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艾灸悬灸治疗耕牛产后尿潴留

2020-04-17王欣睿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耕牛患牛尿潴留

王欣睿

吉林省畜牧总站,吉林长春 130062

耕牛产后尿潴留是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牛产后10 h 内未见排尿,直检膀胱胀满。因发病后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最近,笔者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艾灸悬灸治疗一例耕牛产后尿潴留,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17 年8 月双阳区奢岭镇齐某所饲养的一头4岁耕牛前来就诊,据主人讲,该牛前一天分娩时难产,产犊后约0.5 h 仅排尿1 次,这之后约有12 h没有排尿,故前来就诊。现症检查:体温 38.7 ℃,患牛精神不振,肚腹膨大,烦躁不安,不时叫唤。直肠检查:膀胱极度充盈,确诊为产后功能性尿潴留。

2 治疗

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艾灸悬灸的方法治疗。

2.1 低频脉冲电刺激

采用广州杉山公司生产的PHENIX U4 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方法如下:将治疗仪的2 片粘性电极片的黑色面涂上耦合剂,分别粘贴在患牛命门穴(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穴)及腹下脐后20 cm 的耻骨区,选择80 Hz、120 µs 的低频电刺激,电流强度可根据患牛的耐受程度进行调整,以患牛没有大的闹动的最大电流强度为宜,不超过 100 mA。每次40 min, 2 次/d,连续治疗3 d。

2.2 艾灸悬灸

穴位定位:天平穴在第一腰椎棘突和最后胸椎间的凹陷处,一个穴位;后丹田穴在第一、二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个穴位;安肾穴位于第三、四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一个穴位。

操作:患牛六柱栏妥善保定,为防止患牛闹动,可在鬐甲部加装背带及腹带,取2 条艾条点燃后,在患牛天平穴、后丹田穴、安肾穴,距离皮肤3 ~5 cm 施灸,先采用温和灸、回旋灸2 min 温热局部气血,激发热敏腧穴经气感传,继之雀啄灸1 min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 min 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温通经络。随时弹去艾灰,防止烧伤皮肤及衣物。艾灸后皮肤局部略显微红属于正常现象,但要注意防止烫伤。每次共施灸45 min,每天2 次。

3 讨论

尿潴留的发生可能与耕牛产犊时排尿神经损伤有关,从而造成膀胱麻痹,使逼尿肌无力,收缩不全而发尿潴留。属于祖国传统兽医学的尿闭范畴,多是由于产后气血虚而冲任失调,无力推动津液在体内正常循行;肾气不足,命门火衰,膀胱失司所致,故在治疗上应补气血,调营卫,通经络,尽早解除排尿障碍,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低频脉冲电刺激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其原理是通过波形和频率的变化而成为新的刺激因素,以促使相关神经功能及肌力的恢复,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循环。低频电刺激能唤醒休眠的神经细胞,促进骨盆部神经恢复和重建,兴奋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增加轴突再生的数量及速度,改善局部循环,提高尿道括约肌功能、增强产后膀胱充盈敏感度等,达到恢复相关肌肉的功能,恢复各种反射,提高痛域、改善组织营养、提高免疫力、增加肠及膀胱平滑肌的蠕动的目的,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的特点。命门穴是治疗尿潴留的常用穴位,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的凹陷中,穴下有第二腰动、静脉和腰神经背侧支分布;腹下脐后20 cm 的耻骨区,当膀胱充盈时可充满这个区域,且深层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低频脉冲电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促进排尿,治疗尿潴留。

艾灸悬灸是一种全新的艾灸方法,所选用的天平、后丹田、安肾三穴,是治疗尿潴留的常用穴位,这些热敏化穴位在艾热刺激下极易激发灸性感传,能产生透热、扩热、传热等临床现象,能有效地激发了经气感传,使之出现透热的热敏灸感,既能鼓舞元气,补虚益气,又能直中病所,疏通经气,通调膀胱,使膀胱气化有权,开阖有度。现代兽医学证明,穴位调节排尿功能的效应与穴位和相应神经干的距离相关,天平穴下有最后肋间神经背侧支和肋间动、静脉分布;后丹田穴下有腰神经背侧支和第一、二腰动、静脉分布;安肾穴第三腰动、静脉和腰神经背侧支分布。给这些穴位施用热敏灸,有助于促进膀胱逼尿肌和膀胱括约肌的协调运动而完成排尿反射,而且艾灸悬灸的温热刺激,可温煦气血,透达经络以助膀胱气化。

实践证明: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艾灸悬灸治疗耕牛产后尿潴留,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耕牛患牛尿潴留
耕牛和农民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救治奶牛卧地不起症的一般步骤
忠厚的耕牛——《五牛图》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买头耕牛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