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CSS-2015 数据分析

2020-04-16刘伟彬

市场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

刘伟彬

一、引言

进入千禧年之后,我国经济增长相较于之前取得了更大的进步,虽然最近几年经济增长有所放缓,但是总体来讲也是处于增长之中,稳中向好,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与此同时,与经济增长取得巨大进步相反,居民幸福感并没有取得同步增长,而是陷入了“Easterlin悖论”陷阱,出现了“幸福停滞”的困局: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居民幸福感的同比例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揭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切实提升国民幸福感受到广泛关注。

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再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Kotakorpi 和Laamanen 通过对芬兰国家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对居民幸福感的研究,认为社会保障性支出对于低收入者幸福感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对中等和高等收入者的幸福感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同时表明医疗保障支出与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U 形关系。 Radcliff(2001)利用欧盟国家的横截面数据证明,社会福利费用支出越高国家的居民的幸福感就越强,即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 侯志阳运用CGSS2013 数据,实证研究社会保险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结果为:社会保险可以显著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汤凤林和雷鹏飞运用CGSS2008 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居民幸福感的关系,认为社会保障支出并不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可能还会对居民幸福感具有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社会保险是否能够正向影响居民幸福感,在学术界具有争议。 因此,本文将利用CSS2015 数据,就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是否具有影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同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5年的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hinese Social Survey,简称CSS),该调查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的大型抽样调查项目。 该调查是双年度的纵贯调查,采用概率抽样的入户访问方式,调查区域覆盖了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完成调查问卷共10233 份,样本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本文关注的是全国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在删除了主要变量有缺失值的个体后,最终获得含有9885 个观测值的基准样本。

(二)变量

学术界已经广泛接受将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个人福利水平的有效指标(Ramos,2014),本文也采用这个指标来量化居民幸福感,将此作为被解释变量。

核心解释变量选择为社会保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种保险。

控制变量选择年龄、教育程度、性别、婚姻状况、城乡、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工作情况以及区域等,区域分为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以及西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具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表示见表1:

表1 描述性统计

续表

(三)实证模型

因为CSS 2015 的数据中幸福感是有序离散变量,基于这样的数据类型,在计量回归分析中应该采取有序离散选择模型,本文采用有序probit 回归模型。 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其中,Happyi表示居民幸福感,取值范围为 [1,5];EIi表示养老保险参加情况;MIi表示医疗保险参加情况;UIi表示失业保险参加情况;EIIi表示工伤保险参加情况;MIIi表示生育保险参加情况;Xi表示控制变量;εi则表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三、实证结果分析

表2 利用有序probit 模型分别计算出来全样本、农村样本和城市样本的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回归结果。 由于有序probit 模型的系数并没有实际意义,因此计算出来的是边际效应。

表2 回归结果

续表

(一)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从表2 中可以看到,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均对居民幸福感在1%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均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即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居民幸福感可以分别平均提高7.79%和15.2%,医疗保险的作用大于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工伤保险虽然不显著,但是失业保险与生育保险却对居民幸福感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工伤保险对居民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

(二)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城乡差异

由于农村和城市在参与社会保险的种类和参保情况上有所不同,因此把全样本分为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其回归结果如表2 所示。

从回归结果来看,首先,养老保险对农村和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一样,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城市居民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是却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农村养老保险金是重要的生活来源,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金可能只是占据一部分,因此农村居民幸福感相对更强。 其次,医疗保险对两者的影响也是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差异不大,都对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分别提高幸福感的水平为14.4%和17.3%。 失业保险对农村保险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但是对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可能是因为农村居民失业之后失业保险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而城市的花费更高,失业保险金的作用不大。工伤保险对两者都具有正向的影响,生育保险对农村和城市居民幸福感均没有提升的作用。

从表2 中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居民的年龄与幸福感呈现显著的U 形关系,即处于中间年龄段的人幸福感最低,而两边的年龄段的人幸福感很高,这是非常符合事实情况的,处于中年阶段的人,生活压力是最大的,下有小孩要抚养,上有老人要照顾,同时还要还房贷和车贷等,所以幸福感相对来说应该是最低的。 在性别方面,男性居民的幸福感相对女性要低,原因可能是男性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家庭规模正向影响居民幸福感。 已婚居民相比未婚居民具有更高的幸福感;是否是党员在1%的统计意义上显著影响居民的幸福水平;是否具有工作并没有影响居民幸福感;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拥有的幸福感会越强。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使用CSS2015 数据,利用有序probit 模型分析了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以显著增强居民的幸福感,根据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医疗保险的作用大于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对居民的幸福感没有影响,同时生育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 通过分样本来看,农村和城市中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略有不同,即养老保险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幸福感,但是对城市居民的正向影响作用不显著,医疗保险都对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分别提高幸福感的水平为14.4%和17.3%,失业保险对农村保险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向影响,但是对城市居民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工伤保险对两者都具有正向的影响,生育保险对农村和城市居民幸福感均没有提升的作用。 最后,从地区上来看,社会保险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差异并不显著。

上述得出的结论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居民幸福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要继续完善和健全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险的投入以及扩大覆盖面。 其次,要进一步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社会保障存在的差距,继续优化社会保险,提高社会保险的参保率。 最后,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教育、医疗以及就业等多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公共体系的建设,使其惠及更多的居民,同时要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社会保险医疗保险
基于轨迹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活动规律提取
基于混合研究方法的我国城市居民体育经历中断行为探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社会保险审计本质:一个理论框架
韩国临终关怀事业与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韩国临终关怀事业与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社会保险稽核现状及对策
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关注儿童医疗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