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免疫学指标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检测应用研究

2020-04-09马亚鹏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2期
关键词:乙肝患者乙型肝炎肝功能

马亚鹏

摘要:目的: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其在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研究需要,将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A组32例慢性乙肝患者,B组20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细胞癌患者,将同期我院健康检查中诊断为HBsAb阴性的体检者45例作为D组。对四组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免疫学检测,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在肝功能和炎性指标方面比较,A、B、c三组的AST、TBil、ALT、IL-27水平都比D组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B组IL-27水平与AST和TBil指标呈正相关,A组IL-27水平与TBil呈正相关,C组IL-27水平与AST正相关。结论:IL-27是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最为显著的临床指标,通过对其进行监测,可以显示患者的肝脏炎性损伤程度,能够作为临床指标检测标准和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慢陛感染,临床免疫学指标,IL-27

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志码:A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于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影响而产生的肝脏系统损伤疾病。这种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是由HBv病毒-经过母婴、血液或者性接触以及破损的皮肤黏膜进行传播。尤其是母婴传播,新生儿一旦受到病毒感染,有90%以上的几率成为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的早期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疲惫、发热或者失眠等,还会出现恶心、腹胀等现象。发现有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肝脏穿刺病理检查是诊断乙肝患者病情轻重的金标准,但是这种有创性检查,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乙肝患者的临床免疫学指标进行研究,可以反应其体内病毒慢性感染的程度。本研究对63例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临床免疫学指标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检测上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将2017年3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A组32例慢性乙肝患者,B组20例肝硬化患者,c组11例肝细胞癌患者,将同期我院健康检查中诊断为HBsAb阴性的体检者45例作为D组。其中,乙肝患者,在性别方面,男女比例为6:5,在年龄方面,其范围为10-70岁,中位(38.46±10.36)岁。健康体检者,男女比例为1:1,年龄12-72岁,中位(36.63±7.89)岁。诊断标准:A、B、c三组乙肝患者经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确诊为乙型肝炎。且遵循慢性乙肝分类标准进行AsT分级。入选标准: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时间在6个月以上;AsT在5倍正常值上限以下。未进行抗病毒治疗。排除标准:合并酒精肝、脂肪肝、全身免疫性肝病或者嗜肝病毒感染患者。3个月内服用甘草酸制剂或者五味子等降酶药物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入组的乙肝患者进行肝脏穿刺。超声定位下,使用活检穿刺方式,进行取材。穿刺组织在1-1.5 cm,保存在10%的福尔马林液体中,使用石蜡包埋,将病理切片进行染色,由病理阅片师进行确诊。

与清晨8点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将血清分离后置于52%的环境中保存,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27水平进行监测。对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ALT(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

1.3观察指标

(1)对比A、B、C三组与D组的AST、TBil、ALT和IL-27水平;(2)找出A、B、C三组患者的IL-27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联系。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组研究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后,将数据进行统一计算。使用(x±s)、t值以及百分率和卡方进行组间对比计算。当P<0.05,组间比较存在差异。

2结果

2.1A、B、C三组与D组的AST、YBil、ALT和11-27水平比较

A、B、C三组的肝功能指标AST、TBil、ALT和炎性指标IL-27水平都比D组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A、B、C三组患者的11-27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联系

B组IL-27水平与AST和TBil指标呈正相关,A组IL-27水平与TBil呈正相关,C组IL-27水平与AST正相关。

3讨论

乙肝病毒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疾病。这种疾病患者最初可能为乙肝病毒携带者,随着病情的发展,成为慢性乙肝,逐渐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癌。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家族遗传、母婴、血液、性接触等因素造成的感染有关。临床上的抗病毒药物,具有较高的病毒抑制作用,但是始终难以完全消除HBV病毒,使患者痊愈。这种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对药物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这也为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研究显示,抑制乙肝病毒的免疫耐受程度是治愈乙肝的关键。乙肝患者体内的T细胞出现异常,可能是导致乙肝慢性感染的发病机制,通过对乙肝病毒T细胞的免疫应答作用进行调节,可以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IL-27是IL-6家族中的成员,这种物质是P28亚基和EB病毒诱导基因组成的异二聚体。它在促进T细胞繁殖,并促使其向Thl细胞分化方面发挥了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NK细胞IFN-y的表达,抑制Th2细胞的增殖。并将Th2细胞的免疫应答作用进行抑制。由此可见,IL-27可以从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对Thl细胞的免疫应答进行促进。Thl细胞亚群可以促进细胞免疫反应,通过增强CD8+T细胞的活性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由于在清除肝细胞病毒时,肝脏的炎性反应会随之加重,导致肝细胞受损,这就是为什么乙肝病毒感染会造成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并且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肝脏会出现纤维化或者肝硬化等反应。

通过对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发现,乙肝患者的AST、TBil、ALT和IL-27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其各项指标水平也明显不同,这些指标可以作为评价乙肝患者肝损伤程度的指标。AST是检验乙肝患者肝损伤的最敏感检查指标,通过其临床检测值,可以观察患者肝功能异常情况以及肝细胞损伤状况,也能够反应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对患者的血清变化进行观测,可以对其机体免疫应答水平和病情进展程度进行了解。同时也能够对抗病毒治療中的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显示,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IL-27水平可以作为检测乙肝病毒慢性感染患者的炎症程度,对肝脏损伤状况进行显示。同时,也可以作为机体免疫应答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中,采用45例健康体检者和63例乙肝患者作为对比,对其肝功能指标和炎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肝功能和炎性指标方面比较,A、B、C三组的AST、TBil、ALT、IL-27水平都比D组高,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B组IL-27水平与AST和TBil指标呈正相关,A组IL-27水平与TBil呈正相关,C组IL-27水平与AST正相关。表明IL-27是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最为显著的临床指标,通过对其进行监测,可以显示患者的肝脏炎性损伤程度,能够作为临床指标检测标准和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通过与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可以对患者肝功能状况作出诊断,并作为临床免疫学检测的重要内容,为乙肝慢性病毒感染状况作出准确的判断。

AST、TBil、ALT等肝功能指标是反应乙肝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对这些指标进行检验,可以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出评估。并结合炎性指标IL-27水平对患者的炎症反应进行评价,可以对患者的慢性病毒感染情况进行评估。使用抗病毒和抗感染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与肝脏穿刺病理检查相比,临床免疫学检测具有无创、对患者机体伤害小、操作简单且结果准确等特点,可以作为临床检验乙肝患者病毒感染程度的检测依据。比肝脏穿刺的适应范围更广。这种检测方式为患者带来的痛苦少,还可以对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猜你喜欢

乙肝患者乙型肝炎肝功能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
乙肝五项检验结果临床价值分析
心理护理对乙肝病患者作用研究
下期要目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