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为什么总担心中毒?

2020-04-16马志国

心理与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过火诱因工作岗位

马志国

心理症状 总是担心自己中毒

谨慎,是个30多岁的年轻人,人如其名,认认真真,规规矩矩,生活和工作更是谨慎小心。

平时,谨慎做事情经常反复检查,总是担心出错,虽然需要他多花费些时间,但是也的确让他在工作中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信赖。大约半年前,这种反复检查变得更加严重,甚至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除了担心门锁、煤气和工作内容,更严重的是,只要是进口的东西,都会担心有毒。所以,他不敢吃别人做的饭,不敢吸别人给的烟,不敢碰别人倒的水,每天惶惶不可终日。

一个月前,谨慎的症状越来越严重,正常生活已经受到干扰,几天没能去上班了。家人陪同他去了当地的精神科,诊断结果为强迫症。家里人还担心会不会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科医生解释说,谨慎也会担心别人害他,但只是担心不是坚信,知道是自己的主观臆想,知道不该这样想,但是控制不住地要这样担心,内心因为这样的冲突而产生困扰与痛苦。而精神分裂症的被害妄想症状,当事人对自己的可能被害确信无疑,不认为是自己的主观臆想,因而总是为有人会害自己而恐惧。

在了解这些情况之后,家人算是松了一口气。医生建议,首先要服用药物来控制强迫症状,减轻痛苦。在此基础上,建议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因为谨慎的强迫症状有着明显的人格基础。

心理诱因 工作事故等事件的诱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强迫症状呢?

谨慎及家人的合作意识很好,随着我们的咨询会话逐步深入,逐步看清了导致谨慎强迫症状的来龙去脉。

首先,我们发现了导致谨慎强迫症状的诱因。

强迫症状的背后,往往是某种生活冲突或压力。就是说,当人在生活中遇到困扰或压力的时候,内心的冲突形成难以化解的心结,往往会转化成某种与问题似乎不相干的强迫症状。这就好比说,病根本来在心上,症状却出在脚上。这在心理学上叫作置换作用,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半年多前,也就是谨慎出现强迫情绪之前,单位考虑到谨慎的认真态度,特意安排他到一个特别需要认真的工作岗位。可是,这项工作给谨慎增加了压力,谨慎一度想离岗。随后,也就是谨慎出现强迫症状前不久,一天晚上值夜班,一个人面对电脑做观察记录。突然,仪器出现故障死机了,数据没有了。夜半时分,突然的意外,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情况,让谨慎非常紧张,非常害怕,心慌的要死。虽然工作上的意外事故得到了补救,但是,谨慎却久久地陷入恐惧情绪之中。偏巧随后发生了两件小事,一次是和同事外出,一只大狗从身边经过,吓得谨慎心惊肉跳;一次是和同事外出吃饭,回来上吐下泻。谨慎回忆说,大约从此之后就开始,担心被狗咬伤,担心被人下毒,担心进嘴的东西有毒。

强迫症状往往具有心理自我治疗的意义。就是说,当事人不知不觉间想通过强迫症状的置换作用,来缓解或回避内心的某种焦虑,进行自我心理防卫。谨慎的情况便是这样,通过强迫症状的置换作用,让自己的心理能量转移到症状上来,在内心缓解或回避了工作挫折造成的焦虑和压力。被狗惊吓的经历,聚餐后肠胃反应的经历,正好成了诱因,帮他把心理能量引到症状上来。

当然,除了这些外在的诱因,与他追求完美、做事刻板的人格特点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开展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不仅仅针对当下原因的分析与应对,更需要关注到他的成长经历,以及认知、情感和行为模式。

心理探源 管得过严与爱得过火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谨慎形成这样的人格特点?

随着咨询会话的深入,谨慎谈到了自己的父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父母给了他这样的性格,让他内向老实,谨小慎微,胆小怕事,连说话都不敢大声,有时候想喊却喊不出来。最后,他希望医生接待他父母的来访。

这一天,谨慎的父母如約来访。

父亲觉得,就一个孩子,可要严加管教。于是,给谨慎的全部教育就是管,管得过严。从小就对谨慎严加管教,严格要求,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结果让谨慎变成了一个怯懦而拘谨的人,从小最怕惹爸爸不高兴。即便成家立业的今天,也还是凡事都怕爸爸不高兴,在爸爸面前唯唯诺诺。

母亲觉得,就一个孩子,怎样爱都不为过。于是,给谨慎的全部教育就是爱,爱得过火。从小就对谨慎爱得无微不至,真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谨慎上中学了还要给他洗头。母亲这样爱的结果,就是谨慎越来越软弱依赖,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就算谨慎成家立业后,母亲还是全方位服务。

对于谨慎而言,不仅有父亲的管得过严,还有母亲的爱得过火,爱得过火导致的软弱依赖,加剧了管得过严导致的怯懦拘谨,让谨慎更容易遇事担惊受怕,做事谨小慎微,要求严格,追求完美。

心理对策 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谨慎怎样走出现在的困扰呢?

对于谨慎这样的问题,在心理对策上需要标本兼治。

首先是治标。就谨慎的强迫情绪症状来说,治标的心理对策是顺其自然。

谨慎自己对强迫情绪采取的所有对策,有一个共性:斗争,对抗,控制。可是,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规律:人的心理活动常常是你越是不想让它出现,它越是要出现;你越是和它斗争,它越是要表现强烈。所以,你越是想控制消灭自己的某些心态或意念,就越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这上面,它反而更挥之不去了。

所以,谨慎需要换一种策略,那就是对自己的强迫情绪需要顺其自然,不加对抗,允许它出现和存在,带着它照常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对此,谨慎领悟得很好。在前期的几次咨询之后,内心冲突少了很多。

当然,为了缓解强迫症状,化解心理压力,谨慎也可以考虑暂时适当调换—下工作内容,比如先回到原来的熟悉的工作岗位,或者是压力比较小的工作岗位。

接下来是治本。谨慎要想彻底告别强迫症状,最根本的是从人格的觉察与改变上着手。

改善亲子关系和互动模式是基础。在这点上,建议谨慎的父母要做出改变:一方面是父母少一些干涉;另一方面是给予充分的空间,比如两代人分开居住。

而谨慎自己更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一方面,积极进行认知调整。真正领悟到:人生没有完美,成功总是相对的。对待工作,对待生活,都应该有平常心。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行为调整。比如,在小家庭单独生活中,尝试多一些担当,多一些自主;生活上多一些兴趣,多一些交往。

大约三个月后,谨慎的强迫症状有所好转,调换了工作岗位,而且,小家庭开始了单独生活。

我知道,谨慎的人格变化还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但是,只要共同努力,未来充满阳光。

猜你喜欢

过火诱因工作岗位
[边缘行者]尽皆过火
基于工作岗位分析的课程建设探讨
从韩国“过火”的人权教育说起(手记)
开年珠宝小惊喜
图书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研究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
日本担心中韩抗战剧“过火”
拧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