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动物园园林绿化改造★

2020-04-11王卫红李启民

山西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太原提质动物园

王卫红 李启民

(1.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绿化队,山西 太原 030001;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动物园是1752年正式向市民开放的奥地利维也纳的舍恩布鲁恩动物园[1]。中国的香港动植物公园建立于1864年。中国大陆上最早的动物园为始建于1906年的万牲园(北京动物园前身),后来在战乱中几次中断开放。

作为公益事业,动物园的社会服务功能有: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动物的物种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生态学及生态道德教育,地理学教育,行为学教育等)[2]、野生动物移地保护基地、科学研究基地、为公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等。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第一次写入宪法,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有法可依。动物园社会服务功能的提升可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动物园的社会地位也在进一步提升,保护和繁育濒危物种以及公共环保教育工作已成为动物园的重要工作。从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动物园的园林景观效应,是动物园在建设与改造中的重要课题。

1 动物园的园林绿化作用

城市动物园受场地等条件约束,各种动物生活空间狭窄,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可以利用园林绿化手段,以动物为主角,在有限的空间为动物创造符合其习性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空间,构建动物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动物生活质量,也可以为游客提供优美的游园环境,推动动物园持续健康发展[3]。动物园的园林绿化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动物生活环境。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生长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合理配置适合动物生存的植物,可保留动物的自然野性和生活习性,形成动植物协调发展的生态环境。

2)满足动物生长需求。合理配置绿化植物,为动物提供隐蔽空间,符合动物生活习性,有利于动物繁衍和生长,避免其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症状。

3)满足动物园防护需求。防护林有防风、防砂、防尘、消毒、杀菌等作用。北方地区常采用常绿与落叶的混交林,形成半透风防护林带,主要设置在动物园四周、园内与主导风向垂直的道路旁等。在陈列区、管理区、兽医院之间也应设有隔离防护林带。

4)提高园林景观效应及休闲效应。结合动物习性、展区特点,以及游客需求,在动物活动范围内尽量选择无刺、无毒、少病虫害的植物,在保留其观赏价值的同时减少其对动物的毒害作用,有效提高动物展区的景观效果,也为游人提供遮阴避暑的活动休息场所[4]。

2 项目概况

1957年的下半年,太原市人民公园的动物迁入黑龙潭公园,“太原动物园”从此建立。2004年太原动物园再由黑龙潭公园迁至市区东北的卧虎山上,占地79.36 hm2(1 190.41亩),拥有各种动物品种170余种,3 300余头(只);各种植物70余种,30余万株,草坪面积60万m2,绿化覆盖率达到了85%以上。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入人心,卧虎山上的太原动物园也暴露出诸多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场地空间小,动物品种不足,场馆不足。2)园内的一些植物品种不适宜、不丰富,许多大树的树龄偏大,长势不好,且易生病虫害,严重影响周边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园中景观效果。还有些植物品种不理想,例如,园中的主要乔木毛白杨和垂柳在春天里漫天飞舞花絮,不仅影响游人活动,不利于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且容易爆燃,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3)园中绿化美化风格落后。绿地风格呆板,侧柏长势不好,美观性差。4)随着动物的品种和数量日益增多,一些场馆容量和布局越来越不能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的需求。5)一些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园内排水管道管径小,主管道直径仅为300 mm,排水不畅,常有污水溢出,严重影响环境卫生。雨天里更是到处积水,道路泥泞,游人行走不便。

2018年5月8日,太原动物园正式闭园,同时开始了提质扩容工程,主要是对动物园既有景观及场馆(包括大象馆、河马馆、国宝馆、孔雀馆、企鹅馆等)进行提质扩容,并新建熊猫馆、海洋馆、极地馆和游乐场,并利用特有的山地丘陵建设山地公园,引进稀有物种,特色放养,打造动物自然生活状态,提升观赏效果。提质扩容后的太原动物园总面积达到2 500亩左右。图1为太原动物园提质扩容工程效果图。

3 园林绿化改造设计

太原动物园提质扩容工程包括A,B,C(C1,C2),D等区块。场地东南高,西北低,最大高差57 m。提质扩容工程的园林绿化改造设计坚持了生态自然性原则,营造动物园生态绿地,大量补种本地植物,搭配灌木和地被,形成空间起伏变化的林下空间和疏林草地,助力太原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

3.1 场地布设与土壤要求

太原动物园提质扩容工程利用场地高差设计了游乐场打开纵向空间[5],其园林绿化改造工程也充分考虑了地形和地貌特点,在最大限度地保存原生植被的基础上,扩大绿化面积,提高了野生动物的生存质量和景观质量。

根据场地特点,园林绿化改造设计要求种植土壤为壤土或轻壤土。土壤营养元素需均衡,质地疏松,容重不大于1.3 g/cm3,含盐量不大于0.12%,pH值不大于8.2。土壤排水性能应良好,非毛管孔隙度不小于10%。对于种植土壤下存在大面积不透水层时,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由于部分新征地之前为工业用地,不适宜进行种植,所以必须进行土壤改良或采用客土更换。回填客土应分层夯实,回填厚度大于0.6 m时应进行沉降夯实。乔木种植区域内的种植土厚度不应小于1.5 m,灌木种植区域内的种植土厚度不应小于1.0 m,草坪和地被的种植土厚度不应小于0.6 m。

3.2 植物选择与质量要求

本次园林绿化改造设计以优良乡土植物为主,选择抗性强、无毒无害、生长旺盛成荫快、管理简单粗放、不用频繁喷洒农药的树种[6],如洋白蜡、栾树、泡桐、椿树、国槐、复叶槭等。同时,也考虑了一些芳香植物(如丁香类、月季等)、彩叶植物(五角枫、元宝枫、紫叶李等)以及可供动物采食植物(如桑树、大叶垂榆、大叶女贞、竹子等)。当然,对于一些有特殊生活习性的动物的展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实现生态多样化。例如,东北虎展区的植物以四季常青的松柏类高大乔木结合野生花灌木为主,营造出深山野林的氛围。熊猫展区种植竹子,打造熊猫所喜好的环境气氛。食草动物展区的植物以耐践踏的草坪为主,同时种植部分必要的常绿树种和小乔木,营造良好的动物栖息环境。

园内种植的乔木除其胸径满足设计要求外,还需树冠丰满,枝条分布均匀,无病虫害(特别是蛀干害虫)、无未愈合的机械损伤等。园内种植的灌木除其高度和地径满足设计要求外,尚应根系发达,生长茁壮,灌丛均匀,枝条分布合理,无严重病虫害。常绿树则要求形态优美,枝条丰满,顶芽良好,无枯枝与偏冠。表1为部分绿篱苗木的设计要求。

表1 部分绿篱苗木设计要求

3.3 植物造景与色块要求

园林绿化改造设计通过植物景观凸显生态展区。以动物为展出主体,因地制宜地通过植物景观衬托地形的变化,打造出郁郁葱葱的山坡和神神秘秘的森林,使动物馆舍坐落在充满生机的植物群中,富有生机与活力。同时,应充分发挥黄土高原植物的色相变化、季节变化,以动势构图进行造景,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景观。

放色块时不仅要考虑地形、美观等实际效果,而且还要考虑养护问题。例如,宜多用成活率高、管理粗放,易出萌孽的品种(如鸢尾等),栽植时宜略稀疏。考虑水土保持,用草坪固土,并预留园林工人的作业道路。

4 园林绿化改造施工

园林绿化改造施工有别于其他工程,现场把控的责任比较大。所以,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设计人员反馈施工现场的动态,做到信息化施工。同时,认真负责,严把施工质量关。

4.1 种植穴开挖

种植穴的位置应按设计图纸进行定点放线,遇有障碍物时应和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适当调整。种植穴应该垂直下挖,上口与下底面积相等。对于含水率很低的土壤,在种植前应先行浸穴。

4.2 栽植

改造工程中采用的常绿树大部分为山地苗(如油松等)。由于地形原因,山地苗多为三面冠,栽植的时候应注意调整树冠的朝向,或三株一组背靠背栽植,方可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常绿树装卸时一定要保护好树冠,如果主枝断了,这株苗子也就废了。乔木栽好后,先搭支架再浇水,浇水后的植物就不能再移动了。图2为猩猩馆南面道路两侧的复叶槭栽植施工。太原春天风大,气候干燥,新栽苗木除了需要及时浇水外,还必须对树冠进行定期喷水。夏季松柏类植物休眠,就不必再喷水了。

4.3 修剪

植物种植后应及时修剪。对于常绿针叶树,只需要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以及下垂枝。对于有明显主干型灌木,修剪时应使主枝分布均匀,保持原有树形。栽植后修剪时要注意将树冠打开(留外侧芽),不仅体现美观,而且使阳光容易照进来,植物长势才好,不易生病虫害。对于一些适应性较差的灌木,为了提高其成活率,应在栽植前重剪。

5 结语

通过科学设计与精心施工,太原动物园提质扩容改造后,场地开阔,布局合理,林木茂盛,曲径通幽,鸟语花香,将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园林景观特色,体现着人、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栖息环境氛围,将步入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全国一流动物园。

猜你喜欢

太原提质动物园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除夜太原寒甚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我家的动物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