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帆溃败,吉利质变

2020-04-14孙晨

经理人 2020年12期
关键词:力帆李书福吉利

孙晨

今年10月13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力帆”或“力帆股份”;601777.SH)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等,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ST力帆还提及特别风险提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此外,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若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不符合相关监管法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谁能想到,尹明善在花甲之年创立的力帆股份会沦落至此,令人感慨世事无常,但同时不禁让人反思,力帆为何会陷入此种败局,此种局面是必然还是偶然。与此同时,和尹明善有着相似创业历程的李书福,却带着吉利屡创事业高峰,两者间差距宛若天渊之别。

酷似的创业历程

1992年,时年54岁的尹明善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出版行业,带着辛苦积攒的20万元积蓄,跨界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摩托车制造,创立了力帆轰达摩托车配件研究所(力帆的前身)。彼时,在不足40平方米的厂房里,他向车间里的9名员工表示:“我要造出全中国、全世界没有的摩托车发动机。”

一年之后,在尹明善的带领下,研发团队率先开发出独一无二的四冲程100型发动机,当时国内摩托车厂生产的发动机用的都是脚踏方式启动,凭借着这一技术,尹明善赚了1500万元。

那时的尹明善,深谙科技研发的重要性,所以持续舍得砸重金研发新技术,这样的结果是,让轰达几乎每年都研发出新型的发动机,在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十年之后,轰达正式改名为力帆。彼时,力帆的销售收入达到18亿元,摩托车发动机产销量达15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一度成为民营企业前8强。而尹明善身价也是水涨船高,以5.2亿元资产被列为中国富豪100强,,被称为“摩托车大王”。

虽然吉利也曾走过廉价、模仿的道路,但后期则与力帆汽车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李书福创立民办高校一一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为吉利汽车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高技术人才。

在尹明善刚进入摩托车行业不久,即1993年,远在浙江台州的吉利集团李书福,也开始涉及踏板摩托车市场,并于次年生产出大陆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凭借着价格优势,吉利踏板摩托车销售火爆,迅速取代了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同类摩托车,长期占据国内踏板车销量龙头。此外,还积极远征海外,产品出口至美国、意大利等32个国家和地区。1995年产销6万辆,1996年突破20万辆,1999年,吉利摩托车产销43万辆,实现产值15亿元,吉利集团因此赢得了“踏板摩托车王国”的美誉。

两位素未谋面的企业家,一起盯上了国内摩托车市场,紧接着又先后跨入了汽车制造业。不得不说,这两位企业家均有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和独到的眼光。

2003年,尹明善再一次跨界,进入汽车制造业。通过力帆集团收购重庆专用汽车制造厂,成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并在重庆建设汽车生产基地。经过一系列碰壁之后,力帆终于在2005年获得了汽车生产“准生证”,次年,首款轿车520在全球同步上市,此举标志着力帆集团正式进军汽车产业。

2010年11月25日,力帆汽车终于登陆A股市场,以当天收盘价计算,力帆股份总市值高达170亿元,其中尹明善家族以111.66亿元位居重庆富豪榜第二位,仅次于龙湖集团的吴亚军夫妇。当时,尹明善已经72岁了。次年,尹明善家族以63.9亿元登上中国富豪榜,排名从204位上升至135位,这是尹明善和力帆股份的高光时刻。

巧合的是,从“两轮”过度到“四轮”,并非仅仅尹明善作出这样的选择,李书福在更早之前就投身于汽车制造业之中。1994年,李书福进军汽车制造业的想法遭到家人和公司董事会的反对,但他仍然坚持,最终拿着1亿元资金进行尝试,对外宣称5亿元资金。彼时,李书福打着造豪华摩托车的幌子,在临海市拿下850亩地,筹建了“豪情汽车工业园区”。

为了拿到“准生证”,1999年,李书福对时任计委主任的曾培炎说道:“请国家允许民营企业家做轿车梦。如果失败,就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吧。”终于,参天不负有心人,吉利豪情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夕,登上了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名录。从“黑户”转身一变成为“正式户口”。彼时,李书福以9.1亿元进入中国富豪榜50强。

2005年,吉利汽车正式登陆港交所,李书福身价涨至18.23亿元;2010年,李书福身价78.6亿元,排在中国富豪榜第87位。与尹明善不一样的是,这远非李书福的高光时刻,對吉利汽车而言仅仅是开始而已。

尹明善和李书福除了创业经历相似之外,两人均热衷于足球事业。例如,2000年8月,尹明善以5580万元高价收购寰岛红岩俱乐部,紧接着又斥资8000万元收购重庆洋河体育场。2001年,李书福以1400万元收购了广州足球俱乐部,但是在不到一年内的时间又脱手了。

不同的选择,迥异的结局

一而再、再而三的跨界,尹明善和李书福的创业历程有很大的相似性,两人的身价也随着企业的壮大而水涨船高,但是在企业发展后期,两人的选择的道路却是南辕北辙,企业间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 力帆溃败

观察力帆股份近年的现状,可以发现其溃败主要与产品、接班人交接、多元化发展受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传统燃油车方面。2005年,力帆520上市,但是销量情况却是一般,全年销量仅为2600辆。尽管力帆在后续持续退出几款车型,但是销量均一般,没有产生爆款车型。为此,力帆汽车走上了抄袭的道路,最为有名的是抄袭宝马MINI取得一定成绩,但抄袭无异于饮鸠止渴,没法帮助力帆汽车走出销量低迷的困局。更为致命的是,力帆汽车车型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据中国品牌质量报告显示,2017年,力帆在自主品牌最差质量排名中处于倒数第四位。此外,力帆也没有生产出符合国六标准的车型,未来销量可想而知。

新能源汽车方面。力帆于2007年投身于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当中,但直到2020年,力帆也没有研发出几款新能源车型。2015年,力帆股份发布52亿元的增资方案,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但同样也是这一年,力帆陷入“骗补”风波,财政部不予补贴,同时取消其2016年的申请补助资格,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可想而知。

事实上,力帆的新能源产品同样存在重大缺陷。以力帆官网展示的650EV为例,在推出之后发生过多起自燃案例,今年6月份,因动力电池包存在热失控和起火风险,力帆召回该车辆共计3651辆。需要指出的是,力帆新能源汽车还因为电池严重衰减、设计缺陷等问题被兄弟公司盼达用车给告了,还要求力帆赔偿7.98亿元。

在接班人选择方面,尹明善认为“富不过三代”,曾表示会让外人来管理公司。

2017年10月30日,79岁的尹明善宣布正式退休,当时47岁的牟刚成为力帆股份新掌门人,33岁的马可出任公司总裁。牟刚和马可分别在1998年、2007年加入力帆,属于元老级人物了,但,这并非尹明善心中的最佳接班人选。

2015年6月,尹明善曾在“力帆之夜”活动现场公开表示:“尚游和力帆集团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陈卫就是他心目中力帆未来的接班人。”不过也是这个月份,尚游才刚刚套现了100万元。两个月后,尚游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力帆股份提出辞去总裁职务,个中缘由不足为外人道也。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去年8月份,曾经被尹明善寄予厚望,时任副董事长陈卫、总裁马可纷纷辞职,一起辞职的还有力帆股份副总裁董旭,这意味着力帆管理层发生了大换血。曾经的“三巨头”,如今仅仅剩下了牟刚。

尹明善在退休前曾经说过:“八旬不退,力帆衰颓;后继有人,力帆腾飞。”但是,从现有情况来看,不管是人才还是力帆的未来,均没有按照尹明善设想的剧本演下去。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人事不停变动会导致各项决策推进缓慢,而力帆的人事变动恰好处于公司转型的关键期,结果导致未能抓住发展的黄金期,最终结局可想而知。

此外,虽然尹明善曾说让外人成为接班人,但是难保其子女内心不会有想法。除去尹明善之外,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持股比例一样,且都为力帆股份董事,若后者之间出现矛盾,则势必会对公司正常运作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矛盾或早有苗头,否则也不会出现文中盼达用车状告力帆股份的案例了。

除了产品质量堪忧、接班人不稳定之外,力帆股份多年来主张的多元化没有取得成效,反而是巨大的负担。

足球败局。足球在尹明善创业历程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期间尽管经历起起伏伏,但是这都没有让尹明善打起退堂鼓,反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加大投入。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至2017年,18年间,力帆投资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简称“力帆俱乐部”)的花费超过8亿元,其中在2010年前的投入超过4亿元,在当时算的上是真正的巨资了。2017年,在力帆股份经营业绩持续下滑的情况下,再也没法为力帆俱乐部输血了,尹明善选择出售力帆俱乐部90%股权,保留10%股权,获得5.4亿元收益。事实上,早在2014年底,尹明善就有出售力帆俱乐部的想法。彼时,因为“白菜价”出售而遭到球员质疑,最后在中国足协的调查下终止了转让。

金融受挫。2014年,力帆股份涉及金融行业,相继成立重庆力帆财务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财务”)获批开业,力帆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力帆租赁”),其中力帆财务此后还获得了消费信贷和买房信达业务,力帆以这两大公司开展汽车金融业务。在前期,这两大公司为力帆股份带来一定的收益,但弊端同样明显,最为严重的则是坏账问题。2017年12月14日,力帆股份将力帆融资租赁51%股权转让给关联方重庆汇洋控股有限公司,交易对价4.65亿元人民币,力帆股份因而获得1.79亿元的收益。根据力帆股份2019年年报,力帆财务逾期未承兑商业汇票余额 27.47亿元,力帆股份在该公司的存款余额为12.11亿元,其中5.62亿元已逾期未收回。力帆財务存在严重的兑付危机。

房地产烂尾。2010年,力帆置业以11亿元的代价将位于江北嘴核心区的江北城组团B19商业金融用地地块收入囊中,此举意味着力帆股份正式进军房地产行业。随后又以8亿元收购名为“盛创尊岭”的高端洋房烂尾楼盘。多年之后,伴随着房贷收紧带来的资金压力,力帆的房地产很多以烂尾收场,为了解决力帆股份本身的债务压力,更是频繁的出售土地资产。2016年和2018年,力帆位于北碚区梨园村72号、位于北部新区经开园金开大道1539号的房产均被收储,补偿金额分别为4亿元和33.15亿元,出售这两块土地,力帆获得的收益超过了20亿元,但仍是填补不上自身巨大的资金缺口。

至此,可以宣告尹明善的多元化策略以失败收场。事实上,汽车制造业本来就是需要持续的巨额投入,而力帆在本身主业不稳定的情况下,选择举债进行多元化的布局,本身就算不上多么明智的做法。

● 吉利质变

反观李书福,则严抓产品质量。虽然吉利也曾走过廉价、模仿的道路,但后期则与力帆汽车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坚持自主研发,求贤若渴。为了持续为公司输送人才,补充新鲜血液,李书福创立民办高校——浙江经济管理专修学院,为吉利汽车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高技术人才。1998年底,首批100多辆“豪情”车型下线时,李书福感觉质量太差,一气之下选择销毁这些车型,损失数百万元。面临消费者吐槽吉利生产的都是廉价、低端车型,吉利除了坚持自主研发,还依靠并购,收购众多国际知名品牌,例如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等,还成为戴姆勒股份公司第一大股东,改变消费者对于吉利“低廉”看法,也让吉利汽车获得质的飞跃。

李书福一直都有金融之心,但是真正动手则是在2015年、2017年。彼时,吉利分别成立吉致汽车金融公司和并购盛宝银行,两次行动的背后,不仅仅凸显李书福的金融之心,更是吉利的第三次战略转型,布局全球市场,擴张公司规模。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吉利汽车销量捷报频频,产品结构优化,技术储备丰厚。也可以这样说,吉利不打无准备之战。

研发方面,吉利汽车的研发远远高于力帆股份。此外,去年9月份,李书福透露近十年吉利全集团研发投入累计近1000亿元,2018年全集团研发投入超过210亿元,占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为6.4%。这一比例与国际大型汽车集团基本一致。

在接班人方面,与尹明善急于寻找外部接班人不同,吉利集团的准接班人为李书福的儿子李星星。与玩名车著称的尹明善之子——尹喜地相比,他是一个十分低调的富二代,曾先后负责过吉利摩托车厂、吉利控股、吉利汽车销售、CMA事业部等,目前持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8.92%股权。

李书福也曾和足球有缘,希望通过足球打响吉利品牌,但在接手广州足球俱乐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选择了退出,随后公开抨击足球黑幕,但短暂的加入不仅仅为吉利带来了声誉,更为李书福创造了非凡价值。

尹明善和李书福前期创业经历相似,但后期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最终结果是力帆离破产只差临门一脚,而吉利则是成为力帆股份的收购方,不同的选择造就企业不同的结局。

负债累累,恐难自救

近年来,力帆的营业收入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虽然在2015年?2018年的净利润均为正值,但是从扣非净利润来看,力帆的亏损可以追溯到2016年,这意味着力帆股份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一年不如一年,需要靠贩卖资产来维持公司正常运作。但,当把能卖的都卖掉之后,力帆股份还剩下什么呢?如果公司正常经营,谁又会选择卖身呢?

据不完全统计,力帆股份近5年出售的资产总价值高达50亿元,而在卖无可卖的情况下,力帆股份在2019年巨亏近47亿元,巨亏之下,主帅变换频繁也可以解释的通了。

在力帆面临最困难的时候,重庆坊间曾流传出“老爷子复出”的口号,但终归是一厢情愿的想法。5月29日,力帆股份召开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尹明善长孙女尹安妮作为力帆股份非职工监事,参与审议各项议案,尹安妮的亮相被外界认为将接管企业大全,成为力帆股份的下一任掌门人。年轻的血液能否是的力帆股份重新焕发活力暂且不论,但力帆股份2020年并不好过。

2020年,力帆股份情况没有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第三季度净亏损金额高达34.45亿元。此外,截至8月24日,力帆股份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力帆股份半年报显示,公司作为被告未决诉讼达600项,涉诉金额21.7亿元。即使在前几年卖掉了50亿元的资产,仍旧是负债累累,力帆股份想要脱离泥淖,难度登天。好消息是,尹明善正在积极自救,即使卖壳也可接受了。

5月19日,力帆股份控股股东力帆控股拟以债务重组、以资抵债化解资金往来问题;8月7日,力帆控股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8月25日,力帆股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力帆”;9月14日,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意味着吉利大概率将要接盘力帆股份,此前双方还多次否认收购;10月13日,尹明善家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若真能被吉利收购,对于力帆股份而言反而是好事,意味着力帆重生有望,但对于尹明善自身而言,徒留一声长叹。

猜你喜欢

力帆李书福吉利
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
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
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
力帆向两大方向突围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吉利4A军团出战
力帆新能源产品线全面转型
李书福 自书40年创业史 致敬改革开放
李书福 从“狂人”到“网红”
力帆老兵的新乐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