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17岁,永远相信爱

2020-04-16贾璐

心理与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春文学路演圈层

贾璐

每个90后女孩的17岁,都没躲过“饶雪漫”。

即使夜色己深,也要偷偷点亮一盏灯,躲在被窝里边读边哭。“饶雪漫”这三个字仿佛拥有魔力,将青春疼痛化作文字如许,戳中了无数少女的泪点。

她的电影《左耳》上映之前,还是高中生的我掏光家底儿,只为一张路演门票。路演结束后,我把记录盛况的照片发到家族群里,还扬言饶雪漫是自己的偶像,却反被嘲笑:“你们这群小女孩就是喜欢哭哭啼啼的苦情戏。”

我想说不是的。

我们喜欢饶雪漫的理由非常简单——在她的故事中,能找到自己。

【贴心的文字女巫】

她最令人着迷的地方,在于抓住了青春的共性,迷茫、孤独、叛逆、绝望,一腔热血无处发泄……

为了写出真实的青春,她耗费了很长时间去接触90后,上90后的论坛,和90后聊天。从2004年起每年举办“我不是坏女生”夏令营,倾听她们的故事与困惑,积累了最真实鲜活的青春样本。

身为“文字女巫”,笔杆就是她的魔法棒,文字就是她送给我们的水晶鞋。

因外貌自卑时,她告诉我,“你和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不必为了长相自卑。”

为了融入一个圈子,费尽力气去讨好别人时,她告诉我,“为了讨人喜欢去做一些无谓的努力,只会更让人瞧不起。”

由于看不惯别人的言行而嘲讽对方时,她告诉我,“你没有什么资格评论谁,不要以为自己站在道德的一边,别绑架了自己,也误伤了别人。”

当抱怨别人不够完美,难以建立信任时,她告诉我,“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的支撑,只要你愿意,谁都可以给谁幸福。”

字字句句都是对年轻的谅解与规劝,直抵青春的最深处。她从自我成长、人际关系、未来生活及爱情攻略四个方面来教会我如何认识自己,学会爱自己,懂得与周围的世界打交道,并在受伤后能不断地自我修复和自己重建,从而获得更为轻松快乐的人生。

【在质疑声中成长】

至于被质疑的“哭哭啼啼”,指的是文中用极端事件推动叙事和点燃情绪,将生活的可能性简化为几种极端行为的写作手法。可对于青春期少女而言,不健全的、甚至危险的人物形象反而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绝对孤独、沟通无力、爱无能,不正是青春期所面临的问题吗?

可以说,雪漫姐写出了我们的成长心声。尽管一些故事桥段的确很狗血,但这是当时创作者的普遍问题。

她本人也在不断地写作中逐渐成长。

在被问到如何看待“作家的责任感”时,饶雪漫这样回答:“在10年以前,就有人要求80后作家要有责任感,我觉得这种说法非常可笑。那时候他们还是孩子,如何去体现责任感。只有他经历了很多事情,懂得自己的作品真的会影响一代人的成长的时候,责任感才会油然而生。比如很多孩子因为读了我的书,改变了人生的方向,因为参加了我的夏令营,改变了人生的轨迹。”

正是因为她的文字愈发拥有反省的力量,讀者们才愈有可能在现实中拓宽道路,得到现实中的救赎。这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我常常觉得自己在青春期里,完全被社会的其他圈层所“抛弃了”,站在远离各类人群、各种圈子交汇的地方,时常感受到孤独。而就单单在自己的圈层里,迥异的声音层出不穷,每个人站在不同背景、立场上争吵,还要忙于对付来自老师、家长的压力。

而饶雪漫的故事里有一条鲜明的线索——人与人之间的代沟不是那么好填平的,何况这个代沟里往往还夹杂着轻蔑: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轻蔑。

即便对这种轻蔑不满,我也不愿做出出格的行为,只能化作故事里的主人公,在每个不眠之夜追寻“身份”的裂变。故事中出现的一个个幻影,让我觉得有希望跨越圈层,成为想象中的自己。

我想这就是饶雪漫对我的意义。

【变老的青春文学】

随着网文时代的到来,大众的文学审美早已从“青春文学”转向类型化明显的“爽文”,主角们从小说开始到故事结尾顺风顺水,一路开挂。

前些天和同学闲聊时,我说现在的电视剧和小说都怎么回事,男主角一出场就已经抵达了人生巅峰,有钱有势,呼风唤雨,就差追寻真爱了。怎么就没有一个成长过程呢?哪怕讲一讲他失败后又重新站起来的经历也好啊。

同学说,现在观众没时间陪你一个“屌丝”成长起来,每天工作都很辛苦,就想看个甜蜜美好的爱情故事,放松心情,又不需要动脑子。

17岁的我喜欢看悲剧小说,因为需要一个流泪的理由,那种肆意流泪的感觉给人_种解脱和释放的快感。但现在的90后女孩们都已陆续离开校园,忙于适应新身份,无暇矫情,而在繁忙的生活情境中,轻松的甜文、解气的爽文成为最主要的文学内容和消费内容。

虽然我并不打算成为职场女强人,也不算一个有高度的读书人,但青春文学的确无法推动现在的我不断去思考,去解决自己的困惑,去见识不同人的思想,反省自己的武断与浅薄。那些不健全的人物形象,已不再拥有打动我的魅力,我也不再喜欢用流泪的方式释放自我,只想做一个站在阳光底下有着复杂感情和生动生活的正常人。

看来,我和青春文学一起变老了。

【青春的句点】

但当我得知,饶雪漫的新电影《大约在冬季》路演的消息时,几乎没怎么纠结,坐了两小时高铁到另一座城市,只为追赶路演的首场。

我以前给她写过一封万言长信,几年前《秘果》路演时,还拿到了偶像的签名照。我甚至曾以为自己是全世界最铁杆的粉丝,但在《大约在冬季》的路演现场,我有些啼笑皆非地发现,满场都是举着签名照的人。我来到这里为17岁写下句号,但一些人的17岁却从这里开始。

青春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发泄口。我很幸运,遇到了饶雪漫,可以通过她的文字去表达、排解自己。

创作近三十年,饶雪漫写了50多本青春小说,宣称要“永远停留在17岁”。这是对青春的宣言,也是纪念。17岁时我们浑身包裹着文艺气息,二十几岁时不得不变得理性、严谨,但有时那个敏感的自我会跳出来捣乱,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饶雪漫,想起那些故事里的人。

相信每个读过饶雪漫作品的女孩,都会在人生旅途中发现崭新的自己,但在内心深处,“青春”仍然是人生的关键词,永远17岁,永远相信爱。

猜你喜欢

青春文学路演圈层
漫画哲理
新媒体时代圈层文化现象研究
网络圈层如何赋能青年
“后浪”叠起,媒体如何引导圈层文化
“80”“90”后作家笔下青春文学的成长主题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白马时光”的市场运作模式探析
喧闹深处有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