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消毒效果检测与分析

2020-04-17吴继阳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猪舍菌落实效性

吴继阳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4

消毒主要指的是通过生物、物理等方式或者手段,将物体或者环境内存在的各类病原微生物杀死或者灭除,是牲畜养殖过程中,较为普遍但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项工作。针对消毒的效果开展有效的检测和分析,有助于明确相关工作的不足和缺陷,进而可通过有针对性优化和改良,促使各环节消毒操作的实效性更充分的发挥出来。

1 消毒关键作用分析

现代养殖业快速发展,各类新型的养殖技术和模式层出不穷,牲畜饲养密度大幅增加,在为养殖户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各类传染性疾病爆发的可能性,基于此背景下,针对猪的养殖来讲,开展高质量的饲养环境管控操作凸显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有必要对合理、高效的开展各环节消毒工作提起有效重视。

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大幅降低各类猪疫病及各类传染性疾病爆发概率,不仅需要融合多种技术手段开展综合性防治,也应注重将消毒的实效性良好发挥出来,通过高效的消毒效果检测和分析,明确相关工作薄弱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强化及改良措施,维系猪的健康生长发育[1]。

2 猪场消毒效果检测与分析

针对猪场开展各环节消毒操作时,可对消毒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可能导致的后果包括,消毒实效性大幅降低,难以实现对猪疫病的有效控制,具体包括有机物、温度等因素。所以,重视并科学规范各环节消毒操作十分重要。为了更好的保证消毒效果,将消毒的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需要注重针对消毒对象开展相应检测。现阶段,应用于实际检测中的方法种类较多,需要基于具体的检测对象,进行合理选择。

2.1 内部物体表面

2.1.1 压印法

消毒操作开展之前及之后,促使培养基和检测对象的表面进行直接接触,持续时间为10 ~20 s左右,再对培养皿开展密封和倒立放置操作,放在空气温度保持在37 ℃的环境下实施24 h 的培养操作,结束以后,记录菌落数量,计算细菌灭杀率[2]。

2.1.2 棉拭子法

消毒操作开展前后,将规格为5 cm×5 cm 的灭菌板,置于检测对象表面,例如地面或者墙面等,利用在中和无菌洗脱液中浸泡过的棉拭子针对选定区域开展涂抹采样操作,按照横向和竖向各涂抹8次。结束后,通过无菌操作将带有样品的棉拭子置于原稀释液内,进行80 次振打操作或者持续20 s的振荡操作,结束后,在培养基中开展洗液样品接种操作,放置在温度为37 ℃的恒温设备中,开展24 h 的培养操作,结束后,记录菌落数量,计算细菌灭杀率。针对表面不规则的对象开展检测时,可直接利用棉拭子进行涂抹采样操作。

2.2 空气

2.2.1 冲击采样法

此方法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检测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标准性,结果可信度较高。采样过程中,需要将采样设备置于指定点距离地面1 m 左右的位置处,开启设备抽取相应体积的空气,随后使得空气经由细缝以较快的速度冲击到缓慢旋转的培养基表面,置于温度为37 ℃中的恒温设备中进行24 h 的培养操作,记录消毒前后菌落数量,进行对比分析,计算细菌灭杀率。

2.2.2 自然沉降法

需要先基于猪场的实际面积开展采样位置设计操作,结束后,在实际开展消毒操作的之前及之后,针对需要检测的猪场开展通风口和门窗关闭操作,将琼脂平皿置于各采样位置,持续5 min 以后,置于温度为37 ℃的恒温设备中,进行24 h 的培养操作,记录消毒操作开展之前和之后平皿内菌落数量,计算细菌灭杀率。可利用相同的方法针对猪场外部空气进行实施消毒效果检测。

2.2.3 液体吸收法

消毒操作开展的之前及之后,将10 mL 经过灭菌处理的生理盐水置于空气采样瓶中,连续性的开展100 mL 的空气样品抽取操作,随后分别抽取0.5、1、1.5 mL 的样品,分别接种到相应的培养皿中,置于温度为37 ℃的恒温设备中,进行24 h 的培养操作,记录消毒前后培养皿内部菌落数量,计算细菌灭杀率。

2.3 效果评价

2.3.1 评价标准

对消毒操作开展之前及之后记录的菌落数量进行比较分析,了解细菌灭杀率,基于结果分析消毒效果的优良。现阶段,国际上依旧基于消毒剂对微生物起到的灭杀效果开展相关判断。

计算公式为:灭杀率(%)=(X-Y)/X´100%

其中,X 表示消毒操作开展之前的平均菌落数量;Y 则表示消毒操作结束之后。

2.3.2 效果判断

消毒操作结束以后,倘若细菌的灭杀率超过80%,那么表明效果优良;处于70%~80%之间,表明效果较好;处于60%~70%之间,表明效果适中;未超过65%,表明效果较差,需要再次进行消毒操作。

2.3.3 相关理论分析

针对猪场开展消毒效果检测和分析,是明确猪场实际污染状况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对猪场及内部物体、空气等开展目的更为明确的优化消毒操作,充分发挥消毒的实用性价值,降低各种猪疫病及传染性疾病出现的可能性。

相关学者通过实践调查的方式,针对猪场消毒效果检测进行了研究,其中,通过沉降法实施空气收集,发现基于猪场位置、结构及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差异性影响,菌落的数量也会呈现出较大不同,即便是针对同一猪场来讲,差异化猪舍的菌落数量也不尽相同,且舍内数量普遍高于舍外。还有个别学者指出,具体开展各环节防疫操作时,进行消毒的效果也表现出显著不同。具体而言,空气内的细菌数量上述速度较快,猪舍两端位置照比中间来讲,细菌的数量更少,针对饲料槽、饮水设备等进行的消毒,效果难以有效确定,所以,防疫阶段需要开展目的明确的消毒方法及手段,有助于更好的发挥消毒实效性。

张学礼等学者,对多种化学消毒药剂进行了实践性尝试,其中一些试剂在针对猪舍内部各设施开展的消毒过程中,可发挥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发现对猪舍空气开展消毒操作的过程中,利用甲醛熏蒸的方式,可取得较为优良的效果。

2.4 经验论述

第一,良好发挥微生物检测法实效性,有助于更好的发挥猪舍消毒的实用性价值,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操作便捷性。针对人体、皮肤黏膜等开展消毒操作的过程中,可利用检测猪舍内部物体的方法。现阶段,在猪的规模性养殖过程中,多数养殖户惯于应用检测方法为自然沉降以及棉拭子法[3]。

其中,在后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采样标准化程度较低,所以,应尽可能的减小棉拭子的体积,并注重合理控制涂抹和敲打的力度等,有助于提升检测结果准确性。自然沉降法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性和操作便捷性特点,一般在基层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他包括冲击采样法以及影印法等,由于具体使用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实际能够发挥出的效果高低,还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和试验论证。

第二,猪场内部物体及空气等经由消毒操作的开展,能否实现有效消毒,需要通过检测方可得知。对消毒效果的判断,在猪场消毒工作内发挥的作用较为关键,和猪场经济效益存在直接联系。

结论:综上所述,基于对猪场内各设施物品及空气消毒效果开展有效检测分析的方式,判断消毒操作的实效性高低,进而明确是否需要重新开展消毒操作,或者进行效果强化相关工作,对于充分发挥消毒的实效性及实用性价值存在积极影响。开展高质量的消毒工作,有助于降低各种猪疫病及传染性疾病出现和爆发的可能性,对维护猪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均存在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猪舍菌落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标准化猪舍设计技术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SPC在压缩干粮菌落总数监测过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