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燃烧理论下政府的危机管理分析

2020-04-17罗梦洁刘宇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罗梦洁 刘宇

摘 要:近年来,一系列事故频发,危急公民的切身利益,损害政府的自身形象,降低了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失衡。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外很多学者对政府的危机管理事件都曾经进行过比较详尽的研究,阐明了危机管理机制建立的原因、方法措施并提出应对危机的管理理论策略,其中社会燃烧理论清晰、全面、客观、生动地反映了危机发生的原因和过程。本文主要借鉴这一方法论来分析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关键词:社会燃烧理论;政府危机管理;安全责任事故

一、公共危机管理与社会燃烧理论

(一)公共危机管理

危机指个人、群体或者组织由于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其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笔者认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集合预防、预警、危机处理和后续反馈的联合机制,以突发性危机事件为导向,对突发性安全事故进行处理以及危机发生后开展实时监控,从而实现消除危机、恢复正常秩序的过程。

(二)社会燃烧理论

社会燃烧理论由牛文元教授提出,他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和“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是社会不稳定的“燃烧物质”;一些媒体的误导和谣言的传播等是导致社会动乱的燃烧“助燃剂”;具有一定规模的突发性事件是社会动乱中的导火线或“点火温度”。

(三)社會燃烧理论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切合

社会燃烧理论如果把近年来的交通安全责任事件比作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那么其一定有3个因素。第一,燃烧物质,即时代变革中社会的前进步伐与与思想观念和制度体制的落后矛盾。这表现在法律制度的落后与货运公司追名逐利的思想观念产生了矛盾,导致违法乱纪、超速超载等不良行为。第二,助燃剂,即意见流,网民对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不满在网络上形成集体认同感,一旦危机爆发,媒体与网民的负面情绪相当于“助燃剂,这股力量将加速公共危机爆发。第三,引爆物质,即行动流。在本文的引爆物质主要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当社会舆论传播、发酵的速度越快,那么引爆的范围和威力对公民、社会、政府都会造成重大的伤害。因此,政府公共危机是燃烧物质、助燃剂和导火线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影响的产物。

1.时代变革过程中思想与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是公共危机失控的燃烧物质

第一,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观念转变、公众对自身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感追求。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加上“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大多数公众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导致社会群体心理失衡,从而加快了“社会燃烧物质”产生。第二,社会结构转型,加之政府对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程序的复杂性和官僚体制机制自身的弊端,加之法律法规的制定落后于时代的进步。灰色地带上利益的驱使成为人们发家致富的秘笈。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和消极情绪及侥幸心理。在无锡高架桥坍塌事故中,货运公司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利益驱使下和侥幸心理的蒙蔽下,严重超载,两辆大货车累计超载300多吨,直接导致了桥梁承重能力不足发生断裂。在这起事故中,货运公司难辞其咎,这是一种对法律权威的践踏,所以法律体系的滞后加剧了这一矛盾。

2.网络舆情的泛滥和政府应对措施的失衡是政府公共危机失控的助燃剂

网络舆情一旦爆发,便如细胞分裂般蔓延,一传十,十传百。由于信息传递的真实性会随着传递方式、传递速度和传递人的主观印象以及理解能力的差异出现扭曲,往往会扩大舆情危机事件的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还会导致舆情事件内容的根本性改变。

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定对措施不及时是政府公共危机产生的催化剂。第一,信息公开不及时,政府虚报甚至隐瞒实情,不及时告知真相,使政府威信大大下降。第二,缺乏公共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政府对危机发生后的抢救措施和反应机制十分迅速,但是对潜在的危机认识仍然存在不足,甚至轻视、无视,从而起到拖波助澜的反作用,这一危机的失控态势加剧了政府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的难度。

3.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政府公共危机的引爆物质

在自然界中,燃烧现象要同时满足燃烧物质和助燃剂均达到燃点。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政府的公共危机是在“舆情危机化学药品”等助燃剂下,“法律法规真空边界与时代脱节”这一燃烧物质在“重大交通安全责任事故火星”的引爆下,就如洪水般泛滥成灾,迅速构成燎原之势,直接导致了政府公共危机爆发。

二、政府应对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缩减燃烧物质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地位,简政放权,预防公共危机,化解社会矛盾。一是要出台相应法律法规以适应不断发展变迁的时代,与时俱进,以强制的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基础,以适当的经济手段为辅助,提高社会违法成本。二是要建立健全良好的沟通决策机制,打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延伸政府与公民对话的渠道,加强沟通与理解。政府只有听取民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获得民心,缓和社会矛盾。三是政府应提高领导干部自身建设。首先,转变思想,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放在核心地位;改变政绩观,否则再优秀的政绩也是表面功夫。其次,提升领导干部的能力,提升学习能力,与时俱进。除此之外,政府应提高市场准入标准以及对货运企业的营业标准和门槛。

(二)排除助燃隐患

首先,建立健全舆情工作体系,正确把握舆情,建立舆情监督反馈跟踪机制,使舆情危机发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采取科学的技术手段,利用好搜索引擎、监测工具、图表工具进行对大数据抓取和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科学建模,利用比较分析、历史分析、文献分析等手段加强政府对舆情的处理。其次,政府要合理运用媒体舆论导向,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有效处置公共突发事件,及时公开信息、发布官方声明,化解网络不实谣言,走好网上群众工作路线,提高政府公信力。此外,政府应监测各类首发信息源、网站、论坛等,做好危机管理应对的“源头污染”,使网络舆情和政府应对措施达到平衡状态。

(三)降低社会燃点

政府应建立全面系统的危机管理体系,做好危机管理的预防和预警工作。纵观近年来的重大交通事故,几乎都是发生之后才引起政府的重视,从而开展危机管理的预警措施。首先,政府应拓宽危机管理的视角,提升危机管理的意识,当好一个“先知者”。其次,政府应及时吸取历史经验的教训,亡羊补牢。树立“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历史观,以史为镜,吸取经验教训。在做好预言家和历史家的同时,政府还要做好实干家,实事求是,把行动落到实处,发挥降低社会燃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牛文元.社会物理学:学科意义与应用价值[J],科学,2002(3).

[3]柳冰芬,政府形象危机生成机理与管理策略—基于社会燃烧理论的视角[J].青年记者,2019(8).

[4]许林,于琛.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及应对[J].学术论坛,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