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形矫治青少年骨性II类错合畸形临床研究

2020-04-09曾惠玲周力

甘肃科技纵横 2020年2期
关键词:矫治器前导前牙

曾惠玲 周力

摘要:目的:观察无托槽透明隐形矫治器矫治青少年骨性Ⅱ类的临床应用,结合头影测量分析和统计学数据分析,为隐形矫治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透明隐形矫治器A6矫治,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治器Twin-Block矫治。结果隐形矫治可在三维方向上控制牙一合-N骨:在矢状向前导释放下颌,同时利用下颌前导的力量向后抑制上颌骨的发育;在水平向上颌横向扩弓的同时排齐整平牙列;在垂直向前导下颌后打开前牙覆合,后期合垫实现自动降低、逐渐变薄,后牙逐渐建立咬合。结论:隐形矫治青少年骨性Ⅱ類错合畸形能够达到传统矫治的同等效果,矫治后患者上下颌骨间关系、覆合覆盖及软组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在患者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矫治。

关键词:无托槽透明隐形矫治器,传统矫治器,隐形矫治,青少年骨性II类错合畸形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采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取数字化牙颌模型,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制作出一系列可摘的透明矫治器(cA),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按顺序佩戴,实现牙齿的有效移动,完成错合畸形的矫治。因其精准、高效及疗效可预测性等特点,逐渐受到了正畸医生的青睐,同时因其美观、舒适、便捷等特点,受到各类错合畸形患者的认可。随着生存环境的提升,食物结构的改变,龋病居高不下,颌骨肌肉退化,错合畸形发病率逐年增加,安氏II类错合畸形是青少年牙颌面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错合畸形,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之一是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即前牙深覆合和深覆盖,这一症状是青少年患者及家属主诉要求解决的首要问题。深覆合形成机制是上下牙弓及上下颌骨在垂直方向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牙与颌骨高度发育不调,前牙区牙及牙槽高度发育过度,后牙区牙及牙槽高度发育不足。深覆盖形成机制是上下牙弓及上下颌骨在水平方向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上牙弓或上颌骨长度发育过度或位置靠前,下牙弓或下颌骨长度发育不足或位置靠后。采用无托槽透明隐形矫治器矫治青少年骨性II类错合畸形,为上下颌骨的正常发育创造良好的功能环境,改善口一颌一面的功能协调,减轻错合畸形的严重程度,简化错合畸形的复杂程度,有利于髁突与关节窝的改建。既能获得青少年的良好配合,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医院正畸科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接受矫治的青少年骨性II类错合畸形的患者中选择30例,女孩平均年龄8岁,男孩平均年龄10岁。混合牙列,第二乳磨牙未替换。

1.2研究方法

正畸前常规取模,照相,拍片,化验,采集患者原始信息资料。经面相分析、口内咬合分析、头影测量分析、面部软组织分析、气道分析等综合分析后,制定矫治方案。根据患者及家属的要求选择不同的矫治器,按矫治器来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透明隐形矫治器A6矫治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矫治器Twin-Block矫治15例。观察组患者矫治方法及步骤:口腔激光扫描;上传患者面相、曲面断层片、头颅侧位片;取模;咬合重建;佩戴保持器;佩戴时代天使公司定制的无托槽透明隐形矫治器A615—20步,2个月复诊一次;视一期矫治的结果而定,进行追加矫治器精细调整咬合;矫治结束后保持。对照组治疗方法:一期矫治包括取模;咬合重建;佩戴口口公司制作的Twin-Block双板矫治器8-12个月,每月复诊;保持后进人二期治疗。

2结果

隐形矫治可在三维方向上控制牙一合一颌骨,在矢状向前导释放下颌,同时利用下颌前导的力量向后抑制上颌骨的发育;在水平向上颌横向扩弓的同时排齐整平牙列;在垂直向前导下颌后打开前牙覆合,减小前牙覆盖;后期合垫实现自动降低、逐渐变薄,后牙逐渐建立咬合。矫治结束后患者面型突度改善,建立前牙正常覆合覆盖,调整尖牙及磨牙咬合关系达中性关系,能达到传统矫治的同等效果,并且在患者依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矫治。

2.1无托槽隐形矫治器A6矫治前后模型测量及头影测量数据分析

表1分析结果显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A6矫治前后在矢状方向上SNB角度增大,ANB角度减小,Wits值减小,U1-SN角度减小,UL-EP距离减小,L1-NB角度增大,UL-EP距离减小,表示在矢状向前导释放下颌,使颏点位置前移,同时利用下颌前导的力量向后抑制上颌骨的发育。在垂直方向上S-GO/ANS-ME比值减小,GO-CO长度增大,表示垂直向髁突高度有所增加,打开前牙覆合。在水平向上尖牙宽度增大,双尖牙间宽度增大,磨牙间宽度增大,表示在水平方向上颌横向扩弓,牙弓宽度增加。

2.2传统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前后模型及头影测量数据分析

表2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矫治器Twin-Block矫治前后在矢状方向上SNB角度增大,ANB角度减小,Wits值减小,L1-NB角度增大,LL-EP距离减小,U1-SN角度减小,UL-EP距离减小,表示矢状向颏点位置前移,引导下颌向前同时利用下颌前导的力量向后抑制上颌骨的发育。在垂直方向上S-GO/ANS-ME比值减小,GO-CO长度增大,表示垂直向髁突高度增加,前牙覆合打开。在水平方向上尖牙间宽度增大,前磨牙问宽度增大,磨牙间宽度增大,表示水平向上颌横向扩弓。牙弓宽度增加。

2.3无托槽隐形矫治器A6与传统矫治器Twin-Block组间患者满意度分析

表3分析结果显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A6矫治器更美观,更舒适,更容易被患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接受,因此患者依从性更好。

3结论

隐形矫治青少年骨性II类错合畸形,患者上唇突度有明显变化,面下1,3高度明显增加,颏前点位置前移显著,下颌长度及髁突高度均有所增加。患者上下颌骨间关系、覆合覆盖及软组织均有明显改善,能够达到传统矫治器Twin-Block矫治的同等效果,并且因其美观、舒适、便捷、卫生等特点,在患者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矫治器。

4讨论

无托槽透明隐形矫治开启功能矫治技术跨人数字化模式。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调整骨性畸形的同时,完成错位牙的排齐及咬合重建,将传统的矫形矫治治疗合二为一。(2)对患者而言,矫治器舒适美观,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增强了患者的自信。(3)对医生而言,方便简洁,通过激光扫描,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矫治器,合垫可自动降低,临床操作更加简单。

隐形矫治在三维方向上控制牙一合一颌骨:(1)在矢状向,去除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因势利导,引导下颌位置前移。隐形矫治的同时借此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错合矫治领域。(2)在垂直向,合理控制垂直向生长,减少后牙伸长,避免下颌顺时针旋转。(3)在水平向,早期干预,协调牙弓宽度,利用牙弓发育潜力得到更多的骨性扩弓效应。

目前隐形矫治技术的临床应用超前于基础研究,所以隐形矫治的应用及评价还需要临床、基础及流行病学的研究支持。随着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更新,隐形矫治技术在临床应用会越来越普及。

猜你喜欢

矫治器前导前牙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的效果探讨
正畸患者如何刷牙
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口腔矫治器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使用上颌合垫附前牙区螺旋扩大器式活动矫正器解除乳前牙反合病例一列
不同厚度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应变力学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