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杠杆定位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20-04-09金理柜龚兆阳胡思进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金理柜 龚兆阳 胡思进

【摘要】

目的:观察杠杆定位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杠杆定位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对照组予以杠杆定位手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JOA(腰痛评分标准量表)、VAS(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杠杆定位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腰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杠杆定位手法;四维牵引

【中图分类号】

R49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2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多发疾病,患者主要表现出腰疼、坐骨神经痛等症状[1~2]。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病人数逐渐增多,且趋于年轻化,而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種特殊类型,较难治愈,且极易复发。相关研究报道显示,80%的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因此,多数患者选择非手术治疗[3]。本次研究,对我院患者均应用到非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7~80岁,平均(43.67±6.98)岁;对照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8~80岁,平均(43.71±6.95)岁。两组一般资料分布均衡(P>0.05)。

1.2入选和排除标准(1)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依据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临床骨科学》中有关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②年龄均在18~80岁范围内。③病程均<5年。④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及不愿配合接受治疗者。②其他腰腿部的软组织损伤、坐骨神经炎等患者。③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心脑血管、肝、肺、肾、血液疾病和其他危及生命的疾病者。④合并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骨折者。⑤有腰椎手术史及有其它手术指征者。

1.3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四维牵引治疗。首先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于四维整脊牵引仪上,将上半身使用环套过其腋下,双下肢牵引带束于其膝关节上下端,再使用升降板将下半身托起,胸下段使其上半身呈25~45°,调整牵引仪,指导患者双下肢缓慢升起,使其下肢与下半身呈悬吊状,再将托板放至离下肢约30cm处,以下腹部离开托板为宜。下肢与牵引床的角度应依据患者腰椎曲度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力支点作用在患者胸腰枢纽关节处,牵引时间为30min,牵引重要为20kg,以患者耐受力为度,每日进行一次。牵引结束放下身体时托板角度为10~15°,平卧休息同等时间后,即可离床,不间断治疗15天为一疗程,持续治疗一疗程。

治疗组实施杠杆定位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杠杆定位手法干预治疗,四维牵引治疗操作方法及疗程均同治疗组一致。杠杆定位手法:患者使用一维调曲牵引30min后,应用杠杆定位整复手法,根据患者的突出部位进行定位,操作者应用双臂形成对角杠杆原理,使用右手肘部鹰嘴定位着力作用于患者患椎处,两手将患者两踝关节握紧,通过力量臂,使腰椎产生过伸屈运动,治疗途中,患者采取俯卧张口位,叮嘱患者不能切勿屏气,操作者着力定位应用杠杆手法时,指导患者呼气,手法结束时吸气,一呼一吸,医患之间密切配合,连续重复操作3次,操作结束后,使用护腰带在患者腰部进行捆绑固定,叮嘱患者卧床休息5d,卧床期间间隔一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次(5天)为一疗程,先行杠杆定位手法治疗一疗程后,再联合四维调曲法牵引10天。

1.4疗效判定/观察指标(1)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主要分为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级,计算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X100%。治愈:患者症状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直腿抬高实验超过70°。显效:患者症状大部分消失,偶有轻微腰臀部疼痛,直腿抬高实验超过45°。好转: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直腿抬高实验较治疗前增加30°。无效:患者症状无变化。

(2)观察治疗前后两组JOA、VAS评分。JOA为腰痛评分标准量表,对腰腿痛患者的疗效进行客观评定。其主要分为主观症状(9分)、临床体征(6分)、日常活动受限度(ADL)三项,最高分为29分,最低分为0分,分值高低与其功能障碍程度呈反比。VAS即视觉模拟疼痛量表,综合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满分为10分,分值高低与其疼痛程度成正比。

1.5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2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t检验、x2对比,P<0.05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JOA、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JOA、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JOA、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为骨伤科常见疾病,患者主要表现出腰痛、坐骨神经痛等典型症状,给患者带去极度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针对其治疗,手术治疗以及非手术治疗较为常见,但由于经非手术治疗其基本能使病情得到控制,且可治愈,因此,多数患者常应用到这一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非手术治疗中,较为常用的为腰椎牵引、推拿疗法、针灸、药物等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中牵引治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牵大椎间隙,调整突出椎间盘组织与神经根的相对位置,起到减轻或解除突出组织对其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改善患者局部血流循环,加快炎性物质消退,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局部肌肉痉挛症状,通过局部的制动,减少患部神经根与突出物的摩擦刺激,阻止局部炎性反应恶性发展,有利于炎性反应吸收,但有關研究发现,传统的牵引治疗,其作用力受腰曲的影响,牵引作用仅达腰3、腰4椎,治疗效果有待提升[4~5]。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出现了四维牵引,较传统牵引不同是牵引了患者下肢,也就是调动了腰大肌对腰曲的内在作用力,治疗效果显著提升,本次研究对我院对照组患者应用到四维牵引治疗。为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对我院治疗组患者,在四维牵引治疗基础上,配合杠杆定位手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发现,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一使用四维牵引治疗的对照组,可见联合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JOA、VA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其腰椎功能提升效果更好,疼痛减轻更为显著。分析其原因发现,杠杆定位手法为吕立江教授所创,在临床应用广泛,其能使突出的椎间盘物质与受压神经根之间产生相对位置变化,其治疗关键为达到神经根的减压或减张,同时也符合腰椎的生理曲度及其生物学特性[6~7],但使用其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注意控制腰椎节段运动幅度及手法力强弱,避免神经根及邻近软组织受到损伤,其具有操作简便、可控等优势,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疗程较短,医疗负担较少,患者更易接受,配合四维牵引治疗,其疗效显著提升。

综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杠杆定位手法配合四维牵引治疗,能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腰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施巧云, 丁定明, 李思康. 毫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现代养生, 2019(12):133-134.

[2]刘焱, 鲍自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现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36):127-130.

[3]顾云伍,韩慧,韦以宗等.牵引斜扳整脊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测试.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1):13.

[4]赵翎惠.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三维牵引治疗及护理[J]. 华夏医学, 2019(2):128-131.

[5]王国林,李义凯等.坐位腰椎旋转手法时腰椎单位内在应力和位移的实时监测[J].中国骨伤,2007,20(3):175.

[6]施巧云, 丁定明, 李思康. 毫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J]. 现代养生, 2019(12):133-134.

[7]张健, 张为, 王亚朋,等. 腰椎经皮内镜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 中华骨科杂志, 2018, 38(16):988-995.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理疗措施及临床疗效观察
CT影像下热敏灸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观察
倒立悬吊牵引下配合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X线、CT和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价值对比分析
舒适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
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应用价值
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腰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护理配合
社区家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改良双桥运动对腰椎间盘突出腰疼的治疗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