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研究

2020-04-17朱墨琳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研究

朱墨琳

摘 要:伴随着全球化的持续深入,世界上各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也逐渐频繁起来,多元文化格局也因此形成。基于此背景下,给各类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也提供了较为宽泛的空间。就民族声乐教育而言,教师也要始终具备发展的意识,积极应对多元文化给民族声乐教育带来的挑战与契机,推动民族声乐教育高质量的开展,为民族声乐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力量。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声乐教育;研究

多元文化发展给高校声乐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与契机,对此,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多元文化视野为载体,从而使学生在民族声乐学习过程中始终具备清晰的方向,深刻感知声乐知识具有的魅力。对此,本文主要从分析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教育具有的意义出发,剖析了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教育的改革路径,旨在为学生建构起生动形象的声乐课堂,提升民族声乐教育教学效果。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教育具有的重要意义

民族声乐是集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为一体的音乐艺术,主要是以中国民间音乐和欧美唱法作为养分汲取来源,从而形成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表现形式。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仅人口分布极为广泛,而且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其民族音乐风格也会存在差异。就这些民族声乐作品来讲,其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對生活感悟和民族文化内涵的直接表达。伴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多元文化也给我国民族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民族融合过程中固有的民族文化具有的样貌和特色也逐渐模糊,唱法也呈现出了千篇一律的特征,这对我国丰富民族文化的展现也是不利的。对此,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民族声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使民族声乐特色得以保持。民族声乐教育的开展是学生深化对民族文化起源与发展认知、充分理解民族声乐、感悟民族声乐使命和体会民族声乐魅力的重要途径,对民族声乐特色保持来讲意义重大。其次,促进民族声乐发展。虽然继承是实施学习活动的首要,但是发展才是民族声乐生命力得以保持的核心所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教育一方面可以以文化交流为途径推动民族声乐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将民族文化创新贯穿在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有效方式。最后,使民族声乐魅力得到展现。我国民族声乐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开展民族声乐教育不仅可以促进我国民族声乐魅力的充分展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还能在学习民族声乐的过程中领悟作品传达的情感与内涵,感悟国家发展,能够推动其向国外领域的发展,是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的重要路径。

二、民族声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纵观我国以往民族声乐教育可以得知,音乐教学形式主要以西方音乐教师形式为主,无论是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音乐唱法中,都突出了西方形式。在此背景下,学生即使能够对民族声乐的知识和唱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民族声乐的精髓和重点不能有效掌握[1]。同时,在学生学习民族声乐时也存在多个问题。一方面,由于西方学习方法已经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禁锢和限制作用,所以在学习民族声乐时无法保证其学习的有效性,给学生民族声乐学习带来了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现下教学模式制约和影响下,学生音乐风格呈现出了单一性的特点,阻碍了学生自身特色的形成。

(二)教学系统不够完善

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来讲,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借鉴或抄袭也是当下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在开展民族声乐教学时没有个性化的自我教学系统为支撑,不仅制约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良好发展,而且其魅力也得不到应有的展现。同时,在针对民族声乐课予以设计过程中,也始终将西方的方法作为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线,我国音乐课程设计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凸显。这就导致现有的声乐教学系统与当前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存在矛盾,没有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和立足点。此外,学生向民间歌手和戏曲演员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且准确的掌握民族声乐风格和特征。

(三)对民族声乐发展未给予重视

我国在进行民族声乐教学时,通常会将统一性的教学形式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并没有针对不同风格音乐进行区分练习。正是受到此种模式的影响,既制约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和特色的发挥,又阻碍了歌手演唱风格的发扬和学习。众所周知,我国是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且民族不同音乐特色也不尽相同,无论是唱法和风格都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教师教学过程中依然延用统一式的教学方式,那么就会使原本存在差异性的民族歌曲在风格和唱法上趋同一致,各民族具有的特点也无法得到彰显。也正是由于此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得我国民族声乐教学向多元文化迈进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阻碍。

三、多元文化视野下的民族声乐教育的改革路径

多元文化视野下,不仅推动了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持续发展,也能深化学生对民族声乐学习具有的魅力和价值的认知。想要使民族声乐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得以凸显,需要推动多元文化和民族声乐教学的整合,从而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提供重要动力。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声乐教育的改革路径。

(一)注重先进的教学模式的运用

上述提到,千人一唱是目前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将西方教学方法作为了教学活动开展时的重点与主线,没有深入探究与民族声乐相契合的教学模式[2]。对此,学校应以此为立足点,提升其完善性和新颖性,围绕民族声乐的理论知识实施系统化且全面化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不同民族音乐时能够更具针对性,使其具有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不同音乐特征时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地领会我国民族声乐具有的特点,为后续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宣传与弘扬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声乐课程中唱法教学为例,教师应对其进行严格且仔细的推敲,以高低音气息运用等方面着手,开展统一练习,确保对歌唱基础的良好掌握。之后,还要立足不同民族具有的艺术特征,了解不同民族声乐其具体唱法,并依靠学生分组的演唱方式进行训练。就唱法相似的民族唱腔来讲,要注重对其共性和差异的研究,并开展组合式讲述与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与掌握。由此可见,新颖的教学形式,既可以使民族声乐教学更高效的进行,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民族声乐具有魅力。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