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系统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①

2020-04-16陈鹭洁黄俊毅张巧玲

市场周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效能问卷大学生

陈鹭洁,黄俊毅,张巧玲

一、引言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方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增加对学生的创业指导,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培训、经济金融支持、场地租赁优惠的各项服务工作。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创新创业”战略决策,使得大学生创业成为大众化话语,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开始启动对于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支持。 大量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否与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心理因素——创业效能感紧密相关,因此,提高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 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又与创业生态系统紧密相关。 由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创业生态系统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创业效能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创业效能感来源于自我效能感。 Bandura 在1977年发表的《自我效能:行为变化一致理念》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 随后,自我效能感被引入创业研究的领域里,于是就有了创业效能感一说。 在众多与创业过程相关的认知因素中,创业效能感作为一种深层次的信念因素成为揭示关键创业活动的重要标量,因此吸引了大量学者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效能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创业效能感的定义。 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参照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再结合创业活动的特点,来界定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Hallak 等(2012)将创业效能感定义为创业者对自己能够通过影响环境获取创业成功的一种信念,Chen 等(1998)将创业效能感定义为创业者对自己能够胜任创业者角色的一种信念。 ②创业效能感的结构和测量。 Chen 等(1998)率先对创业效能感展开了测量研究,认为创业效能感可以划分为营销、创新、管理、风险承担和财务控制五个方面,并编制了量表进行了实证分析。 韩力争和傅宏(2009)、谷力群等(2014)、张淑玲(2014)等对大学生这一特定领域的创业效能感的结构和测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③创业效能感前置变量。 对创业效能感前置变量的研究集中在个性特征,例如情绪智力、情商等(钱堃,2011;张敏,2011;郑旭红,2011;陈权,2015)、社会资本(魏巍,2015)、网络嵌入性(张金连,2012;李洪波,2014)、创业教育(严建雯,2014;汪皎,2012)、创业实践活动(金丹,2016)等因素对创业效能感的影响。 ④创业效能感后置影响。 对创业效能感后置影响研究最多的就是创业意愿或创业倾向(Boyd,1994;Hmieleski and Corbett,2008;丁明磊,2009;杨艳等,2011;张倩,2012;吴晓波等,2014),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创业效能感对创业意愿和创业倾向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从以上研究概况可以看出,创业效能感对创业行为及创业活动十分关键,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效能感内涵、结构和测量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然而,现有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现有对创业效能感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基于个性特征因素,例如人口统计变量、情商等,或是单一因素,例如创业教育、创业政策等,缺乏整合的研究框架。 因此,本文在创业生态系统视阈下,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分析两岸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对两岸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差异,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提出对策。

(二)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内外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2005年,Katharine Dunn 以麻省理工学院(MIT)为研究对象,发表了《创业生态系统》(“The Entrepreneurship Ecosystem”)一文,正式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 Dunn 认为MIT 丰富的创业资源来自学院对创新创业的支持以及校内几十个创新创业支持机构的协作。学院与各组织合作推动校内发明创新,帮助师生创业,培养商业人才以及培育校园创业精神,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MIT的“创业生态系统”,麻省理工学院因此成为创新创业的榜样。 我国学者林嵩(2011)认为,创业生态系统是由新创企业及其赖以生存发展的创业生态环境所构成的彼此依存、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 董华等(2015)认为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是由大学生创业企业与其创业支持者(主要是高校创业教育和政府创业政策),及其所处创业支撑环境构成的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②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 董华等(2015)将大学生创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划分为大学生创业政策、创业培育、创业金融、创业服务与创业文化五个子系统及若干子系统构成。 ③台湾地区创业生态系统研究。现有文献虽然没有对台湾地区生态系统的直接研究,但众所周知,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支持体系。 因此很多学者也已关注到台湾创业教育的先进性和可借鉴性,做了相关经验的总结研究。 例如,侯东喜(2010)对台湾地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相关学程进行研究;陈秋英(2012)通过对台湾地区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情况、创业活动、创业教育支持系统、创业教育校际合作的研究,提出了大陆高校创业教育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文主要分析了创业生态系统对创业效能感的影响,以为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更多的指导和依据。 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设计、收集数据、运用Amo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图1 是本研究的研究模型和相关假设。

问卷的开发经历了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选择相关因素的测量量表。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第一版的问卷。 其次,将这份英文版的问卷翻译成中文,然后再请一位双语学者翻译成英文,从而保证回译的有效性。 再次,为了确保问项的表面有效性,询问了具有相关研究经验的教授,确认问卷问题的可理解性和准确性。 最后,作为预调查,30 位学生完成了问卷,以确保内容、长度和时间的合适。 该调查问卷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的调查表,第二部分是关于创业生态系统的评价调查问卷,第三部分是创业效能感的自我评价问卷。 相关的问卷测量项目是借鉴了先前的成熟量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一定微调。所有测量均采用李克特5 分量表(从5 分=“完全同意”到1分=“完全不同意”)。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主要是通过问卷星,并由研究人员进行微信转发。 数据收集的时间从2019年5月20日至5月31日,历时10 天。 最后回收了183 份问卷,样本概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概况

(三)数据分析

所收集的数据主要采用SPSS22.0 和Amos21.0 软件进行分析。 首先,运用SPSS22.0 进行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包括频数和比率的分析;运用SPSS22.0 对创业生态系统各项目和创业效能感的测量量表的信度进行检验;其次,运用Amos21.0 对量表及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运用Amos21.0对创业生态系统与创业效能感的路径分析。

四、结论和讨论

(一)测量模型

结果显示,数据呈现多元正态分布:所有观测变量的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都小于2,Mardia 系数为91.375,小于参考值ρ(ρ+2)即255(Bollen et al.,1993)。

首先,运用验证性因子检验(CFA)来测量量表的结构是否与数据充分匹配。 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得到了如下CFA模型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χ2=155.490,DF=84,ρ<0.001,CMIN/DF=1.851,RMSEA =0.068,CFI =0.971,TLI =0.964,NFI=0.939,GFI=0.901,PNFI=0.751。

各变量的因子载荷、建构效度(CR)、克龙巴赫α系数和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用来评估模型的信度和效度。 因子载荷为0.664~0.955,说明个体的可靠性较好。 建构效度和克龙巴赫α系数都在0.7 以上,说明模型的内部一致性较好。AVE 值都大于0.5,说明了收敛的有效性(Fornell and Larcker,1981)。

(二)假设检验

结果显示,创业政策对创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8.760,ρ<0.001),同时,创业培育对创业效能感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6.325,ρ<0.001),创业金融对创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3.081,ρ<0.01),创业服务对创业效能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10.331,ρ<0.001),创业政策对创业效能感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7.311,ρ<0.001)因此H1、H2、H3、H4、H5得到支持。 因此,加强对创业生态系统的培育对创业效能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效能问卷大学生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红外空空导弹抗干扰效能评估建模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问卷大调查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
问卷你做主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