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毒症妇女月经期血液透析的护理

2020-04-17张彩霞丁惠芳李海霞

关键词:月经期肌酐尿毒症

张彩霞,丁惠芳,李海霞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替代疗法,而妇女作为尿毒症患者中的特殊群体,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月经期。由于缺乏专业的医疗知识,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均认为月经期透析对身体会产生较大的伤害,因此极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负担[1]。本文通过探讨尿毒症妇女月经期血液透析的有效护理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妇女患者的透析疗效,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49女性尿毒症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已签署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且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组,研究组共25例患者,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5.27±4.59)岁;基础组共24例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6.05±4.63)岁。两组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基础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并配合好医生的治疗工作。对于患者的合理护理需求,需尽量满足。

研究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内容总结如下:(1)透析前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应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注意态度温和,语气亲切,耐心地向其介绍有关透析的相关知识,重点告知其只要配合好医生的抗凝措施,经期透析便可以顺利开展。同时要观察患者的月经来潮情况,详细记录出血量以及月经时长,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采取有效方法控制其干体重,尤其注意避免脱水过多,以免导致患者因血液浓缩而形成管路血栓。另外,也要检查患者的身体是否存在青斑、瘀斑,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牙龈出血、痔疮出血等问题,如果存在异常,需要详细告知医生,以调整抗凝剂用量。

(2)透析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及机器的检测数值变化。在保障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可尽量降低报警音量,以免患者产生烦闷、不安等消极情绪。同时也要注意穿刺针、血路管的情况,避免其扭曲或者受压。对于血栓明显的患者,应适当增加冲管次数,及时通知医生,并尽量缩短透析时间。

(3)透析后护理: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血路管的凝血程度进行等级评定,为下次透析做好准备。同时也应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增加巡视次数,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用药指导。检查患者的经期出血量,如果存在异常,需详细告知医生。另外,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限制盐分的摄入,并规定探视时间,使患者能保持充足的休息。

1.3 观察指标

在血液透析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含量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工具进行数据统计,t作为检验值,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血液透析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含量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肌酐含量水平显著低于基础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肌酐含量水平统计(,u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的血肌酐含量水平统计(,ummol/L)

组别 例数 透析前 透析后研究组 25 1012.38±94.81 235.79±21.46基础组 24 1011.42±94.75 263.03±23.69 t-0.04 4.22 P-0.97 0.00

3 讨 论

尿毒症发生于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是各种晚期肾脏疾病共有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紊乱、酸碱代谢异常等。血液透析是维持尿毒症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治疗费用高昂,且并发症发生风险高,因此患者极易产生较大的抵触情绪[2]。尤其是妇女患者,透析后可能出现月经期延长、经量增加的不良情况,因此心理压力更大。为进一步提高妇女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本文将针对性护理措施应用于血液透析护理中,通过全面优质的心理、生理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提升了血液透析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血液透析后,研究组患者的血肌酐含量水平显著低于基础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尿毒症妇女在月经期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能有效保障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优化患者的血肌酐含量水平。

猜你喜欢

月经期肌酐尿毒症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预防尿毒症的关键措施
尿毒症可以预防吗
经期喝酒的三大危害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月经期内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