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模式在孕期妇女中的干预效果探讨

2020-04-17胡云霞郝利娟

关键词:孕早期专题讲座妇女

胡云霞,刘 洋,郝利娟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53)

出生缺陷是导致婴儿残疾、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6%。结合既往出生缺陷管理经验可知,预防出生缺陷可最大程度地改善这一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出生缺陷健康宣教是一种以改善认知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手段。为判断其在孕前和孕早期妇女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195例女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间在院接受孕前检查和孕期检查的女性1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等分为基础组(88例)和健康组(88例)。依据护理方法的异同,分为基础组(94例)和健康组(101例)。基础组年龄(29.1±3.8)岁。健康组年龄(28.9±3.9)岁。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基础组接受常规护理,即于孕前检查、孕期检查中,做好患者的检查指导、注意事项讲解等工作。

健康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出生缺陷健康教育:(1)检查前教育。于检查室、等待区等区域设置出生缺陷墙报,并以电视播放与出生缺陷有关的宣传片,以丰富女性的出生缺陷知识储备,同时确保其对出生缺陷初步建立认知。(2)检查中教育。女性接受孕前检查、孕期检查期间,护理人员可结合其检查项目、胎儿生长发育状况等,适时讲解相应的出生缺陷知识,引导女性了解各类出生缺陷的典型表现及危害,以提升其预防出生缺陷的意识。(3)检查后教育。检查结束后,以微信随访、出生缺陷专题讲座等形式,进一步巩固备孕妇女、孕妇对出生缺陷相关知识的掌握状况。为充分发挥微信这一工具的价值,可邀请女性关注孕期管理微信公众号,定期经微信公众号这一平台,推送图文并茂的出生缺陷原因(接触放射线和宫内机械性损伤等)、出生缺陷危害的文章,改善备孕期女性及孕早期孕妇的认知。出生缺陷专题讲座的开展频率可设置为每2~3个月/次。在专题讲座中,以知识讲解、出生缺陷案例分析等形式,增强女性对出生缺陷的认知。此外,还可借助专题讲座,为孕早期女性、备孕女性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在沟通中,参与讲座的女性可借助个体化的经验分享,提高其配合出生缺陷预防干预的积极性,并获得更多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

1.3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1.0软件统计。P<0.05说明组间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

2 结 果

对比两组孕期妇女不同干预模式下干预效果,结果在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出生缺陷预防意识评分方面,健康组均优于基础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孕期妇女不同干预模式效果

3 讨 论

伴随着出生缺陷发生率的不断升高,出生缺陷的危害逐渐被人们所熟知。由于这类先天性缺陷难以通过治疗手段恢复,因此,一旦婴儿出现出生缺陷,其对婴儿各项功能的影响,加重家庭负担,甚至影响其家庭稳定性。根据上述状况,做好出生缺陷的预防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出生缺陷健康教育方法主张于孕前和孕早期阶段,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以丰富女性的知识储备,提升其安全意识。将其用于孕前和孕早期女性,其可分别经微信、墙报、电视等多种途径,为女性提供丰富的出生缺陷知识获取机会,帮助其对出生缺陷建立良好的认知。

孕前和孕早期女性护理中,出生缺陷健康教育方法的应用优势体现为:(1)降低出生缺陷形成风险。当前出生缺陷管理理论认为:孕前、孕期及产后这三个时段是控制出生缺陷形成的关键期。从干预难度来看,孕前、孕期阶段的难度水平较低。于孕前和孕早期女性的护理中引入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后,这一方法对女性健康知识储备、认知状况的影响,可形成良好的阻断作用,进而实现对出生缺陷形成风险的控制。(2)改善认知状况。由于受到缺乏专业知识获取途径、产前干预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备孕期女性、孕早期女性,尤其是文化程度偏低的妇女,对出生缺陷的了解相对不足。引入出生缺陷健康教育后,这一方法可分别于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采用口头宣教、电视宣传视频教育、微信公众号宣教等途径,逐步纠正其错误认知。本研究证实:健康组出生缺陷健康知识知晓率98.02%,高于基础组(P<0.05)。

综上所述,宜于孕前和孕早期妇女干预中,推行出生缺陷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孕早期专题讲座妇女
孕早期睡眠时长与午睡频次对妊娠糖尿病的影响
滨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举办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专题讲座
孕早期保健指导
概率统计核心考点测试卷B参考答案
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孙学玉为云南省民族宗教系统领导干部作专题讲座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孕早期体重指数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当代妇女的工作
综合教育模式对孕早期高危妊娠糖尿病初产妇的效果评价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