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

2020-04-17姚立军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校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策略

姚立军

摘 要:高校学生在学习英语时,需要把握中国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影响力,充分激活文化育人的因子,让学生克服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壁垒,这样将有利于学生把握英语学习的方向,同时掌握正确的学习之道,更为关键的是可以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并传播发扬中华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也将是我国高等教育文化输出、软实力竞争的一大体现。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如何传播中国文化。

关键词:高校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策略

一、引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高校在学习英语知识时,通过合理区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间的差异,对于学生学习英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加快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还能锁定学习目标,消除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障碍。不过在实际教学中,高校英语教师还要创新教学理念,丰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只有这样中国文化才可以在英语课堂得到有效传播,而学生也将能清晰认识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微妙联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英语教学中国文化不足的影响因素

现代高等教育越发关注学生的自主性选择,而在英语教育中同样重视,学生有更多的关注权去学习英语的内容,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更倾向于价值引导与知识传播。在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尤其是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对于英语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并没有过多关注,因此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没有在英语教育中深入人心,不仅导致英语教学难度加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体系、语言结构的差异,同时还要关注文化层次上的差异,一旦教学脱离文化教育,学生将无法亲身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关联,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去学习英语。

(一)当前高校英语长期西方化

目前,高校英语教育更加注重传播西方文化,而较少关注中国文化。其主要因素在于:英语课程编排、英语设计以及教学等规划上更加贴近西方文化思想,而在这种教育思想下,高等英语教材的重心更加偏向对西方文化的认知。从目前来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很多高校更喜欢强调学习西方文化,而并没有将重心放在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以及中西文化的互动交流上[1-3]。在很多高等英语教材中就可以发现,英语教育的内容更加注重研究西方文化背景,包括西方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以及思维模式,甚至是价值观念,而对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等内容少之又少。就连英语考核标准都将重心放在测试西方文化知识上,从而导致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在跨文化交际中涉及中国文化话题时,总是无从下手,难以发挥主动性。

目前,国内常见的英语教材、英文辅导书籍同样如此,现代英语教育一致性强调西方文化思想,更关注西方人的思维,而这也导致当前英语教材对中国文化和中西方文化的交互作用内容偏少。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在英语教材中注重传播中国文化,而这也是当前大多数英语教师的心愿。

(二)英语教学理念不完善

当前高等英语教育更加关注应试性考试制度,很多教师或者高校都将英语教学的重心放在英语四六级等级测试中,而这也导致对于英语教学的编排难以发挥文化传播目的。例如,在实际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实用性与理论性往往不能有效结合,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常常忽略融合文化场景,不能从学生的实际要求出发进行有效培养。目前,高等教育受到应试思想的影响,英语课堂重心放在了对英语语法、英语元素的教学上。因此,“中国失语症”现象应该是当前英语教学中的现实性问题。这与当前英语教育思想、英语教学制度以及教师关注度等因素有关。很多高校某些专业甚至已经取消高等语文教育等内容,这也导致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下降,学生难以在英语教学中体现中国文化思想,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三、在高校英语教育促进中国文化传播的对策

(一)从英语教材入手,融入中国文化内容

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当前英语教育中应该进一步优化英语教材,在其中做有效的扩充与丰富,并基于英语教材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研究与设计,从而既可以使學生更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激发学生更加关注中国文化并传播中华文化。

具体思路如下。首先,加强英语教材编制。按一定比例在英语教材中融入中华文化知识,强化学生对于母语文化的认知,并加上对于英语教学的亲和感。其次,丰富和拓展高校英语教材。英语教材应该基于中外文化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编制,因此在英语教材拓展部分,增加中外英语模拟文化交际场景内容,将有利于学生融入真实英语对话环境,并在其中提供丰富的微视频教学素材,满足学生全方位的英语自学需求,学生将更进一步区分中外文化的差异,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最后,提供丰富的学习辅助材料。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英语教学还应该基于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英语教学资源,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学习的完整性,同时基于互联网资源学生将更进一步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视频、音乐、图片、场景模拟等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性、文化性、实用性的英语辅导资源,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并强化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了解。

(二)优化英语课程设置

在英语教学中增加中国文化内容,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比中外文化,也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教学的把握,促进其更好地学习。因此基于此思想,为了提高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对英语课程做进一步优化设置,并基于中西方文化差异做针对性的课程内容设置,提高英语教学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例如,在英语课程安排中加入英语背景课程教学,突出其人文性思想,而人文性内容既可以涉及中国文化,也可以涉及西方文化,也可以两者交融,相互对比教学,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认识。此外,英语课程应当从域外视角引导学生反思,并且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对当前高等教育的英语体制进行进一步优化,如当前英语等级考试应该增加中华文化内容,并强化学生对母语内容的关注与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并帮助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对比不同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别,帮助学生掌握语言学习要素。平时在英语课程设置优化中,可以增加慕课、微课等内容,并在其中加入中英、中美文化的模拟交流场景,并根据两国多元文化进行探讨,或者设置相应的语言训练场景,提高学生对于不同语言体系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对于本国母语文化的认识,提高其文化属性的认同感,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三)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

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需要注重吸收中国文化,并在教学内容、课程考核等层面进行丰富。高校的文化内容应该具备对比性,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区分文化上的差异,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英语知识。此外,英语教师应当构建跨文化交际的教学场景,这样将有利于学生了解中英、中美文化上的差异,并有效突破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束缚。而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不忘了解本国文化,这样将引导学生以客观的眼光看待英语和母语,并保障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发挥其引导功能,不断让学生关注中国文化,突出母语的作用与地位,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善于运用东方人的思维去提高语言天赋,帮主学生更好地适应英语,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感知力,推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促进其更好地发展。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学校在英语讲座、研讨会等场合可以针对中外文化进行探讨,这样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自身对于本国文化的了解。此外,还可以在学校开设专门的文化研讨交流会,深化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并利用自我语言天赋开展相应的文化思想辩论会,提高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

四、结语

高校英语课堂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当前高校英语教育中,应当突出文化教育的功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外文化间的差异,激发学生对于本国文化的兴趣,并不断优化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促进其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春泉.谈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J].传播力研究,2019,3(27):249.

[2]郭宝申.浅谈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的缺失现象[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7):150-151.

[3]刘懋琼.浅谈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传播[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153-156.

猜你喜欢

高校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基于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英语教学探讨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建构主义视角下高校英语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