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0-04-09张天宝王冬梅李方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药学教学改革

张天宝 王冬梅 李方

【摘要】

针对药学类专业高职生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特点和大专培养目标,突出药学专业特色,按照“够用、适用、实用”的原则,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师资力量、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探索对解剖生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的实践与经验。

【关键词】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药学

【中图分类号】R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4-102-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医学专业逐渐细化,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开设了药学专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应用型药学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药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关专业课程的要求,人体解剖生理学作为药学类专业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在我国大多数医药类高职院校均有开设,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专业课如病理学、药理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重要的药学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人體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人体生理学三门课程的内容。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体生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规律、原理和机制的学科;而人体解剖生理学是把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学科,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的基础,而生理功能是形态结构的运动形式,是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人体生理学的有机融合。由于该课程学时较少,知识点分布较广,课程本身名词术语繁多、且缺乏逻辑联系,生理功能的原理机制等知识较为抽象、理论性强,学生普遍反映难学难记。因此,如何在较短的学时里让这门课程变得通俗易懂,达到“够用、适用、实用”的教学目标,是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Suchomlinsky)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发挥每个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受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 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笔者一直在高职院校从事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多年,近年来我们根据药学专业特点,在该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1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模糊,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院药学、检验、康复、美容等多个专业都开设了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是将其作为一门医学公共基础课程来设置的。然而由于职业院校其本身的特点,在教学理念上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1],因此学生们认为这门课只是一门普通的基础课,而且不深人了解很难看出其跟药学专业后续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一些教师和学生甚至认为本门课程作用不大,可有可无,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学生甚至抱着60分万岁的心理,严重影响了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

1.2教材建设落后,教学内容抽象

高职院校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脱胎于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门课程。在教材建设方面,人体解剖生理学多数是将人体解剖学和人体生理学两门课程内容进行简单的拼凑、删减或叠加。没有从职业教育特点和专业岗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编制出针对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符合专业岗位需求的特色教材,因而在教材编写时很难做到将原有两门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符合药学专业岗位需求,以“够用、适用、实用”为原则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方面,仍与专业脱节,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仍以概念、名词等抽象内容为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训内容较少[2]。

1.3知识内容较多,学时相对较少

人体解剖生理学内容繁杂、知识点广泛,对生理过程的描述抽象难懂;有的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背景,一些同学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如在讲述细胞生理时会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的相关知识,在介绍细胞跨膜信号转导时会牵涉到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理论,涉及内容较多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同时,课程学时明显压缩,只有72学时,无法全面细致地详细介绍各章节知识。由于课时减少,为了不影响理论教学只好压缩实验课时,导致理论与实验比例不均,学生缺乏动手机会,影响教学效果。

1.4教学观念落后,授课方法陈旧

有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授课方法陈旧,不能根据专业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内容重点讲解。授课方式还是沿用传统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把解剖学和生理学内容应用到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高职院校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师还要兼授医疗、护理、助产、检验等专业的解剖学或者生理学课程,难以避免在不同的专业授课时都采用同一讲授模式和教学方法,缺乏专业针对性,不能根据药学类专业特点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

为了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围绕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改革。设置突出药学类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结合药学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完善师资力量,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人体解剖生理学掌握和应用能力。

2.1结合专业特色,优化教学内容

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由于存在学时较少、内容相对较多的问题,所以授课教师可在保证人体各大系统的基本解剖结构和基本生理功能完整讲述的前提下,结合专业需求,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删减。对与药物学、药理学等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应尽量突出重点、详细讲述,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如消化、泌尿、脉管、神经系统等与给药途径、药物作用、分布、转化、代谢等密切相关,应作详细讲述;而运动系统、感觉器官等可略讲或留给学生自学。肝脏参与药物的生物转化和解毒,血液循环途径是药物在人体内分布的解剖路径,交感、副交感神经的调节是降压药、平喘药、解痉药等药物的作用基础,因此这些内容在教学中要多花时间,把知识点讲解透彻[3]。再比如同样是血液章节,检验专业的教学内容要侧重于血液组成、理化性质和各类血细胞特征方面的基础理论与临床之间的联系;而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则应突出药物在血液中的运输、分布、以及酸碱度等血液理化性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等。所以,根据专业特色、优化删减授课内容,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要仔细阅读大纲,吃透教材,反复研究教学的重点内容,理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及和后续课程的关系。

2.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

解剖生理学知识点繁多、内容抽象且无逻辑性,导致该课程难学难记。这就要求我们从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创新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增加实验课教学比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1以问题为先导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兴趣的开始。以问题为先导,精心设计授课思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胃黏膜屏障和黏液一碳酸氢盐屏障时,以问题“胃可以消化吃进去的食物,在空腹时却不能消化自身,为什么?”开始,采用启发式教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动脑思考中,获取知识。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胃黏膜屏障和黏液一碳酸氢盐屏障功能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将解剖生理学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以致用。

2.2.2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系统性掌握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归纳总结知识,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给同学们科学的思维和学习记忆的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将讲授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各章容易混淆的内容,在图表中尽可能完整体现出相关知识点的异同点,图表直观易懂、一目了然,方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生理学知识点与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学、病例学)和专业课(药物学、药理学等)进行延伸和发散,前后贯通、加深理解。对于分散在各个系统部分的零碎知识点,我们通过提炼、浓缩成简单易记的口诀,朗朗上口易于理解记忆。如激素作用的特点可用八个字概括:无管、有靶、量少、效高,这样通过简单的解释可以迅速记忆,而且印象深刻[4]。

2.2.3运用多媒体使抽象内容形象化

解剖生理学内容多、课时少,特别是涉及到生理功能的机制问题更是复杂抽象,如何在较少的课时把抽象的理论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多媒体教学成了必不可少的选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多的优势,信息量大、形象直观,集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可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程不再枯燥乏味,有效地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增加了学习兴趣和信心,促进了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些生理过程过于复杂、抽象,单靠文字叙述很难理解透彻,应用多媒体动画完整展示,使生理功能的过程、原理、机制一目了然,更加立体真实,抽象的内容变得简单具体,减少了冗长的描述,学生更容易理解,节省了大量讲授时间,丰富了教学信息,提高了教学效果[5]。如在介绍突触章节时,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过程,神经递质的释放、与突触后膜的结合、引起突触后电位的过程,以及有机磷农药中毒和应用解磷定解毒的原理等,过程机制非常复杂抽象,应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形象、直观、易懂,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2.4通过实验补充和深化理论教学

重视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刻掌握,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形态学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标本,促进形象记忆。创新教学模式,提倡“学导式”教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引导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提出目的要求——学生预习查阅资料一—分组观察并讨论一—学生讲解一—教师小结、评估”的过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生理学实验部分,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和分析实验结果能力,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2.3完善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能否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会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解剖生理学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研究教学教法,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校目前的解剖生理学课程是由解剖和生理两个教研室合作来完成,虽然部分章节仍是解剖学教师上解剖学部分,生理学教师上生理学部分,但两个教研室老师互相听课、一起备课、取长补短;并学习生物化学、药理学等相关课程,制作精美教学课件;将人体形态、结构、功能的知识综合串联起来从整体观念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也避免了分科教学中出现的内容彼此重叠,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6]。

2.4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反馈

针对药学专业的学生对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不强,思想重视程度不够这种现象,我们在讲授理论内容的同时穿插一些同药理学,药物动力学相联系的例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介绍绪论时列举由于没有掌握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而导致药物滥用引起医疗事故,如非那西丁引起的数百人死于严重肾脏损害、沙利度胺(反应停)导致成千上万新生儿海豹畸形等著名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生动的实例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反馈的过程。课后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上述教改方法,力求使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解剖生理学知识对药学专业后续学习和对药学工作者的重要性,使其學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提高。“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解剖生理学教师,我们将从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入手,探索如何更好地把医学和药学融合在一起,使之与专业相关课程衔接起来,并不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刚.高职院校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4):54-55.

[2]郭青龙,王秋娟.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体会[J].药学教育,2003,19(4):34-35.

[3]周畅,张洁,李国营,等.药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解剖学研究,2008,30(2):147-149.

[4]胡鑫,龚惠红.多种教学方法在药学类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中的教改实践[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4):74-76.

[5]李宛青,邢华燕.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22(1):79-82.

[6]贾立敏,徐玉东,孔建,等.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458-460.

猜你喜欢

药学教学改革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加强西药房管理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
西药房药学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及作用分析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作用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