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协同治理探析

2020-04-17王涛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引领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王涛

摘 要:千百年来,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如春风吹拂大地,正焕发起广袤乡村的无限生机和蓬勃活力。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文化引领促进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中,勾绘出新时代中国乡村文化小康的美丽画卷,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为之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文化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1]其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文化兴盛,提振农村精气神,加快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芜湖市乡村文化治理得到了较好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对推动新乡村治理进程起了积极作用。但就整体而言,芜湖市乡村文化治理还相对滞后,乡村文化治理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乡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乡村基层文化力量逐渐消弱。长期以来,芜湖市各级党委政府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经济治理轻文化治理的现象,认为经济治理是实的、短期内就可以取得效益、能够体现政绩,而文化治理是虚的;部分村委会则认为文化治理是上面的事,与“我”的关系不大等。在对乡村文化治理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的乡镇,重文化治理往往只停留在会议上、文件上,而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致使原有的公益文化资产流失,阵地萎缩。特别是部分文化站工作人员长期不在岗,抽用、借用、借调现象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有站无人的局面,乡村文化工作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乡村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是经费严重短缺,基础设施治理滞后,工作难以开展。近年来,乡村文化事业经费投入总量虽有增加,但主要用于增加工作人员工资,真正用于文化治理(如发展文艺创作、文化基础设施治理等)所占的比重则很小。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或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常年得不到修缮,设施破旧,有的甚至被挤占、被抵债、被变卖。经费困难是制约乡村文化活动开展的瓶颈问题。目前,乡村文化活动靠集资化缘形式開展得比较普遍,缺少必要的、固定的活动经费,这种全部依赖外援活动经费的方式,犹如杯水车薪,难以为继,导致文化部门本身内力严重不足,缺乏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制约了乡村文化工作的开展。

三是文化阵地使用率不高,文化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一些好的乡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有的建有老年文化中心、残疾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活动室、古物展览室等,但除老年文化中心的棋牌室、电视室有老人活动外,其他几个活动室一般都是锁着的,残疾人活动室的健身恢复器材上已有少许灰尘,图书阅览室的桌上同样也有一层灰尘,室内也没有椅子。这些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管理没有跟上,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四是乡村文化工作人员年龄普遍偏大、队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有的乡镇文化专干在职不在位,有的兼职过多,有的调走后,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由于没有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在岗人员严重老化,基层文化治理缺乏活力,思想、意识、业务很难适应新形势下文化活动的需要。再加之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致使大多数基层文化部门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松散涣散,基层文化活动缺乏创新和活力。

五是文化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乡村文化治理经过多年的努力,整体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多数乡镇的文化活动仅停留在唱歌、下棋、扑克牌比赛等“小文化”范围内。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六是乡村文化市场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乡村文化市场不够规范,对乡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在乡村不少地方,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抬头,宣扬色情暴力的书刊和音像制品屡禁不止,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影响了“平安芜湖”的创建。

七是文化下乡力度不够,文化供应针对性不强。各级文化部门送文化下乡确实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一种“喂食”型的暂时满足,随着乡村社会的发展,文化下乡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一则文化下乡次数太少,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二则文化下乡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创新性不强、贴近性不强,时间长了,一部分农民就对此失去了兴趣;三则文化下乡培训度太低。在形式上,搞演出活动的多,办培训、辅导的少。文化下乡时热热闹闹,离开后又是冷冷清清,只是送文化下乡而没有下乡“种文化”。

八是乡村文化活动重老轻少,青年文化沙漠化现象日益突出。在一些文化活动开展得较好的乡村,往往是老年文化红红火火,热热闹闹,而青年文化却几近沙漠。部分县乡的大多数村庄都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即年轻人外出经商、务工,老年人和小孩留守乡村。在乡村文化治理和活动开展中,渐渐忽略了青年人的文化需求,哪个村搞文化活动,都是一些老人的文化活动项目居多,年轻人喜爱的活动几乎没有。而且,更让人忧虑的是,他们对待当前乡村文化采取了一种与己无关的漠然态度,自身缺乏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

文化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因此,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既是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思考,抓好乡村文化振兴,应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统筹规划,创造乡村文化振兴新态势

一是优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梳理出台本地区相应政策明确乡村建设方向和目标,贯彻《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据了解,《芜湖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已于2018年下半年编制完成,各县区应将乡村文化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列入乡村发展规划内容,把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结合起来,有法可依促进乡村建设全面发展。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完善落实财政保障机制,加大县市区对乡镇(街道)公共文化常态化运营投入力度。

二是保护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着力保护古村落和古民宅,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深入挖掘农耕文明的精神价值、美学观念、道德规范、人生智慧,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催生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

三是做好乡村发展“文化+”文章。牢固树立“文化+”战略思维,统筹乡村发展规划,立足乡村特色和建设实际,准确选择“文化+”切入点、结合点、增效点,将文化与旅游、农业、生态等相融合,推动乡村建设转型升级,推进“文化+”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乡村文化经济创造力和生产力,打造文化强村、强镇,创造乡村振兴发展新态势。芜湖县着力打造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培养人才,夯实基层文化传播阵地

一是优化党建基层服务阵地。组建多支市级、县(市、区)文化队伍,疏通“送文化”下乡渠道、丰富“送文化”内容,充分调动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基层党员、文化工作者培养,提升文化治理能力,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弘扬者。

二是组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依托各级文化馆、文化人才培养基地等,大力培养、扶持基层文艺骨干、业余文化队伍和民间文艺社团,依托基层乡土文化能人、中小学教师、文艺爱好者等,组建乡村文化艺术团体、志愿者队伍,成为文化工作先行者,在市县两级全面推开文化干部“网格化、下沉式”服务,在乡镇、农村常态化开展文化活动。

三是探索基层文化设施委托管理机制。排查基层文化场所开放和设施利用情况,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委托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党建组织对乡村文化设施进行专门管理,并定時开展文化活动,把文化“送进去”“种下去”,让农村文化礼堂、文化中心、百姓书屋等文化设施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平衡。

三、精准服务,全面开展惠民文化活动

一是继续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以及公益培训进基层、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同时持续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虑演出地、演出团体意愿,建立双方互选管理机制,全面丰富乡村文化活动。

二是精心打造乡村“文化大院”。“文化大院”是以农户为依托、农民为骨干、文化为主题、服务为宗旨的农村综合文化信息传播点,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创新尝试。在无为县石涧镇柘城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队共同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大院”,旨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扶贫工作增加“文化”亮点。

三是结合党建远程教育平台。以群众为导向,有效对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打造多功能远程教育平台,整合全市文化资源和服务信息。通过pc端、移动端等进行全媒体推送。特别是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可结合地域特色推出文化产品“菜单”供群众“点单”,统筹配送、连锁供给,确保送文化更加精准、切合实际、符合需要。

四、以优促建,打造乡村特色品牌文化

一是集聚人才,重塑乡贤文化。以乡愁为纽带,广泛凝聚乡贤力量,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鼓励品德才学出众、在外经商、退休干部和外来投资创业代表等新乡贤回乡创业、发展,激发乡贤组织活力,以自己的经验、学识、技艺等参与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重塑乡贤文化,以其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反哺故土,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引领乡村文化新风尚。鸠江区在2018年选出了全区有影响力的新乡贤代表,以此来推动乡村振兴。

二是帮管结合,扶持文化产业。研究出台相应政策,划拨专项资金,大力导入和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鼓励支持文化产业“返乡”、入驻,重点培育创新能力强的文化产业及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展示交流平台,促进乡村文化产业间的相互交流和发展。打通渠道,支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参加各类文博会等展会,并将重点文创产品开发项目和产业纳入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形成乡村振兴新的发展点。芜湖市打造的鸠兹古镇,吸引了市内外众多游客,成为传播芜湖乡村文化的好平台。

三是深挖内涵,打造“一村一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特色内涵,依托乡村传统文化、非遗项目、红色文化等,建立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等,同时融入新时代文化内涵和地狱特色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特色传统文化反哺乡村。明确自己的产业定位,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开发生产,形成特点鲜明的主导产业,广泛开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乡村品牌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网,2017-10-27.

[2]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N].芜湖日报,2018-09-10.

猜你喜欢

文化引领乡村文化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