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诊治

2020-04-17魏淑梅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牛舍病牛病毒性

魏淑梅

吉林省敦化市黄泥河镇畜牧兽医站,吉林敦化 133700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牛,但随着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为了减少该疾病对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笔者结合病原、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症状,研究出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案,尽可能减少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带来的巨大损失。

1 病原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的病原属于瘟病毒属和黄病毒科中的一种,叫作牛病毒性腹泻病毒。这个病毒外形呈球形,直径约为60~80 nm左右,存在囊膜,是单股RNA病毒。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在56 ℃分环境下很快就会被消灭,但是该病毒在低温条件下容易生存。从临床试验发现,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70 ℃的环境下能够存在多年。除此之外,普通的消毒剂也可以消灭该病菌。通常,在牛的肾脏、肺部、睾丸等部位非常容易受到感染。

2 流行病学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常寄生于野生或者家养的反刍兽,在猪的身上也比较常见。通常自然发病病理在山羊、牦牛、水牛以及黄牛身上比较常见,很容易感染,一旦被感染,动物体内则可能产生抗体。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容易感染,尤其是6~18月龄的牛,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主要的传染源就是染病的动物,通过排泄物,病毒能够向外界传播,主要的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很多动物都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水源或者饲料造成感染。除此之外,该疾病还可能利用胎盘进行垂直传染,如果患病的公牛进行自然交配或者是人工授精,也会将病毒传染给母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在秋末冬初的季节发病率最高。

3 临床症状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潜伏期为7~14 d,通过临床症状判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急性,另一种为慢性。急性病症具有起病急的特点,体温会上升至40 ℃以上,病牛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眼角会出现许多分泌物,还会产生鼻腔或者口腔黏膜糜烂、发炎、坏死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病牛会出现腹泻,排泄物中伴有血液或者黏液,散发恶臭味。少部分病牛还会出现牛蹄皮肤溃烂,蹄壳和皮肤分离。而慢性病症的病牛,体温虽然会升高,但是仅仅处于低热状态,鼻腔、口腔中会出现糜烂和炎症,少部分病牛会产生腹泻的症状,体重降低,出现贫血等。

4 防治方法

定期对牛舍进行清洁消毒,使用浓度10%的聚维酮碘,稀释后喷洒在牛舍内。对于发病的病牛可以采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利用凉血止痢、清热解毒的白头翁散进行治疗,其中包括黄芩60 g、白头翁60 g、银花60 g、秦皮60 g、侧柏叶60 g、地榆60 g,黄连30 g、黄柏30 g、连翘30 g,将药材煎煮,给病牛灌服。

5 小结

据临床研究发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并且发病率比较高,养殖户们需要特别重视该疾病。在对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进行防治工作时,养殖户需要明确的了解到“预防”大于“治疗”,只有从根本上做好防控措施才能够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对该疾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在日常养殖工作中,养殖户需要定期清理牛舍、进行全面消毒。在饲养的过程中,平衡各种营养成分,注意维生素的补充,提高牛群的身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牛舍病牛病毒性
牛红眼病如何预防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2030消除病毒性肝炎:未来10年该怎么做?
发酵床牛舍与散放式牛舍对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基于低屋面横向通风牛舍空气交换率优选模拟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如何防治子猪病毒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