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击疫情话口罩

2020-04-09冯宪编辑丙丁

科学生活 2020年3期
关键词:防护服医用口罩

文/冯宪 编辑/丙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大部分被感染者都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中招”。从而继2003年SARS(非典型性肺炎)之后,再次引起人们对公共卫生防疫问题的关注。我国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治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特别是采取阻断隔离、减少公共场合密切接触和加强个人防护等手段后,患病人数显著减少,为积极医治病患,最终战胜疫魔赢得了时间,树立了必胜的信心。在个人安全防护方面,小小的口罩起到了重要作用,让人不可小觑。

一、口罩的类别

普通日用口罩

日常生活用口罩——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冬季,口罩原本是一种常见的纺织生活用品,男女老少佩戴很平常。它通常是用几层棉质纱布缝制而成,戴上后在不影响正常呼吸的前提下,起到面部保暖和抵挡风沙侵袭的作用。作为生活用品的口罩,使用的材料比较普通,棉质纱布及系带均能在市面上买到,所以民间自制自用的比例很高,而且经洗涤晾晒后,可反复佩戴,使用周期也比较长。作为生活用品的口罩还有一定阻隔空气中毫米级颗粒物或灰尘的作用。前些年,自注重生态环境、防止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需求出现后,一种通过改善用材性能,由产业化方式生产的,能够有效阻止PM2.5微小颗粒物吸入的日常生活用口罩得以问世,扩大了口罩的使用地域和人群,也体现出作为日常生活用口罩的与时俱进。

生产精密仪器时佩戴的口罩

一般防护性口罩——所谓一般防护性口罩,是指一些行业作业时相关人员需要佩戴的口罩。比如环卫工人清扫路面(防尘土吸入);饮食行业工作者在现场加工或处置食品时(防止唾液等分泌物溅入);一些在粉尘作业环境下,如矿山、纺纱、面粉加工、喷涂等岗位的工作者,在岗时为维护自身健康必须佩戴的口罩;另外,在一些特殊行业,如精密仪器加工、异常气味比较重的化工生产岗位,也需使用口罩,前者是防止操作者近距离呼吸影响到加工的精细程度,后者则是出于保护操作者自身身体健康。一般防护性口罩的材质有棉质纱布(一般层数会按不同场合需要增加或减少),也有非织造材料(即使用一些天然、化学短纤维作为基材,通过纺粘、熔喷、热轧、针刺或水刺等加工方法形成的片状材料),并会设定不同的规格,通过批量化生产,以适应更多的人群佩戴。一般防护性口罩能够起到阻隔微米级颗粒物和异味的作用,通常可以在医药用品商店及劳防用品商店选购。

专用防护性口罩——一般是指工业用防护口罩,以N95型号为代表。这种口罩原系指符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等级标准的工业用防微尘、安全防护口罩。它造型独特,中间凸起呈杯状,与人的口鼻部位十分吻合,并形成一定的过滤空间。同时,它的边缘部分与人的脸部密合程度比较高,阻挡效果突出。这种口罩通常采用经过静电纺丝技术加工后的丙纶熔喷无纺布作为滤材,微尘阻隔效能特别突出。所谓“N”是指这种口罩适合在一些非油性物质的生产场合中使用;所谓“95”是指这种口罩在使用过程中能过滤掉95%的直径为≥0.3微米的微尘。实际上“N”型口罩分为95、99、100三个等级。其微尘过滤率分别是95%、99%及99.97%。N95型口罩虽然阻隔过滤效果好,但也存在着透气性差,影响正常呼吸等方面的不足,不宜长时间佩戴。体质较差的人长时间佩戴N95型口罩,会因缺氧产生头昏、胸闷、恶心的感觉,所以开始佩戴时会有一段适应期。因此,工业专用防护性N95口罩通常会带有一个呼气阀。2003年SARS(非典型性肺炎)来袭时,情急之下迫不得已,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指定将N95型口罩作为防“非典”专用口罩,此后,医用N95型号的口罩研发成功,并进入医护领域,在此后非洲埃博拉疫情防治中发挥了保护医护人员身体健康安全的积极作用。医用N95型号的口罩与工业专用N95型号口罩的区别在于前者一般不再带有呼气阀。

工业专用防护口罩

▲ 医用口罩

医用防护性口罩——特指那些在医院、医学实验室或现场救护环境,供医护专业人员使用的口罩。医用防护性口罩通常分为一般性和专用性两大类。一般性医用口罩(平面折叠型)主要用于一般情况下的门诊、手术、患者护理及医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起到保护医护人员免受间接接触细菌感染的作用,由于细菌的体积通常是在0.009微米与0.7毫米之间,所以一般性医用口罩中间层过滤材料的阻隔效果,应当保持在可抵挡微米级物体的水平;专用性医护口罩(罩杯型)主要用于救治病毒性感染患者的特殊场合,起到保护医护人员免受通过喷射、溅洒以及直接接触病毒被感染的作用。而由于病毒体积的大小一般在50纳米到100纳米之间(1纳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所以防病毒感染型口罩中间层过滤材料的阻隔效果,必须保持在可抵挡住纳米级物体吸入的水平,同时还必须讲究与人的面部相关部位的严丝合缝的密闭效果,才能起到防病毒的效果。现代医用防护性口罩多采用聚丙烯非织造材料制作,且自动化生产技术已十分成熟,批量生产能力强,故以使用一次即弃的方式居多。

二、口罩防病毒的原理及功效

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的主要方式是以患病者打喷嚏或咳嗽产生飞沫,在所处环境空间中弥漫开来,通过口鼻等呼吸器官及眼睛黏膜部位,导致密切或近距离接触者被感染,所以佩戴口罩便成为了一种最简便、有效的阻隔防护方式。利用口罩防病毒视对象和场合会有所不同:对于患病者而言,通过佩戴一般性医用口罩,能够起到缓冲病毒扩散的效果,因为有了口罩的阻挡,带有病毒的飞沫不可能再肆无忌惮地在空气中蔓延,污染空间和距离都会明显减小;对于健康人群或无症状人群,在与他人近距离或密切接触的各类环境中,通过佩戴一般性医用口罩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有利,既可防止外部病毒的侵入,也能防止潜在的病毒对外部空间和他人的污染,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与人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因此对于公众而言,要纠正以往“只有患病者才带口罩”的观念,在这样的非常时期,通过人人戴口罩防护来体现一种公共道德责任意识,因为防止“疫”情扩散,确保一方平安,人人有责;而对于专业医护人员来说,由于所处环境和岗位特殊,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且所处医疗救护环境或空间是病毒产生密度最高的地方,故需要通过佩戴专用性医护口罩,加上配套使用防护服、护目镜等其他专防物品,达到严丝合缝、百密而无一疏的防护效果,确保工作时自身不被病毒感染。当然,对于战斗在抗疫最前线的医护工作者而言,戴口罩只是一种最基础性的防护措施。

三、加大管控和科技攻关力度,努力消除口罩使用的“短板”问题

由于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突然,传播面广,短时间内涉病人群激增,涉病地区扩大,因此各地一度出现了医用防护口罩及防护服等物品供应不足的现象,所以,有必要将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列为一种“战略储备”物资,通过加强计划生产,形成一定的储备量,以应对突发性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的需求,要争取达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储备水准。因为从2003年的“非典”(SARS)、2008年的“禽流感”、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到今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短短的17年中,我们已经经历了多种涉及呼吸系统,会造成严重健康危害、危及生命的病毒性感染和传播的公共卫生事件,谁也不能保证今后不再会遇到类似的疾病出现与传播。

另外,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后,一次性医用口罩和防护服使用后废弃数量激增,在废弃物集中处理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较大压力和隐患。因此,需要有关部门与行业,积极组织产学研方面的力量合力攻关,利用纳米技术、新型过滤材料和抗病毒灭活材料,多研发一些耐用性强、易维护、可重复使用的医用防护口罩和防护服,以期达到提高使用周期,减少短时间发生废弃物数量激增,减轻环境保护压力的目的。

战“疫”必胜!

猜你喜欢

防护服医用口罩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75%医用酒精
戴口罩的苦与乐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雾霾口罩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