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2020-04-17徐常宾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着力点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徐常宾

摘 要:本文是对2018年版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教材新增内容的教学反思。思政课堂是培养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如何实现教材内容课堂教学的“二次化”成为笔者重点思考的内容。本文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需要,回答了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公民、中国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需要;思政课;着力点

一、引言

習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新增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源于对该章节内容的教学反思,这是一次思想的探险和畅游,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物质载体)是人,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就应该在一个个鲜活的大学生身上做文章,下大力气。好思政课的评价标准有别于自然科学课的评价标准,思政课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类,重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精神家园,点亮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他们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使之成为勇于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性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与外界的关系中产生的。”谨用这一句话开启本文的探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需要,即社会主义价值观满足了什么样的主体需要,如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价值是在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主体人的自我意识(需要、欲望)被客体世界(人、物)的属性所满足的关系。价值关系的四要素:主体、欲望、客体、属性。价值关系的3个维度: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人与自身。解读价值概念的关键在于理解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即什么是人,教材并没有直接回答。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给人下一个定义:即人是自我意识支配下的有机生命。人是有机生命和自我意识的辩证统一体,是物质和精神的辩证统一体,是本能和智能的辩证统一体,是肉体和灵魂的辩证统一体,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统一体,是主体与客体价值关系的辩证统一体,人的本质是精神高度的存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思政教师必须回答这个问题,否则就不可能构建课堂教学的完整逻辑。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主体及其需要、价值客体及其属性等问题的总看法。价值观的主体是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中国人,所以必须要回答一下什么是中国人。

(一)为什么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陈地,封禅泰山 。伏羲取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龙的传人由此而来。

(二)中国人的主体需要(精神)是什么

第一,阴阳合一的世界观。《易经》中所蕴含的阴阳合一唯物辩证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一部中国哲学史就是不断对《周易》解释的历史。第二,天人和谐的信仰家园。中国古人离家远行,就带两样东西,一是祖先的牌位,二是伏羲的八卦图,缺乏宗教的传统。虽然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没有“上帝”,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里就没有敬畏和信仰,“天地君亲师位”这五位构成了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天人和谐的信仰家园。天是真理、地是财富、君是国家、亲是祖先、师是传承。第三,团结统一的家国情怀。家从哪里来?男女阴阳合一(婚姻)。《文选 王延寿》曰:“伏羲鳞身,女娲蛇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他们创始了婚姻家庭。国从哪里来?文化大融合。龙者,融也。融者为龙。周乎万物、融汇天下,就是龙。融合与和谐,是中国文化千秋万岁不变的旋律和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力量。所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总结为一个字就是龙(融),两个字就是团结(和谐),三个字就是在一起,四个字就是团结统一,五个字就是一个都不少。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什么

笔者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传播得这样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在中国这么服水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当下中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所以也必须了解一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确立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和金钥匙。

(四)思政课如何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应该是历史与现在、传统与时代的辨证统一体,包括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讲核心体现的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是核心与非核心和谐共生,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基础必然导致上层建筑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二是方向主导,公有制为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如何富裕?发展生产力。如何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何到达?三步走:温饱、小康、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答了三种重大的核心价值关系问题:中国人需要什么样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成员,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价值主体的核心需要。

三、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在于培养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

大学生作为法治中国社会的一名成员,首先要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公民,而不是臣民。公民指具有某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存在于法治社会,是一个平等的、高贵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等相对,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是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意识。臣民是指屈从或被动服从于权力的人,存在于封建社会。臣民的本质是“奴性”。臣民对地主贵族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性,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志,相对国家权力而言只有义务没有实质上的有效权利。公民教育是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之一。

四、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在于用中国精神培养中国公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中华民族五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够悠久辉煌,才可以民族复兴。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核心的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永恒的主旋律,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精神塑造着中国公民精神家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精神教育是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之二。

五、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在于用爱国主义凝聚大学生对祖国最广泛的认同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等深厚情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祖国是一个实体,它包涵了故土、亲人、文化和国家(政府)等4个要素。千百年来一朝兴一朝亡,国家不断更叠,但祖国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爱国主义成为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的精神高地,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面伟大帜。现实中的每一位大学生做为一个“人”的存在,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背后是爱你的亲人和强大的祖国。首先,你一定是来自某一个家庭,在这里有你的祖先、父母、兄弟姐妹,未来也要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组建新的家庭。其次,都拥有一个伟大的祖国,她的名字叫中国。在这里,有你的故乡,有你的父老乡亲、老师、同学,有一个由共产党执政、正带领13亿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当代大学生,赶上了好时光,应该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之一。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时代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着力点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