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关系研究

2020-04-13耿源

商场现代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脉冲响应支配城乡居民

摘 要:以1978年-2018年山西省城镇化水平、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可支配收入差距数据为样本,采用Eviews7.0软件建立VAR模型,研究在城镇化过程中,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关系。得出结论: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可支配性收入,从而缩小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差距,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关键词:城镇化;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VAR模型

一、前言

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一直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明显,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山西省经济保持着稳中向好、效益提升与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正处于由追求经济高速度发展向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如何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学者对此问题也做了不少研究,如:苏阳、杨丽凤等人以产业结构升级与城乡收入差距为切入点研究得出实施产业结构升级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利于城乡消费差距的缩小。何春玲、曾令秋从要素市场角度进行研究得出要素市场扭曲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具有负效应。马骁、王斐然等人通过研究直接税和间接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得出直接税与间接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孙颖、刘宁宁对江苏省研究发现加快城市化进程、升级产业结构等均有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而本文将以城镇化进程为背景,建立VAR模型,研究山西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与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关系,这对山西省实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着重大意义。

二、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及变量说明

本文选取山西省1978年-201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山西省改革开放40年以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之间进行联动分析。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

2.平稳性检验(ADF检验)

运用Eviews7.0对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与协整检验,确定数据的平稳性与长期均衡关系。采用ADF检验方法分别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Y、城乡可支配收入差距X与城镇化水平Z进行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进而判断各个变量的平稳性。

从表2的ADF检验结果可知,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拒绝原假设,即变量Y、X与Z的二阶差分值均没有单位根,达到平稳状态。因此3个变量均是二阶单整序列,进而对这3个变量的二阶差分继续做分析与研究。

3.脉冲响应函数结果分析

建立无约束的VAR模型,选择二阶作为该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并通過稳定性检验。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对城乡人均消费差距Y、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Z的脉冲响应状况进行分析。

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脉冲响应状况来看,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一个正向冲击,在第1、2期的影响最大,随后逐渐趋于0。说明缩小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对城镇化水平脉冲响应状况来看,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对城镇化水平的一个负向冲击,在第2期的影响最大约为15%,随后逐渐趋于平缓。说明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的缩小。

从城镇化水平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差距脉冲响应状况可得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对城镇化水平产生的一个负向冲击,在第1期的影响最小约为0.5%,随后缓慢变大。从城镇化水平对城乡人均消费差距脉冲响应状况可得出:城乡人均消费差距对城镇化水平的一个冲击,影响由负向正变换。由此判断,当前山西省城镇化进程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协同关系还未建立成功。

进一步对变量使用方差分解的方法,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变量的方差结果可得出: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城镇化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的冲击缓慢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对它的冲击逐渐趋于平稳,它在较大程度上也受自身的影响。从城镇化发展变量的方差结果来看:随着滞后期的增加,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对它的冲击趋势相同,达到35%左右。而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变量的方差结果来看: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差距对它的冲击随着滞后期的推移逐渐增加,受自身的影响逐渐减弱。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1978年-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与城镇化水平数据,以时间序列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Eviews7.0建立了无约束VAR模型,得出结论: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均对城乡人均消费差异有影响,但是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明显小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的影响。因此,为山西省更全面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完善城镇结构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理念,走自己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第二,重视“三农”问题,促进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增收的能力,出台更多有利于农村地区发展的政策,从而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性收入。

第三,大力发展地区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注重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第四,根据本省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区域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而提高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参考文献:

[1]苏洋,杨丽凤,张雁南.产业结构升级和城乡收入差距对整体城乡消费差距及类型的影响[A].消费市场,2020(02).

[2]何春玲,曾令秋.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A].改革,2019(07).

[3]马骁,王斐然,陈建东,孙克雅.直接税和间接税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分析[A].财税论坛,2017(08).

[4]孙颖,刘宁宁.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影响因素分析[A].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作者简介:耿源(2000- ),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脉冲响应支配城乡居民
从“新消费”视角探讨储蓄率下降的原因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跟踪导练(四)4
国家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一言堂
中国原油进口需求主要受国际油价影响吗?
基于脉冲响应的厅堂音质评价研究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