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中成分输血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2020-04-09邱玉华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血浆红细胞制剂

邱玉华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209-01

成分输血是临床上根据患者的不同用血需求有选择性的对患者进行成分输注,成分输血的优点不仅仅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能够通过成分分离手段,直取患者所需,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节省医疗成本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随着成分输血在手术中的广泛应用,输血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护理和不良反应情况等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手术室中成分输血的方法

手术室中对术中患者进行成分输血的方法和护理都必须安排具有专业操作手法和娴熟输注经验的医护人员进行,这不仅关系到血液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对手术的最终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要想保证手术进行的顺利和手术成功,输注手法及其护理是其中的基础性环节。首先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成分输血,输血时严格执行输血制度,认真检查血液制品的质量、有效期、和输血器的完整性,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剂量等。比如血小板制品中如果含有Rh阳性红细胞,错误输注会导致Rh阴性的患者发生过敏,严重甚至会产生生命危险。其次,在输注的时候要选择适当的输注器材,例如输注血小板的时候要使用双针头输血器,如果输血器发生阻塞,及时处理并更换新的输血器,保证输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还要注意输注过程中不得离开,要一边输注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是否出现荨麻疹等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成分输血也要选取适宜的速度,虽然输注速度越快越好,但是也要以患者的耐受作為根本标准,输血前15分钟滴速要慢,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可调整滴速为100滴或遵医嘱调整滴速。最后,患者输注结束后需要做好创口的清理,并及时对相关医疗器具进行冲洗、消毒等处理。

二、不同成分输注的注意事项

(一)血浆成分输注。

血浆成分是一种半透明,且呈现淡黄色的液体,主要是经过37℃水域恒温溶解后产生,血浆融化后为保持疗效,必须在两个小时内完成输注工作,并且需要注意血浆存放温度,不能超过两个小时内在低于10℃的环境中,这样会导致血浆中的不稳定因子失去活性、蛋白质变性等,严重会导致患者输注后发生不良反应,影响手术结果。

(二)红细胞制剂输注。

红细胞制剂输注是临床手术室最常用的成本输血,从输血科领取之后的红细胞制剂必须尽快输注,不能自行保存,也不能因为红细胞的血液粘稠而擅自添加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或者其他的药物,这样会导致红细胞变质。在常温下进行红细胞制剂输注和血浆成分一样不得超过两个小时,而红细胞制剂的输注则需要在24小时内输注完毕,成分输注的时效性限制除了保证血液的作用能够保持最佳,也是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引发患者的不适。红细胞制剂的输注要注意不要选择粗大的针头,输注过程中保持先快后慢的速度,确定患者耐受且没有发生其他不良反应的时候再根据医嘱调整输注的速度,密切巡视观察患者情况,避免因红细胞制剂粘稠、温度过低等原因发生阻塞。

(三)血小板成分输注。

浓缩的血小板成分是肉眼可见十分均匀的混悬液,血小板是成分输注中较为珍贵的血液资源,也是受外界环境影响最大的血液成分,医护人员要注意从输血科领取的时候保持动作的缓慢和轻柔,以此尽量保持血小板成分的稳定。这是因为激烈的震荡会导致血小板成分发生不可逆转的聚集和破坏,导致血小板变质,功能丧失,无法为患者提供治疗作用。

(四)冷沉淀输注。

冷沉淀是指血浆冷沉淀中含有Ⅷ因子及纤维蛋白原。所以冷沉淀一般情况下可见细微的蛋白颗粒,相对比较澄清且略带乳光。但医护人员在输注之前要对冷沉淀液体进行检查,如果冷沉淀中有大量可见的不容物,就不宜用于输注,冷沉淀需要在两个小时内输注完毕,且输注的速度需要取决于患者的心肺功能和心输出量,以手术室患者的最大耐受量为最佳。

三、成分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

(一)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是成分输血中比较容易导致的问题,这主要受到手术室患者的身体素质和体质的影响,输血过程中产生过敏反应包括了皮肤瘙痒、皮肤红肿、荨麻疹、和面部颈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发生过敏,必须立刻上报主治医生进行处理,及时减慢输血的速度,按照医生的安排合理使用抗敏药物。如果过敏情况严重,发生面部苍白、呼吸不畅、脉搏细速等问题,要立刻停止输血,并及时皮下注射适量的肾上腺素,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随时准备抢救,如患者出现窒息或昏迷,要立刻进行气管插管进行高流量吸氧。

(二)发热反应。

输血进行的前半个小时内,患者如果出现某些畏寒症状,这可能是会出现发热反应的前兆,此时医护人员要及时调整输血速度,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如果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寒颤等情况,要立刻停止输血,加强患者足部保暖,同时测量患者的心律、血压、保持静脉通畅,充分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如患者体温超过40℃,医护人员要利用物理降温和化学降温两种方式结合进行护理,同时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患者的体温,做好相关的记录。对于呕吐、出汗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被褥,保持患者的干净卫生。同时加强患者补水,防止出现虚脱。

(三)溶血反应。

头部胀痛、心前区压迫和腰背疼痛是出现溶血反应的高危预警信号,此时应该立即停止输血,做好肾区热敷,并同时采集患者的新鲜血样送至输血科进行复检。如果患者的血压急剧下降且呼吸急促,要快速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防止溶血反应和发热反应一起发生。并根据主治医生的嘱咐,及时用药,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尿量,如已发生肾衰竭,要限制患者如水量,避免肾衰引发患者的死亡。

(四)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由于输血过程操作不当或者血液制品质量出现问题导致的,如果成分血液受到细菌感染,在输注15ml左右患者就会感到强烈的不适感,此时应立刻停止输血,并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律,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防止患者出现休克,要保持静脉通畅,同时进行利尿、抗休克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也是处理细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血浆红细胞制剂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对肾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意义
FAO/WHO农药固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一)
2016中国农药制剂销售50强企业榜
逼中小学生卖血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