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着NP”与“V着NP”的比较研究

2020-04-10周金雷

现代语文 2020年1期

周金雷

摘  要:通过考察“A着NP”作主要谓语的句子发现,“A着NP”句主要表使动义,有时也可以表示为动、意动、对动等多种语义。结构上,“A着NP”不需要完句手段即可完句;仅使动义“A着NP”中的“着”才能用“了”替换。通过与“V着NP”的比较发现,两类句式都有不同的语义,而使动义是共有的。但是使动义的“V着NP”都表增长性持续;而使动义的“A着NP”只有一部分表增长性持续。

关键词:“A着NP”;“V着NP”;使动义;均质性;增长性关系

一、引言

通常认为,形容词加“着”带宾语的结构具有使动义,其中的形容词也被认为是活用做了动词。例如:

(1)a.满街乱窜的三轮电动车和快递小哥们的汗水一道,便捷着市民的现代生活。(光明网,2016-11-18)

b.它强迫学生去通晓一大堆无用的、累赘的、死板的知识,这种知识闭塞着青年的头脑。(BCC语料库)

c.简单机械的训练逼仄着学生的思维。(耿红丽《初中课堂教学中开展“EEPO”教学方式的应用研究——以包头市包钢实验中学为例》)

d.文学、书画、摄影、音乐、舞蹈、集邮等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在这里充实着人们的日常生活。(BCC语料库)

e.清清的河水碧绿着山谷,吸引成百上千的人来河里游玩。(泸州作家网,2009-10-09)

这类“A着NP”中的形容词具有致使义。从“A着”后面还能带宾语可以看出,这类结构中的形容词是最像动词的一类。正因如此,这类形容词的词性一直存在争议。但是这类“A着NP”与同样表使动义的“动结式+着+NP”(以下简称“V着NP”)在语义和结构上是有区别的,有必要对“A着NP”进行单独研究,不能与“V着NP”合为一类。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考察单独作谓语的“A着NP”结构,不包括像“红着脸、弯着腰”这类可以作状语或是必须要用完句手段才能完句的“A着NP”。另外,文中所涉及的形容词,只要在正常情况下是形容词的就将其归入“A着NP”进行研究。宛新政认为,词的致使义要在一定的句法格式中才能体现出来[1]。例如像“丰富”这样的形动兼类词,有了表使动的动词义也是在这一结构中由于高频使用而固定下来的。事实上,这一结构中更多的是像“便捷、闭塞”这样的典型形容词。

二、“A著NP”的语义和结构特征

(一)“A着NP”的语义特征

例(1)的五个例句中的“A着NP”均表使动义,意思是“使NP变得A”,如:“使市民的现代生活变得便捷”“使学生的思维变得逼仄”“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充实”。但这一结构并非只有这一种功能,试看以下句子:

(2)a.归鸦在风林中哀鸣,似乎也在悲伤着人间的离别。(古龙《七种武器之孔雀翎》)

b.今生今世,我或者不能再看见你,但我将永远宝贵着你所给我的记忆,我的梦魂或者还会飞渡大西洋,和你时时相见。(苏雪林《棘心》)

c.我们拥有着挥霍不完的青春,好像自己永远都不会老似的刻薄着那些年长的女子。(《深圳晚报》,2011-12-04)

d.它力图表现生活的真实,却又在真实的思索中散漫着淡淡的宗教迷雾。(CCL语料库)

这组句子中的“A着NP”,a是为动义,即“为人间的离别而悲伤”。b是意动用法,即“认为你所给我的记忆很宝贵”。c是对动的用法,即“对那些年长的女子很刻薄”。d中的“散漫”作为形容词,在句中意为“分散,不集中”,“散漫着淡淡的宗教迷雾”意思是“散布着淡淡的宗教迷雾”。它类似于普通动词的主动态用法,不属于使动、意动、为动、对动中的任何一类。由此可见,一旦形容词带上宾语,它也可以和动词一样,有不同的用法。崔树帜指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不仅直接鲜明地表示出动作、行为和变化的结果,而且还隐含着动作、行为和变化的过程和状态”[2]。事实上,无论是形容词的哪种用法,由于结构中有表“状态持续”的“着”,因此句子的状态持续义都是存在的。

那么,“A着NP”的状态义表达的是什么状态呢?通过对“A着NP”的句式转换,我们可以看出形容词的语义指向。例如:

(3)a.在地铁站、公交站和办公楼、小区门口,这些人人可使用的共享单车便利着“最后三公里”的出行。

→……“最后三公里”的出行很便利。

b.它力图表现生活的真实,却又在真实的思索中散漫着淡淡的宗教迷雾。

→……,在真实思索中,有些散漫的宗教迷雾。

c.我悲怆着庄华贵的遭遇,他像宝玉一样,也许一生将难逃那远去的爱人的阴影。

→我为庄华贵的遭遇而感到悲怆,他像宝玉一样,……

在例(3)这组句子中,a句是使动用法,“便利”指向的是“着”后的“出行”;b句虽然是主动态的用法,但是“散漫”毕竟是形容词,修饰的是“着”后的“宗教迷雾”;c句是为动用法,“悲怆”指向的是主语“我”。

由此可见,虽然“A着NP”作主要谓语时可以有多种类似于动词的用法,但就其语义特征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为动用法的“A着NP”需单独归为一类,表达的是“主语因为NP而处于A的状态”;其余的“A着NP”是一类,表达的是“NP处于A的状态”。从结构上看,“A着NP”似乎有很强的动作性;但是从语义上来说,“A着NP”的动作性并不强,主要还是强调主语或宾语的状态。

(二)“A着NP”的结构特征

在现代汉语中,动词与“着”共现一般需要完句成分①的辅助。郭锐从时间参照理论的角度指出,带有体标记“着”的句子一般是内部时间参照[3]。例如:

(4)a.*他听着音乐。

b.他听着音乐写作业。

(5)a.*他看着电影。

b.他看着电影睡着了。

(6)a.*正讨论着。

b.正讨论着,有人通知要去开会。

(7)a.*外面下着雨。

b.外面下着雨呢。

(8)a.*他抽着烟。

b.他抽着烟呢。

例(4)~(6)中的a句由于“V着”之后没有再接表示后续事件的小句,导致无法提供内部时间参照,因此,句子不完整;而b句则提供了后续事件,有了内部时间参照的成分作为完句手段,所以符合语法。例(7)、例(8)中的b句在a句的基础上加了语气词“呢”就使句子变得合法了,这是因为虽然带“着”的句子一般要有后续事件,但是处于外层的“呢”提供了外部时间参照,这就不再要求“V着”句提供内部时间参照了。也就是说,“呢”可以把“V着”的内部时间参照要求转化为外部时间参照要求。

不过,“A着NP”结构的特点之一就是它不需要完句成分就可以独立成句,而大部分的“V着NP”反而不行。例如:

(9)a.我仿佛是这场浩劫中幸存的孤魂,(独自)哀伤着人类的不幸。(BCC语料库)

b.紫藤花儿不多了,叶影斑驳着长廊,阵风吹过,恍如隔世。(BCC语料库)

c.她们像长者一样拍着她的肩膀。(铁凝《哦,香雪》)

d.*他跑着步

在例(9)这组句子中,a、b两句是“A着NP”,没有时体助词、没有副词、没有处所短语等完句手段,就可独立成句。a句去掉副词“独自”也不影响句子的合法性。而c句中的“V着NP”若是删去了表方式的“像长者一样”,句子就不完整了。d句则直接不能完句。这表明,“A着NP”句并不遵循时间参照的规定,也说明它所描述的并不是某一具体的事件,因为若是事件则一定涉及到时间,那就必须遵守时间参照的规定。同时,还从侧面说明了不能将这一结构中的形容词简单地作为动词处理。

再看“着”与“了”之间的替换情况:

(10)a.满街乱窜的三轮电动车和快递小哥们的汗水一道,便捷着/了市民的现代生活。

b.归鸦在风林中哀鸣,似乎也在悲伤着/*了人间的离别。

c.我悲怆着/*了庄华贵的遭遇,他像宝玉一样,也许一生将难逃那远去的爱人的阴影。

d.今生今世,我或者不能再看见你,但我将永远宝贵着/*了你所给我的记忆,我的梦魂或者还会飞渡大西洋,和你时时相见。

e.它力图表现生活的真实,却又在真实的思索中散漫着/*了淡淡的宗教迷雾。

从例(10)各句可以发现,除了表使动义的“A着NP”可以“着”“了”互换,其他的都不可以。这是因为只有使动义才能表达使宾语发生某种变化,或呈现某种(变化后的)状态。使动的语义与词尾“了”表状态改变的语义相符,所以在此情况下,“着”“了”可以互换。而其他意动、为动、对动等用法均不涉及状态的改变,因此,“着”不可以用“了”替换。

此外,在语义上,a句“便捷着市民的现代生活”和“便捷了市民的现代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前者强调结果持续,后者强调状态变化,两者都有从“不便捷”到“便捷”的语义。

综上,“A着NP”在结构上可以不需要完句手段即可独立结句;只有表使動义的“A着NP”中的“着”才能与“了”互换且语义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其余的“A着NP”均不可以互换。

三、“V着NP”的语义和结构特征

(一)“V着NP”的语义特征

王媛从事件语义学的角度,对可以与“着”共现的动结式进行了考察,总结出了两类能与“着”共现的动结式类型:一是指称动态的量级变化,并且量级上的变化不能有具体的量的限制,这时“着”标记的是不断发生的重复性事件的持续;二是指称动结式事件所造成的结果状态的持续,这时“着”标记的是静态的状态持续。而且无论在哪种情况下,“着”都要求与之共现的动结式结构具有均质性[5]。例如:

(13)a.而这样的文学,当然不仅有助于文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有效地拓宽着文学向世界化总体格局发展的广阔前景。

b.有一种看法说,全球化缩小着国与国的不平等。(《人民日报》,2000-01-04》)

c.很快他就扎下了根,由负责一个小栏目开始一点点扩大着势力范围。(BCC语料库)

(14)a.若若瞪大着眼,为刚刚四目相连的刹那惊心不已。(卫小游《狐女若若》)

b.学生们沐浴在阳光下,相互配合协同一致,放松着身心。(《宁夏日报》,2018-04-09)

c.他一切事务都搞得很讲究,不论是上午的早餐,下午两点的中餐,五点半的晚餐和八点钟的夜餐,餐桌上都摆满着一盘一盘的新鲜熟肉和其他佐餐小菜。(CCL语料库)

例(13)表示重复性的量级变化,且具有使动义。比如,a句“拓宽……广阔前景”的事件并没有变化的量上的限制,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子事件都具有“拓宽前景”的性质,而并不关注前景变化到怎样的程度。因此,具有均质的持续性可以用“着”。例(14)表示静态的状态持续,没有使动义。a句的“眼睛”是处于“瞪大”的状态,不关注事件变化的过程,所以是均质的持续,可以与“着”共现。

因此,“V着NP”结构可以表示动态的重复性量级变化,也可以表示静态的状态持续。前者有使动义,后者没有使动义。

(二)“V着NP”的结构特征

根据王媛的分类[5],我们发现,表示量级变化类的“V着NP”结构前需要方式副词、处所词组或进行体“在”的修饰,否则接受度会降低甚至不合法。表示静态状态义的“V着NP”也大多需要有处所词或后续小句来完句。例如:

(15)a.乔尼慢慢地升高着飞机的高度。

→*乔尼升高着飞机的高度。

b.在拍片过程中,阿甘的剧组人员不断加深着对上海、特别是对上海普通市民生活的了解。

→*……剧组人员加深着对上海、特别是对上海普通市民生活的了解。

c.很快他就扎下了根,由负责一个小栏目开始一点点扩大着势力范围。

→*很快他就扎下了根,由负责一个小栏目开始扩大着势力范围。

(16)a.若若瞪大着眼,为刚刚四目相连的刹那惊心不已。

→*若若瞪大着眼睛。

b.他一切事务都搞得很讲究,不论是上午的早餐,下午两点的中餐,五点半的晚餐和八点钟的夜餐,餐桌上都摆满着一盘一盘的新鲜熟肉和其他佐餐小菜。

→*不论是上午的早餐,下午两点的中餐,五点半的晚餐和八点钟的夜餐,摆满着一盘一盘的新鲜熟肉和其他佐餐小菜。

其次,虽然“V着NP”中的“着”可以用“了”代替,但是表示量级变化类的“V着NP”结构在语义上会发生变化,如例(17);而表示静态状态义的却不会发生变化,如例(18)。

(17)a.機会鸿沟在拉大着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网易,2018-08-20)

→机会鸿沟拉大了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b.科学不断提高着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着人们认识自然和战胜自然的能力。(《人民日报》,2000-03-31)

→科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和战胜自然的能力。

c.为实现这一目标,百度除了忙着在与知名企业结盟外,也在不断为开发者、创新型企业降低着接入门槛。(TechWeb,2018-04-20)

→……,也为开发者、创新型企业降低了接入门槛。

(18)a.若若瞪大着眼,为刚刚四目相连的刹那惊心不已。

→若若瞪大了眼,为刚刚四目相连的刹那惊心不已。

b.学生们沐浴在阳光下,相互配合协同一致,放松着身心。

→……,放松了身心。

c.他一切事务都搞得很讲究,不论是上午的早餐,下午两点的中餐,五点半的晚餐和八点钟的夜餐,餐桌上都摆满着一盘一盘的新鲜熟肉和其他佐餐小菜。

→……,摆满了一盘一盘的新鲜熟肉和其他佐餐小菜。

当“着”换成“了”时,例(17)同样需要删除前面的修饰语部分。语义上,用“着”的句子表达的是获得动结式所具有的终结性的内部过程;用“了”的句子表达的是已经获得了动结式所具有的终结性结果。而例(18)可以用“了”直接替换“着”,并保持句子其他部分不变。在语义上,用“着”的句子表达的就是动结式所具有的动作结果的持续;用“了”的句子表达的是动结式所具有的动作结果的实现,语义上的变化并没有例(17)那么大。

综上,“V着NP”句需要完句手段的辅助才能使句子完整。将“着”替换为“了”时,使动义的“V着NP”在语义上会发生变化,而非使动义的“V着NP”则保持基本语义不变。

四、“A着NP”与“V着NP”的比较

“A着NP”和“V着NP”这两个结构都是多义的,共同具有的语义是使动义。从“X着NP”和“X了NP”是否合法来看,“V着NP”不论是表使动义还是非使动义,“V着NP”和“V了NP”都是合法的;而“A着NP”只有表使动义时,“A着NP”和“A了NP”才是合法的,非使动义的“A着NP”不存在“A了NP”这样的结构。从“X着NP”和“X了NP”的语义是否改变来看,使动义的“V着NP”转换为“V了NP”时语义会改变,而非使动义的则不会改变;使动义的“A着NP”既有改变语义的情况,也有不改变语义的情况。二者之间的异同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非使动义的“A着NP”不能转换为“A了NP”。由于体标记“了”的语义限制,“X着NP”中的“着”能被“了”替换的条件是“X着NP”需要具备结果义。因此,表使动义的“V着NP”和“A着NP”都可以转换为“V了NP”和“A了NP”。而非使动义的“V了NP”能成立是因为谓词V是动结式,动词本身就包含了结果义。但是非使动义的“A着NP”中的形容词并没有结果义,都是典型的性质形容词,所以不能与“了”搭配。

值得注意的是,使动义的“V着NP”转换为“V了NP”后语义会发生变化,而使动义的“A着NP”则不一定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表使动义的“V着NP”句表达的是增长性持续,而“A着NP”句则不一定。

所谓增长性是指谓词和题元(theme)之间的一种关系,即随着谓词所指称的事件的演进,事件所涉及的参与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以体现为性质、位置或状态等的改变[5]。如:“抬高着物价”蕴含着“物价越来越高”的意思,“便捷着市民的生活”蕴含着“生活越来越便捷”的意思,“拓宽着前景”蕴含着“前景越来越宽”的意思。不过,“斑斓着心灵”却没有“心灵越来越斑斓”的意思,而是指“她的画笔使心灵变得斑斓”,呈现的是一个结果状态。

因此,表增长性持续的句子,用“了”替换“着”后语义会改变,句义不再蕴含“越来越”的语义;而不表增长性持续的句子,用“了”替换“着”时,句义基本不变。例如:

(20)a.减缓着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减缓了中国潜在的创新步伐

b.缓和着这很不融洽的气氛≠缓和了这很不融洽的气氛

c.加剧着能源的不断消耗≠加剧了能源的不断消耗

d.叶影斑驳着长廊≈叶影斑驳了长廊

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为什么“V着NP”以及一部分“A着NP”会有“越来越”的语义。王媛讨论了动结式与“着”共现的情况,认为“着”所表达的是这些动结式结构所指称的事件不断重复发生的均质性的过程。若“V+NP”的过程不是均质的,或者是不能被重复的,就不能进入“V着NP”句中[5]。例如:

(21)a.*他们抬高着一架钢琴。

b.*他们拓宽着那条道路。

虽然“抬高一架钢琴”具有持续性,可以说“他们正在慢慢地抬高一架钢琴”。但是在抬高的过程中,钢琴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抬高一架钢琴”不具有均质性,不能与“着”共现。同理,b句也是不合法的,但是如果将b句“着”后的宾语改为抽象名词,“拓宽着+NP”是可以成立,如例(13a)。这是因为“抽象对象在空间上的界限是模糊的、不确定的,这种空间上边界的不确定性会造成整个动结式结构在时间维度上的不确定性,这样跟动结式对应的时间轴可以只是一个瞬间,也可以延展为一个过程”。因此,只要这个过程是均质的,就可以与“着”共现。例如:

(22)a.一面甩着右手,似乎在一点一点地甩掉(*着)旧伤的疼痛。

b.国有石油公司的垄断地位正在被一点一点地打破(*着)。

c.他们在一点一点地拓宽(着)想象的空间。

d.他们在一點一点地抬高(着)物价。(引自王媛,2011:113例72-73)

例(22)中,a、b两句中的动结式是非均质的。如“旧日的疼痛”可以分析为由若干事件构成的整体,其中各事件的状态在逐一被改变,因此可以受“一点一点地”修饰。但是“甩掉的旧日的疼痛”是一件件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具体事情,各个子事件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因此,整个结构并不是均质的。c句和d句中的动结式是均质的。如c句并不是说“想象的空间”所指称的对象的某一些部分在逐渐拓宽,而是说想象的空间这一整体的维度在不断地变化着。因此,这里“想象的空间”所指称的是一个整体。“拓宽空间”之所以可以能出现在进行体中,是因为隐含了重复性的操作。由于重复发生的“拓宽空间”的事件并没有变化的量上的限制,所以这类动结式是均质的,可以与“着”共现。

从王媛的解释可以看出,使动义的“V着NP”必定具有“越来越”的语义蕴含。首先,动结式的补语形容词是具有量级变化的,如“高、宽”。而没有量级变化的形容词,如“破、掉”就不能与“着”共现。

其次,因为NP所指称的对象被看作一个整体,且整个事件具有重复性的特征,所以具有量级变化的谓词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量级会越来越高,而不是保持不变。因此,使动义的“V着NP”才有“越来越”的语义。而非使动义的“V着NP”表达的是静态状态义,是状态完成后的持续,不具有重复性,谓词不具备量级的变化。如“摆满着各种商品”,“满”这个状态达成了,就结束了,不会再有更进一步的变化了。“瞪大着眼”也是同理,虽然补语形容词是一个具有量级变化的形容词,但是组成动结式后并没有量级变化,“瞪大眼”就是结果,眼睛不会不断地无限制地变大,只会保持在“大”这个状态上。因此,非使动义的“V着NP”没有“越来越”的语义,转换成“V了NP”自然语义也不会有变化。

再看“A着NP”。表示某个时点上的持续的“A着NP”有可能含有“越来越”的语义,而表示无限延续的“A着NP”一定没有。例如:

(23)a.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余秋雨《都江堰》)

b.她立在楼梯口,专注地握着手电筒,一级级明亮着老人脚下的梯板。(池莉《细腰》)

c.艾蒿种植基地积极吸纳附近村庄村民就业,统一培训,统一管理,小小艾蒿蓬勃着村民脱贫的希望。(《孝感日报》,2018-04-17)

例(23)中,a句只表无限持续义。b句c句表达的是具体某个时点上的持续,但b句没有“越来越明亮”的含义,而c句有“越来越蓬勃”的含义。这可以用能否插入“一点一点地”进行判断。比如“一点一点地踊跃着喧嚣的生命”不能成立,而“一点一点地蓬勃着村民脱贫的希望”是可以的。

从句法上看,蕴含“越来越”含义的结构都可以与“在”共现,反之则不行。从语义上看,能蕴含“越来越”语义的“A着NP”,也像动词那样具有类似的重复性特征。例如:

(24)a.对于安防行业而言,高新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公安部门能够更快使用智能技术破获案件,而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身份识别方式也在便捷着我们的生活。(中安网,2019-02-22)

b.何为风雅?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丰富着这个词的内涵。(赵丽宏《说风雅》)

c.消费社会、读图时代、大众狂欢、文学末路,这一切都在逼仄着电视艺术的天地。(于淼《电视诗歌散文的审美化生存之思》)

(25)a.*这里的水,……在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b.*她立在楼梯口,专注地握着手电筒,一级级在明亮着老人脚下的梯板。

c.*……小小艾蒿在蓬勃着村民脱贫的希望。

例(24)能与“在”共现,语义蕴含“越来越”;例(25)不能与“在”共现,语义不蕴含“越来越”。例(24)能与“着”共现的原因与“V着NP”一样,将NP所指称的抽象事物看作一个整体,不去考虑抽象事物所包含的具体的子事件。比如(24b)的NP,“这个词的内涵”指的是“风雅”所包含的内容,而这些个内容在不断地被丰富着。句子并不关注丰富了什么内容,而是关注“内容在不断地丰富”这一状态。如果将某一个内容的增加看作一个事件的话,那么“丰富这个词的内涵”则是一个瞬间实现的事件。多个这样的子事件,不断重复发生,就会使得“风雅”这个词的内涵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每一个子事件都具有“使这个词的内涵变丰富”的性质,而且没有量上的限制,不会丰富到一定程度就不允许再丰富了。因此,处在重复义解读下的这一结构是具有均质性的,能与“着”共现。例(25)中的NP无法被看成是为由多个子事件构成的一个整体事件,内涵单一,不能被重复。

综上,“V着NP”表达的都是增长性持续,蕴含“越来越”的意义;而只有能与“在”共現的“A着NP”才能表达增长性持续。

本文以“A着NP”作主要谓语的句子为切入点,分析了这类句式的多种语义和结构特征。笔者认为,“A着NP”句主要表使动义,当形容词是表达情绪的形容词时,“A着NP”可以表示为动义,此外,还可以表达意动、对动等多种语义。但由于“着”的作用,整个结构表达的仍是“处于A的状态”这一核心语义。结构上,“A着NP”不需要完句手段即可完句;仅使动义“A着NP”中的“着”才能用“了”替换。通过与“V着NP”的比较发现,两类句式都有不同的语义,而使动义是共有的。同时,使动义的“V着NP”都蕴含着“越来越”这一语义,即为增长性持续;而使动义的“A着NP”只有一部分为增长性持续。

参考文献:

[1]宛新政.试论现代汉语使动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2]崔树帜.现代汉语形转使动词的句法语义考察[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郭锐.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时间参照及其句法后果[J].世界汉语教学,2015,(4).

[4]Tsai,W.T.Dylan.Tense Anchoring in Chinese[J].Lingua,2008,(5).

[5]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续性语义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A Zhe(着)NP” and “V Zhe(着)NP”

Zhou Jinlei

(School of Liberal Arts,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4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sentences with “A zhe(着)NP” as the main predicat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points out that “A zhe(着)NP” mainly expresses the causative meaning, and it can also expresses many other meanings. Structurally, “A zhe(着) NP” does not need completion means to complete a sentence; only “zhe(着)” in causative structure can be replaced by “le(了)”. Compared with “V zhe(着) NP” , it i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se two types of sentence patterns have different semantics, they both have causative meaning. However, the“V zhe(着)NP” of the causative meaning shows continuous growth, while only a part of the “A zhe(着)NP” shows continuous growth.

Key words:“A zhe(着)NP”;“V zhe(着) NP”;causative meaning;homogeneity;increment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