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时代的大学生劳动教育

2020-04-17傅锦涛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傅锦涛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而在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劳动教育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由此,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一系列不符合在校学生的行为。随着劳动教育的日益淡化,一些大学生变得讨厌劳动,这样的行为和想法不仅不利于提高自身的素质,还会对家庭、高校、社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劳动教育作为实施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与一些高等学院的教育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目前,根据劳动教育在高等学院落实的一些情况来看,应该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因为劳动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在针对学生做一些劳动方面教育时,也需要有多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从而才可以使劳动教育很好地避免一些形式上的问题。再者,由于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不科学,因而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否落到实处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二、劳动教育的内涵

关于劳动教育的科学内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做出了评价。黄济教授从基本内容、基本素养和基本任务3个角度阐述了劳动教育的外延。《教师百科辞典》将劳动教育界定为:“劳动教育就是向受教育者传播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情感。劳动教育包括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1]从劳动教育的内容来看,劳动教育应当涵盖生活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生产技术劳动等一切有教育意义的体力及脑力劳动[2]。

三、高校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劳动素质水平还不高,总体来说不是特别理想。首先,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意识还比较薄弱,不热爱劳动。其次,劳动积极性不高,仅仅能够处理好个人的基本卫生,在参加集体活动时不积极,总想着逃避劳动,缺乏奉献精神。最后,存在好逸恶劳的现象,缺乏艰苦奋斗、不畏艰难的精神。

(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当代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平台不是很多,就业机会也相对比较缺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在校生通过在实习岗位进行实习,能够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职业技能。一是能够让大学生在劳动中能够得到一些锻炼,让其能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二是能够引导大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其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能够和实践相结合;三是能够让大学生提前适应社会,有利于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四是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一旦提供岗位少了,将会让当代大学生失去一些锻炼机会。其次,高校很少开设劳动教育理论课。在当前高校劳动教育中,很多高校存在理解误区,仅仅以提升社会劳动能力为实际教育目标,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再次,由于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不让孩子劳动。家长作为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良师益友,他们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虽然家长们主张让孩子去参加劳动,但是他们往往在口头上表达,并没有去引导孩子劳动。最后,大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奢侈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生之间会比较谁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比誰花的钱多,而不是比谁学习勤奋,比谁劳动的多。在食堂或者外面的餐馆常常见到聚会结束了,留下了满满一桌子的剩饭剩菜,他们也不在乎父母挣钱有多么不容易。这些现象都表明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发生了扭曲,不再以辛勤劳动为荣,没有正确的劳动态度,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更不会无私地服务社会。

(三)劳动教育的价值

1.有助于大学生强化观念,端正态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步,社会上普遍存在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现象。由于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导致有些大学生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挫折就放弃,做不到持之以恒、坚韧刚毅。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够让他们摈弃错误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坚强面对[3]。

2.有助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父母应引导孩子做一些家务,如打扫房间、整理内务、洗衣做饭等。久而久之,大学生能够独立管理自己的事务,为自己服务,在劳动过程中养成生活所需的独立性。在学校教育中,高校一手抓理论教育,一手抓社会实践,在两手同时抓的过程中培育大学生的劳动技能。同时,劳动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主观上认同劳动,不抵触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对劳动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能够让大学生对劳动具有无限的热情,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巩固自己、提升自己,使劳动成为武装与提升自己的技能,在将来的就业大军中所向披靡。

3.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法律意识,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劳动法律教育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之一,主要从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订立的基本规定,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与终止,劳动争议处理4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择业都要与人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法律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劳动教育实现路径

(一)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

社会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外部环境,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劳动教育产生的影响深远持久。而如今的社会环境很复杂,人们的识别能力也差别很大。要想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就要让大学生的周围有先进的劳动模范。因此,社会和学校有必要挖掘大学生身边的典型示范,积极发挥典型模范的带头作用。

(二)完善大学生劳动教育制度

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不仅需要理论支持,还需要制度保障。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有助于顺利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首先,完善资金投入制度。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人才,他们的劳动观念会影响其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因此,政府有必要增加大学生劳动教育方面的投入。良好的教育环境、齐全的校内基础设施是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物质保障;专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前提。其次,完善劳动实践制度。大学生参与劳动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参加劳动实践,因此我国应不断完善劳动实践制度。

(三)落实劳动教育教学计划

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将劳动教育列入教学计划。首先,学校的领导与教师要提高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学校只有提高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走出以往的误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为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精心安排课程。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只有提高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以身作则,在课堂上才能更有说服力。其次,应有专业的劳动课教师。构建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课教师队伍,有利于劳动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更好地推动劳动教育的实施。专业的劳动课教师知道学生的诉求,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有助于大学生接受教育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认识。最后,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算作大学生的必修学分。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将劳动课算入大学生的学分中,有助于引起大学生们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四)完善劳动教育考核机制

大多数高校只是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作为评判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而忽视评定劳动课成绩。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将劳动教育列入学生的必修课程,算作学分,有助于调动大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大学生的劳动教育考核内容,应注重劳动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考核的有机统一。首先,在劳动教育理论课的考核上,任课教师需要将劳动教育理论课程的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与期末成绩3个部分。这样,大学生将会更加重视劳动教育,在课堂上也能够专心听讲,而不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将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成绩分为3个部分来评定,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劳动教育效果,而且有助于渗透高校劳动教育理论。其次,在劳动教育实践课的考核上,仍然需要将实践课成績的评定分为3个部分。

(五)拓展劳动教育平台

大学生劳动教育应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拓展劳动教育平台,使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吸引力与时代性。若高校拓展的劳动教育平台能够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那么高校的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将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大学生劳动教育在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渠道的实践活动是新时期高校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1]刘世峰.中国教劳结合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梁飞飞.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3.

[3]姚博.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