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探究

2020-04-17张静雨

青年时代 2020年2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演奏古筝

张静雨

摘 要:古筝作为我国典型的传统乐器之一,具有十分强烈的表现力,在世界范围内很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但在实际演奏过程中,由于演奏者无法充分呈现出其强大的音乐表现力,这就导致观众无法充分感受到古筝演奏强大的感染力与魅力,并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古筝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古筝;演奏;音乐表现力;方法

一、引言

作为我国古代最受欢迎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自身不仅具备较独特的声音魅力,同时也包含了浓郁的文化内涵,为此,历经千年仍受人们的喜欢,且对其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但近些年来,随着古筝演奏技巧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人们对其音乐表现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古筝演奏者在未来演奏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古筝的音乐表现力,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其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与丰富的感染力。

二、音乐表现力的概述

音乐表现力具体来讲就是音乐给人带来的不同程度的情感与情绪感受。若演奏者在演奏期间能够充分发挥音乐表现力,不仅可以充分表达出演奏者与曲谱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有效渲染曲谱气氛。对于一名合格的古筝演奏者来说,其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若演奏者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音乐表现力,这就导致观众无法与其产生情感共鸣,无法汲取曲谱中的故事信息与丰富的情感,从而大大降低观众的听觉体验与演奏者的演奏水平。为此,演奏者要想充分彰显古筝的音乐表现力,首先就要充分重视自身的专业技巧知识,通过不断练习来积累自身的阅历沉淀,从而大大提升古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

三、影响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因素

(一)演奏者心理素质与技艺纯熟程度

对于古筝演奏者来说,心理素质的好坏不仅会直接影响整体的发挥,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演奏过程中的专注程度与心态。另外,技艺的纯熟程度对古筝演奏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纯熟的技艺可以充分展现出古筝优美的旋律与独特的音色。因此,古筝演奏者自身的心理素质与技艺纯熟程度均是影响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二)对曲谱的认知程度和对生活的理解

在大多情况下,曲子都是由作者在特定的人生阶段与生活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古筝演奏者,其自身对曲子的理解深入,对曲谱的认知程度,均会直接影响最终的演奏效果。演奏者只有充分了解与掌握创曲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环境,才可以充分理解曲子中所表达的情感,并结合自身生活体验,通过演奏将其全面地呈现与诠释出来。因此,影响音乐表现力的不只有古筝演奏者对曲谱的认知程度,同时也包括演奏者自身对生活的理解。

四、古筝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一)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

演奏者在进行古筝演奏前,首先,要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且深入地了解,以此准确地掌握其内在的情感,并通过音乐作品自身的魅力将这种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从而在实际演奏期间与广大听众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进而确保古筝演奏的顺利完成。其次,演奏者在了解演奏音乐作品时,要重点掌握其创作背景、主体与风格,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将作品主题与自身的演奏风格充分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古筝演奏者具备更好的演奏能力与综合素養,同时也需要古筝演奏者通过长期的训练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奏技巧,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与人文知识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将作品中的丰富色彩与情感价值展现给广大的听众。

(二)掌握古筝艺术的音色

音色好坏程度不仅是古筝音乐表现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影响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情况下,古筝音色都具备十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不管是婉转、激烈,该是柔和、强劲,均可以将演奏者内心复杂的情绪与丰富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与广大听众形成情感共鸣。同时,在演奏期间,不同音色还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变化,这就要求古筝演奏者具备较高的音色处理技巧。

首先,根据古筝的音色,可以将其分为点性与线性。通常来讲,点性音色主要出现在节奏较为欢快的场合中,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点性音色的声音均不是很连贯,有一种类似“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相对线性音色来说更清亮与干脆,爆发力较强,且每一个声音都十分饱满。演奏者在表达这样的声音时,要将力量集聚在指尖前端,通过指关节的回弯运动,将点性音色的情绪感染力充分传达出来。对于线性音色来说,其主要是由多个点共同构成的,声音如流水一样绵延不绝,因此音色相对较为柔和与纯美。基于此,演奏者在实际演奏过程中,不仅要充分重视指力,同时也要加大触弦动作的幅度,落下动作要柔和,该种音色在大多情况下会出现在抒情作品的演奏过程中。

(三)肢体语言的运用

一名合格的古筝演奏者,不仅要熟练掌握古筝演奏的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演奏节奏适当融入自身的肢体动作。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时刻保持优美的体态,依据乐曲音律,身体要随心而动地配合。目前,古筝演奏中的身体动作主要包括三大部分。

1.起

该动作分别为演奏前的准备动作与演奏中的停顿再起动作。首先,演奏者要保持优雅的体态,将自身置于风景秀丽的山水之间,随风而动。并在此过程中保持均匀、规律的呼吸,将演奏与自身的气息规律有效地结合起来,并进行如下几项练习。

(1)在表演前准备阶段,演奏者要对乐曲的激烈程度进行判断,并根据乐曲表演中的急促婉转、悠远流淌等需求来调整自身的呼吸,尽可能用气带动全身的每一个动作。当表演力度较强的乐曲时,演奏者的表演一定要铿锵有力,呼吸在保持饱满的同时要急促。当表演悠远流动的乐曲时,演奏者要缓慢起身,呼吸要保持缓慢,但要长远,此时的身体要随着手臂的运动而飘动,以此来烘托出一种唯美的动听姿态。

(2)停顿间的起手。由于古筝乐曲的演奏过程也需要换气停顿,为此在停顿间隙,演奏者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气息频率与动作,身体也要始终保持缓慢的姿态,以此为下一段乐曲的表演做好准备。

2.含

含具体指演奏起始时,演奏者上身手臂的起手动作。在演奏正式开始时,演奏者的身体要做好吸气准备,双臂跟随身体慢慢张开,小臂保持柔软有力。在一段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双臂要自然下垂,含于胸前,并逐步放松。在每一段乐曲结束部分,身体要结合乐曲的节奏保持均匀的呼吸,弹奏结束后,在最后一个音调时张开手臂,同样保持含胸这一动作,最后再准备将手臂慢慢收回,将呼吸调整到最平和的状态。

3.移

在演奏中,演奏者的身体会跟随乐曲演奏进行前后左右的随心摆动。这一过程主要以腰部为中心,演奏者的身体要结合乐曲频率进行无意识的动作,仿佛演奏者自身正处于乐曲的意境中。

(四)乐曲演奏中的对比与变化

要想进一步增强古筝乐曲演奏中的音乐表现力。不仅需要演奏者在演奏期间融入适量的肢体语言,同时也需要其准确把握乐曲整体演奏过程中的层次感与音调。虽然每个人都可以机械化地演奏完一支乐曲,但由于每个人对乐曲音调的把握程度不同,因此其最终的演奏效果也各不相同,特别是想充分彰显乐曲的音乐表现力时,就要在乐曲演奏期间对不同的音调层次进行对比与变化。

1.表演力度方面的对比变化

当演奏者熟悉乐曲演奏步骤后,就要进行反复练习,以此来掌握每一个音调的特色,或高音清脆,或低音悠远。音调之间的鲜明对比不仅可以让听众快速融入乐曲的演奏氛围中,同时也能够大大增强乐曲的感染力。

2.乐曲音色方面的对比变化

由于古筝乐曲本身的音色就相对丰富,且音乐表现力也十分多彩。这就需要演奏者在实际演奏期间要熟练掌握音色的音高与强弱这两个部分,特别是要重点练习每一个音调的强度与音色,以此来进一步提升乐曲整体演奏期间的音乐表现力。

一方面,不同音色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形成的,因此,高音相对明亮清脆,低音相对低沉留长,这均是古筝自身的魅力。且音色越准确,其演奏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音乐表现力也就越强烈;另一方面,音色强弱也能够直接影响乐曲的音乐表现力。因此,這就需求演奏者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演奏中,以此来确保音色的明朗清晰,有效把握乐曲的节奏层次,从而在演奏中实现乐曲情感与自身意境的有效结合。

五、结语

在我国文化繁荣的新时期,古筝艺术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传承,首先就要充分重视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表现力,大大提升演奏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强烈的音乐表现力不仅可以将古筝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文化底蕴充分表现出来,同时也十分有利于观众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古筝演奏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共鸣。因此,古筝演奏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演奏技巧,充分展现古筝艺术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进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古筝艺术演奏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黄宽.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9(13).

[2]张辰希.浅论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6(19).

[3]马瑜.浅谈古筝曲《临安遗恨》的艺术表现力[J].黄河之声,2018(23).

[4]王一凡.议音乐表现力于古筝中的体现与提升途径[J].北方音乐,2016(10).

[5]杨红.表现力在古筝演奏中的实践应用分析[J].乐器,2019(1).

[6]江钰.浅谈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决策探索,2016(12).

[7]卢秀梅.激发高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2018(2).

[8]刘莹.如何在古筝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J].北方音乐,2017(10).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力演奏古筝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
我的古筝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