平台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受到国家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让其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更加具备时代特征。总体而言,高校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并通过和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起更加富有味道的教学课堂,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四)让高等数学充满趣味性

趣味性就是指高数教师要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讲解不同的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等数学给人的印象就是枯燥无味或者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浓,所以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用实践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方法的具体实施路径可以采用科研立项或者撰写数学论文,对于一些优秀的论文,教师可以将其发表到期刊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结语

“互联网+”给高校数学课堂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而在享受“互联网+”带给教育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找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总体而言,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数学教师只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才能构建出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王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数学课堂创新性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3):154.

[2]沈玮玮,董昌州.“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60):63-64.

猜你喜欢

高校数学教学改革互联网+
微课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