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鹅瘟的临床症状和治疗

2020-04-17郭首龙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雏鹅肌纤维变性

郭首龙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沈阳 110000

1 症状

小鹅瘟病系全身性病毒感染,潜伏期3~5 d,症状以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扰乱为主。病程长短取决于雏鹅的日龄及易感性。出壳后4~5 d最早出现少数病雏,以后传播迅速,波及全群,大量死亡,至20日龄以后一般不再出现新病例。1周龄以内的雏鹅得病后常为最急性型。此型一开始即呈衰竭状态,或倒地两脚乱划,数小时后死亡。1~2周龄的雏鹅发病后常为急性型,占发病死亡的绝大多数。该病可见群内有不少雏鹅虽亦能随群采食,但把啄得的饲料随即甩去,并不吃入。以后逐渐出现精神委顿,落后离群,嗜睡拒食,但多饮水。不时排泄灰白或淡黄绿色、浑浊如米汤样的稀粪,其中混有气泡。喙端和蹼部的色泽变暗,呼吸用力,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或冒出气泡,鼻孔周围粘有污斑,嗉囊柔软,内含气体及液体,病程1~2 d即死亡。在临死前或出现两腿麻痹或抽搐等症状。随着雏群日龄的增大,病程逐渐延长成为亚急性型。

2 病理变化

尸体羽毛湿润,泄殖腔扩张,黏膜绀紫。用手按鼻孔两侧时流出稀薄液体。结膜干燥呈脱水状,皮下组织显著充血[1]。切片中心肌纤维有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很多肌纤维断裂,排列凌乱,肌间血管充血并有小出血区,肌纤维间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弥漫增生,有时形成较大的浸润灶。多数病例心内膜下心肌浅层有黏液性水肿,肌纤维消失或萎缩断裂。肾稍肿大,虽暗红成紫红色。肾小球充血肿胀,内皮增生,肾小管上皮颗粒变性,少数病例实质中有小坏死病灶,间质中也有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

本病的特征性变化是小肠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病情稍长的病例可见到最典型的变化:小肠中、下段整片肠黏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或形成假膜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堵塞肠腔。剖检时可见在靠近卵黄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长2~5 cm,状如香肠。剖开后可见一淡灰或淡黄色的栓子将肠管完全堵塞。在显微镜下,小肠膨大处的变化为典型的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这种变化是在空肠和回肠广泛的急性卡他性炎症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先是黏膜绒毛肿胀发炎,继而成片绒毛坏死,结构破坏,细胞成分崩解凝固。

3 治疗

所有现知的抗菌药品和抗生素对本病均无治疗作用。对发病早期的急性病例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0.8~3 mL/只,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可达50%。在已发生本病的雏鹅群中,对未表现症状的病雏一律皮下注射高免血清0.8 mL,有80%~90%的雏可以不显症状。可对种鹅在留种蛋的前一个月开始作第一次免疫,待鹅肌肉注射1%稀释的鹅胚绒尿液0.5~l mL,隔15~20 d后,注射第2次,剂量为含毒绒尿原液0.2~0.5 mL。后来采用一次免疫的方法,注射0.01 mL/只。

猜你喜欢

雏鹅肌纤维变性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乳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影像学表现1例
婴儿颅骨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2例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征兵“惊艳”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浅析
microRNA-139对小鼠失神经肌肉萎缩中肌纤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