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一朵花都是归途

2020-04-14白音格力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安顿烛火途经

白音格力

越来越觉得,那些有草木气息、花月光芒的人,是一眼就认得出来的。他们的眼神清澈安静,如两眼泉,也似月色停在一朵花上;他们不忧不惧,似白居易诗中老身闲独步的人,“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屦”,一派天真自在。

这样的人,一个人就是一个小村,一个人就是整个山林。身体里围起日月,扎起清风篱笆,心里挂起欢欢喜喜的花灯笼和月亮。他的人是烟水闲人家的人,他的心是烟水闲人家的家。

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幸福。走千山万水,历万千风景,最终总有自己的归途,安稳在自己的内在世界里,隐居在自己最朴素的日常里。

人有时会有很强烈的逃匿心。是的,就是“逃匿”,而非“隐居”,仿佛眼前的一切人、事、物,都想抛开,一个人逃走。

在青春那段迷惘困顿的时期,我曾想逃到芦花深处,一片白茫茫的茫;也曾想藏于雪山深处,一片白茫茫的白。好像只有那样的苍茫无际,那样的枯寂无边,才能让我感觉到存在。

那时,我以为,这就是我的命运,是我的归途。幸好,我又继续上路,往美好的方向走,看山看水看花看草,走得越远,越觉得我是在走向自己,走到哪里,都是走在归途上。

会莫名地忧伤,为深夜见一位流浪的老人坐在路边,或为书中旧事百般唏嘘。有一次在书中看到一幅照片,雪地里一串浅浅的脚印,延伸而去,后又从一侧绕回来。看着,感觉美,是伤感的美,像此生未完成的诗稿,或生命。

当然更多的时候,无数个平平常常的日子里,會微微一笑,见任何人任何事,都觉得可爱。心无挂碍,觉得天地是宽的。

也许归途总会这般,忧伤过后才懂得平凡的伟大,才知晓安稳的可贵。

简单的生活,也许最美。因为简单生活中有那些细小的美,是我们一生的归途。

三两风,七八点雨,正好人在山中,草更翠了,雨打着叶,打着绿,心里就流起泉水来。一次刚登上山顶,下起雨,朋友电话约聚,赴约时迟到良久,友不怪,说那么远而来,一道清泉从山里来,值得等。好一顿感动。

另一次,披朝霞进山,夜月升起时才回,一路借着月,感觉草更绿了更香了,夜风也香。人忽地一下明亮了,清澈了,很自在圆足。

一生行走,喜悦而幸福的,莫过于尘不染衣、声不扰耳,想想真是美,人衣沾草翠,归途见微月。

如今,好山好水走过,春风摆宴,每一朵花都是归途;书页泛香,每一个字都是归途;月色摇船,每一圈涟漪都是归途;白雪铺路,每一盏烛火都是归途。

山泉是落香的归途,远方是诗的归途,江南是烟雨的归途,杯是酒的归途,你一笑,山花烂漫,是我的归途。

不再为了遇见你,而期待春风十里是我的归途。我知道,我的一生都在归来,途经你绽放过的一枝,途经你在风中留下的消息,已足够美了。

[怦然心动]

走向自己热爱的领域,每一次出发都是归途,都是走向一片宁静的内心。遥想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里的确有真趣,那是诗人安顿心灵的世外桃源,更是他怡然自乐的源泉。喜欢草木的人,身上会沾染清新的气息;喜欢花月的人,身上会流露恬淡的芬芳。当我们长久地沉浸于某种事物,久而久之,就会被这种事物的气息所浸染和同化。比如,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书”——《北美野鸟图谱》的作者奥杜邦,他一生爱鸟、画鸟,他的目光始终追随着森林中那些可爱的精灵,达尔文曾这样描述奥杜邦的形象:“(他)衣服粗糙简单,黝黑的头发在衣领边披散开来,他整个人就是一个活脱脱的鸟类标本。”与此相似,本文作者将一颗心不断地下沉,浸在自然里,浸在书页里,浸到诗行里,浸在一杯淡茶和一盏烛火里,他在宁静的深处安顿了心灵,自己便是那人群中的一股清流,令人赏心悦目。

【文题延伸】安顿心灵;最美的生活;遇见自己……(小引)

猜你喜欢

安顿烛火途经
影 子
战国少年孟轲
怀念烛光
安顿
途经
陶渊明的田园哲学
安顿
当你途经我的绽放
当你途经我的绽放
烛火里的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