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和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对照

2020-04-09杨加苍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杨加苍

【摘要】

目的:对照评价单纯有创呼吸机、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对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差异。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为对象,依据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列入试验组、传统组,各组24例;试验组予以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传统组予以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评比两组疗效、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出现率。结果:试验组病人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总出现率都显著低于传统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均<0.05)。结论:和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相较,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更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并能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

【关键词】COPD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有创呼吸;序贯治疗;效果对照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13-01

呼吸衰竭作为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多见的一种合并症,对于这类病人,临床常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既往多予以有创呼吸机治疗,虽能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但可诱发诸多并发症,导致总体疗效不佳。伴随呼吸机技术的持续进步与发展,临床对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已普遍采取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此文择取本院收治的48例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为对象,旨在对照评价单纯有创呼吸机、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用于上述病人中的疗效差异,详述内容如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为对象,所有病人符合COPD及Ⅱ型呼吸衰竭的相应诊断标准;有多年COPD疾病史,此次属于COPD急性发作期;临床资料齐全;排除伴其他严重合并症、呼吸机不耐受者。包括27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53-81岁,平均(67.9±11.28)岁,COPD病程3-14(8.1±2.37)年;依据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列入试验组、传统组,各组24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COPD病程等基线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病人经确诊后,均施予抗生素、止咳祛痰、雾化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心功能等一系列常规治疗并贯穿全程治疗。

传统组行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经口部行气管插管之后,连接呼吸机,起初选择辅助/控制模式,然后逐步过渡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待病人呼吸频率平稳并保持于16-20次/分钟,潮气量保持于7-8mL/kg时,提示可脱机拔管,但持续关注脱机后生命体征变化。

试验组行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一开始对病人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操作方法同于传统组,等待病人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之后,转换为面罩无创机械通气,设定为自主呼吸/时间控制模式,同时调节IPAP(从8cmH2O开始逐步往上调,直至达到病人可耐受标准),使EPAP维持于4-8cmH2O,使病人血氧饱和度>90%;结合病人病情转归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来调整呼吸机参数,逐步下调相关参数,直到脱机。

1.3评价指标和疗效標准

评比两组疗效、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出现率。疗效标准[1]:①经治疗,病人临床症状以及相关体征消除,检测实验室指标已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视为显效;②经治疗,病人临床症状以及相关体征有所改善,检测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好转,视为有效;③经治疗,病人病情及实验室指标都无显著好转,视为无效。

1.4数据分析

运用SPSS22.0软件对该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开展分类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x±s)来表示,计数数据以(n/%)来表示,计量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t检测,计数数据之间比较时通过x2检测,如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表示为P<0.05。

2结果

2.1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住院时间

试验组病人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住院时间都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试验组病人中,12例显效,11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95.83%(23/24);传统组病人中,7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75.00%(18/24);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

2.3两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出现率试验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总出现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现阶段,临床对COPD并呼吸衰竭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便是机械通气,早期行有创通气可缓解通气障碍,并通过人工气道有效引流气道的分泌物,进而达到改善呼吸肌疲劳、呼吸支持等治疗目的。不过,有创通气应用的气管导管可能导致细菌潜入病人的气管-支气管内,且沉积至肺泡,加之气道给药、呼吸机管道受污染等因素的干扰,可增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出现概率,继而加重病情。鉴于此,在保证病人病情平稳的条件下,积极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尤为关键。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正是基于此理念而研发的一种通气方法,其是在病人急性期实施有创通气治疗,待症状好转但未达到拔管标准前,改为无创通气,辅助病人改善自身呼吸功能。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关键在于合理控制肺部感染控制窗时间,及时将有创通气治疗转换为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以实现调整病人通气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目的,使整体疗效显著提升[2]。该研究指出:试验组病人的总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总出现率都显著低于传统组;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均<0.05)。此结果证实,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优越性。

综上,和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相较,有创与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用于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更好,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并能减少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建议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运溶,胡晓辉.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和单纯有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对比[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4):489-490.

[2]杨哲烽,胡梓生.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2):2055-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