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木生产工艺标准化体系研究

2020-04-13刘汝洋李克忠张仲凤LiuRuyangLiKezhongZhangZhongfe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0年2期
关键词:红木木材纹理

■刘汝洋 李克忠 张仲凤 Liu Ruyang & Li Kezhong & Zhang Zhongfeng

(1.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 410004)

用红木制作家具是中国人独特的传统和技艺,中国的传统造物精神讲究尊重、善待材料,顺应材料特性而为,对于家具的追求也是要好用、要美观、要牢固、要传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市场的扩大,红木家具市场秩序混乱,因此,提升红木家具质量,提高生产工艺标准化,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是十分必要的。

1 标准化体系现状

我国现有家具标准148项,国家标准73项,行业标准75项。家具委员会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与家具产业需求,取得了多方面的家具标准化成果[4-7]。2017年家具标委会进一步开展了推荐性标准和计划标准体系优化工作,重点解决了推荐性标准体系中存在的矛盾、交叉和滞后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家具标准体系的协调性、科学性、配套性和适用性。但仍有许多需要,例如现有家具使用功能标准化,有待加强家具的耐久性等方面的标准要求,本文梳理红木家具领域的标准化生产流程,维护红木家具行业的市场秩序,确保我国红木家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标准化的生产流程

红木家具生产以传统红木手工艺和工具为基础,结合现代工业化机械生产。该部分主要指导红木家具的开料、木工、雕刻、刮磨与涂饰。层层工序环环相扣,工艺精良,技术严谨,制作出优秀的红木家具,成就其价值。

2.1 开料加工

以原木为起点,采用一定的工艺手段割据成方料或板料为家具所用。红木家具用材珍贵而精良,木纹自然优美、质地坚硬,适合雕刻和镶嵌,但其也有一些不良性能,如材质较硬,易开裂,取材率比较低,有表皮,白皮,同时有空心现象(图1),因此,原木锯板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具品相,尽量达到“材尽其用”,将其材料的出彩率提高到最大。

木材干燥是现代红木家具制作中不可缺少的工艺流程,也是一项关键工序,其工艺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红木家具的质量。割据以后将木材放入设有空气循环系统的烘干房内,烘干有很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木材“个性”处理。烘干工序在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中,对现代先进机械的依赖性最大。木材干燥应让水分控制在6%-10%程度,烘干后将木材放入自然环境进行返潮处理,将木材的含水率调至10%~15%(图2)。

根据《深色名贵硬木家具》行业标准规定产品的木材含水率应不高于产品所在地区年平均木材平衡含水率1%,如果不对木材的含水率按标准进行严格控制,红木家具的使用过程中将会出现面板开裂、榫卯结构松动、虫蛀霉变等现象,红木家具的质量也就无从谈起,甚至影响使用寿命。

2.2 木工制作

合理选料能充分体现木材的审美价值。选材遵循综合开料的原则,由好到次、从长到短、从宽到窄的顺序,并参照木材的直径大小、长度、种类、新老料等情况进行分类选材,最大化利用材料。为进行后续结构部件的制作,符合红木家具制作尺寸要求,让木材更加平滑、顺畅,需要将木材进行刨削。刨削需顺着木材纹理的方向,用力均匀的平刨,刨削之后的木材属于精料,需要根据规格,将相同类型的放置在一起。刨锯以后,需要进行凿眼、做榫、仿形加工、铣线条、铣槽、机砂等加工程序。木结构画线是红木家具造型的重要环节,木结构画线的线型名称包括截线、花线、榫眼线、榫头线以及其他线型。画线后根据画线位置精确做出各种红木家具构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制作榫卯结构,确保组装的独立结构单元的表面都符合标准的尺寸规定,榫卯尺寸大小合适,无歪斜或翘脚等情况,这个过程叫做“认榫”。如发现不妥应及时调整。

红木《红木家具制作流程》中“取材选料”明确规定开料前必须保证每块木料无白皮、无裂纹、无死结、无虫眼,注重每套家具的木料颜色与纹理高度一致,无色差。

2.3 雕刻加工

■图1 经过锯切的板材

■图2 木材烘干

■图3 工人进行家具刮磨

雕刻,又称“雕花”,即在家具部件上进行雕刻花纹和起线等工艺,包括画、凿、雕、修、刮等工序和手法。现雕刻分为手工雕刻与电脑雕刻。传统红木家具运用手工雕刻,现代红木家具制作中常用的雕刻手段是电脑雕刻,也称为机雕,即使用计算机控制的木工雕刻机来完成雕刻,由于技术的不成熟,电脑雕刻任需进一步手工雕刻精修打磨。雕刻加工后红木家具雕刻应达到图案清晰完整、层次分明,底面光洁平整、无刀痕,圆面光滑、和顺,线条均匀、光滑、顺直的标准。

2.4 刮磨家具

刮磨是指在上蜡之前对家具表面的瑕疵进行修补、抛光的过程,以及对组装好的家具的局部做必要的修整、调整。刮磨分为粗磨和细磨,细磨为120号以上,一般为100号沙袋。刮磨应顺着木材的纹理进行,否则会破坏表面纹理的表现,刮磨包括平面处理、线脚处理、花版处理、虫洞处理,体现产品的层次感,刮刀可沾水,有利于减少毛刺的产生,激发木性,观察平整性。刮磨后的家具应达到纹理清晰、表面平滑、各部位连接紧密的标准,木材接口处不平之处进行刮平修整,确保每一个部件都达到表面平整精细,无刀痕、擦痕等,保证后序上色工序的质量(图3)。

2.5 涂饰家具

上漆,也称“漆活”,是指对经过上述工序的红木家具进行涂漆染色处理。红木家具上漆,顺纹涂抹,一般使用生漆,现还有油性漆与水性漆,经过多次反复进行表面处理达到木纹清晰、色泽清莹光澈、平滑流畅、手感舒适的标准。在我国,生漆的使用已经有七千年的历史,生漆是一种天然漆,是真正环保健康的绿色材料,它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与木质的亲和力非常强,可以渗透到木质的纤维中;现在的生漆工艺为了便于批量生产加入了稀释剂天那水,化学材料少,具有漆膜光亮、色泽耐久、不会变色、不易污染、不怕虫蛀、不受温度影响和通透性好等特性,充分展现木头本身的纹理、色泽;油性漆用料绿色环保,工艺相对比较简单,适合批量作业,但不能将产品细节做到极致,有一定的挥发期;水性漆大多数用自来水稀释,绿色环保,无色无味,但是不成熟,有漆膜硬度和耐磨性没有油性漆好,材料价格贵,常用于板式家具,有一定的挥发期。上漆时需用胶带覆盖精细的花膜,以免覆盖纹理。

2.6 软包加工

软包的制作工序包括放样、裁剪、车缝、造架、拉簧、打底造棉、扪工、安装。海绵成为填充空心部分常用的物质,外部材料常见的材料为皮革、布艺等。随着消费群体的更新迭代,90后成为消费的新兴力量,消费能力不容小觑。这一代人普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传统文化有着新的理解,乐于尝试新鲜事物,有着个性化、多样化和经济适用的追求。软包的使用提高了红木家具舒适性的同时,也为不同的红木家具增添不同的色彩,赋予产品新的视觉效果与涵义,提供给消费者多种选择[8]。

3 标准化质量和检验

该部分主要归纳了红木家具开料加工、木工制作、雕刻加工、刮磨家具、涂饰家具和软包加工的工序作为标准指导生产,并提供了工艺的技术要求。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具的外观、质量、使用寿命和收藏价值[9],由于红木的稀缺,所以一件家具的制作必须按照其工序按部就班的进行方可出精品。考虑到即使为合格家具质量上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根据产品销售地区是否能保持红木家具的使用性能和收藏价值,因此将从木材干燥以及制作工艺上进行检验测评。

3.1 木材干燥问题

面对红木干燥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强红木干燥工艺技术的把控,注意产品的销售地址,确保产品与家具使用地在同一平衡含水率范围,才能避免红木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收缩的开裂或变形等因木材干燥带来的问题。

3.2 制作工艺问题

第一个常见问题是偷工减料。只在表面使用好料,而在家具结构部件中使用短小碎料,或在家具隐蔽处使用白皮或其它硬木;没有采用传统的榫卯结构或仅部分连接采用榫卯结构,用化学胶黏结剂胶合起来或者铁钉连接,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结构被破坏的现象。

第二个常见问题是表面涂饰使用工业蜡。少数企业用的地板蜡而非蜂蜡,气味呛人;表面单面涂饰,会引起木料变形。因此,红木家具无论擦漆还是烫蜡都应双侧双面均匀涂饰。

第三个常见问题是粗制滥造。主要看表面是否平整(有无疤印),纹理是否清晰,线脚是否流畅,榫卯结构是否严谨,雕刻是否生动,层次是否分明,线条是否清晰,家具各部位连接是否紧密。好的涂饰工艺仿佛给红木家具穿上一件衣服,让家具表面颜色均匀,木质细腻,光泽温润。

3.3 木材造假问题

目前市场的此类问题主要有四种,一是利用不规范名称中的模糊界线打擦边球,例如将亚花梨如刺猬紫檀称为花梨木;二是完全指鹿为马,例如将卢氏黑黄檀谎称为檀香紫檀或紫檀木;三是采用补贴技术,使用名贵树种做表层,在隐蔽的部位使用普通树种材料;四是利用外观相似或气味相近的非红木木材冒充红木材质[10-12]。

4 结语

红木家具的生产是影响红木家具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红木家具工艺流程不规范是目前市场的缺陷,常有做工粗糙的产品出现,随着全世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产品已成为市场的主导产品,包括考虑产品的质量,所以红木家具企业必须由过去“粗放式”转向“精细型”发展,做精、做优、做专,对红木家具工艺流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红木家具的良性运转,有效的规避残次品的出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合理利用资源,不仅减少了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维护了生态环境,也节约了资源。

猜你喜欢

红木木材纹理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数字说
木材在未来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使用纹理叠加添加艺术画特效
文化与艺术的收藏——红木
投资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消除凹凸纹理有妙招!
严格木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