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工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的生产安全风险管控

2020-04-15张旭宇弥磊鹏

国防科技工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危险源事故防控

张旭宇 弥磊鹏/文

2019 年12月以来,以湖北省武汉市为爆发点,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国防科工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统一领导,部署防控任务,落实防控措施,全力开展防控工作。

当前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军工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员工返岗、生产任务增加,疫情风险和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一旦放松管理,极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宁葫芦岛“2·11”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再次为企业复工复产安全生产敲响警钟。

疫情期间的安全风险特点

固有安全风险依然存在。安全风险是导致企业发生各类事故的具体原因和重要因素,军工科研生产活动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等高安全风险因素,重大危险源(点)点多面广。当前,军工企业还面临高强度研制、高密度试验、“四新”大量应用、研产转换周期加快等迫切形势,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影响重大。疫情期间,面对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军工企业面临的固有安全风险并未消失或转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同样重要。

特殊安全风险显著增多。岁末年初的复工复产也是事故频发时期。复工前期,员工可能会因思想松懈、侥幸冒险等不安全心理和疫情带来的紧张不安情绪而违章作业;错误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消毒剂可能带来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设备设施重新启用,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不善,环境的缺陷都可能引发事故。复工后,员工流动性增加,还可能带来疫情风险。

风险管控力度容易被削弱。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企业管理重心转向疫情防控,导致企业容易忽视安全生产,出现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等问题,安全监管力度与平时相比有所降低。

疫情期间的特殊安全风险分析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人们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把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方面因素;管理失误又是导致第二类危险源产生的原因。

——人的因素

不安全心理因素。研究者认为人的心理与事故关系密切,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可以减少事故发生。假期结束后,复岗员工往往没有及时将心理状态调整到正常的工作节奏上来,导致存在感知延迟,甚至会有侥幸冒险心理;另外,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一部分员工可能情绪出现波动,会存在一定的焦虑、紧张心理,容易发生“三违”行为。

错误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疫情期间,不同工作性质和风险等级的人员可选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必过度防护。一般性企业属于较低风险,为防止病毒传染,员工可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然而,作业场所除了可能受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外,还有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应根据空气污染物种类,有毒气体、蒸气、颗粒物3 种情况,以及危害因素的范围来选择呼吸防护用品,错误的使用会造成职业伤害。

——物的因素

设备的不安全条件。生产设备长时间停运后重新启动,容易发生机械故障;另外受疫情影响,企业未要求相关方按照正常周期对设备及安全附件、相关安全设施进行维保、检测,会导致设备状态不良,安全设施失效。

危险物料管理失误。疫情期间,许多企业采用酒精、含氯消毒剂作为常用的消毒产品,然而由于此类消毒剂是具有易爆、毒害、腐蚀等危险性的危险化学品,如不掌握恰当的消毒方法,可能造成火灾、中毒和灼烫事故。此外,复工前期,危险化学品运输、处置、销毁等条件尚不能及时恢复,可能造成危险化学品积压,从而造成事故扩大。

——环境因素

作业场所安全通道缺陷。疫情期间,部分单位采用半封闭式管理,对部分安全通道进行临时封闭,事故发生时影响应急逃生。

作业场所环境变化。2020 年春节停工时间较长,作业场所有限空间可能会存在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如不加以防范会导致员工中毒窒息事故发生;另外,作业场所周边的地理环境、厂房设施是否发生变化也需关注。

——管理因素

安全领导力削弱。企业管理者工作重心偏移,将主要精力放在疫情防控上,可能导致作业现场安全管控力度不足,顾此失彼,忽视安全生产。

生产组织不合理。复工后,企业可能出现赶工期、抢任务的情况,同时受疫情影响,员工未完全到岗,无法实现正常调配;另外,生产所需原材料、配套产品、需委托外部单位配合的工作可能受疫情防控影响无法正常开展。以上原因均可能导致生产组织混乱,甚至发生事故。

缺乏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企业复工后可能出现人员聚集的情况,此外员工还要面临上下班通勤和就餐等问题,如果防疫工作不到位,可能造成员工被感染,甚至出现集体疫情。

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疫情期间,由于管理相对松散,安全管理力量削弱,企业往往忽视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治理、危险作业管理等工作,制度不能有效落实,员工易发生违章行为。

缺乏必要的培训教育。众所周知,良好的安全培训教育对提升企业安全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员工不掌握疫情期间特殊安全要求会增大事故的发生概率。

疫情期间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强化责任落实与安全监管。企业要坚持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防控工作责任制,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责任;要发挥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统筹协调督促的作用,研判疫情和安全生产的形势问题,加强疫情期间重大安全事项评估与决策;要科学安排生产任务,合理调配生产作业人员,严格杜绝“四超一改”行为;要强化与上下游单位、外协单位、技术服务单位等相关方的沟通协调;要充分利用远程监控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监管,做好作业现场监督和提醒,严格杜绝违章行为。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企业复工前要达到当地疫情防控部门规定的复工条件;制订复工复产和防疫工作方案,加强企业内部疫情监测、排查、预警和防控等工作,疫情得到控制前执行每日报告制度;逐人排查,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消毒,为员工配备口罩、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做好体温检查;加强宣传,指导员工做好工作期间、上下班途中和就餐期间的个人防护,切实防止出现集体性疫情。

开展安全培训教育和心理干预。针对疫情期间的安全风险,开展线上安全和防疫知识培训教育,指导帮助员工掌握复工后的各类安全风险因素和应对措施,指导帮助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和酒精等消毒剂;利用公告栏、电子屏等手段,宣传防疫和安全生产知识;关注员工的心理状态,开展适当的心理辅导,指导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心理观,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

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复工前,组织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明确风险管控措施,开展风险监测预警,要特别关注疫情期间的特殊安全风险和“四新”带来的安全风险;排查工艺、设备设施、物料、作业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重点检查重大危险源(点)、人员密集的易燃易爆危险作业场所、危险作业工序、特种设备的安全条件,重点检查消毒剂的使用与储存,严格落实问题闭环整改;复工前,生产设备设施进行试运行,确保其处于安全状态;要严格各类危险作业审批,正确生产、使用、储存、运输、销毁危险化学品。

强化应急管理。针对复工后的安全风险特点和危害,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防护器材,组织应急演练,使员工掌握出现疫情、火灾、中毒等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置措施;要落实领导带班和重要岗位24 小时值班制度,畅通安全通道,时刻保持应急状态,及时有效地处置突发情况。

猜你喜欢

危险源事故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学中文
危险源与隐患关系的辨析
高速公路机电交安施工危险源分析及防范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