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有条红旗渠

2020-04-08申喜山申晓宇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20年2期
关键词:林州水情红旗渠

申喜山 申晓宇

(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翻开林州市志,水给了林州最深最疼的记忆,自明正统元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 年的514 a,林州曾发生旱灾100 余年次,大旱绝收30 余年次,人相食这个惊心动魄的字眼出现了5 a,为彻底改变林州市干旱缺水的贫困面貌,20 世纪60 年代,中国林州的十万开山者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削平1 250 座山头,凿通211 个隧洞,架设152 座渡槽,建成了长达1 500 km 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红旗渠,它像一条蓝色飘带缠绕在太行山腰,其工程之艰巨、美学价值之高、堪称人间奇迹,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红旗渠先后荣获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水利风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5A级旅游区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每年有百余万人走进红旗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特色水情教育,唤醒全民节水和水环境保护意识。

1 与三大讲堂完美结合,不断弘扬红旗渠精神

针对党员干部、企事业团体人群,设立红色大讲堂、廉政大讲堂、劳模大讲堂,不断完善理论教学,突出体验教学,依托可触、可见、可悟的红旗渠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前来培训的广大党员干部、企事业职工,参与当年修渠的劳模现场讲述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历程,水利专家对照模盘、实物讲述当时条件下修渠的难度和施工技术,红旗渠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具体,达到了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激发创业热情、传播红色精神正能量的目的。

2 与红旗渠研学相结合,拓展水情教育内涵

在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同时,红旗渠编制《红旗渠研学旅行专项规划》及小初高研学课本,突出研学旅行“十个一”实践活动,将当一次红旗渠讲解员、看一场红旗渠电影、走一次千里长渠、推一把独轮车、抡一回开山锤、抬一次太行石、吃一次民工餐、看一场凌空除险表演、唱一首红旗渠歌曲、开一次水情教育主题班会的“十个一”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开展研学十个一活动,感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3 与水利科普相结合,大力普及水情知识

在红旗渠纪念馆专门设立了中华水利科普展示园区,将红旗渠分水枢纽工程与李冰凿离堆、孙叔敖开芍陂、西门豹治邺、坎儿井、鱼鳞大石塘、耕织图等治水名人、典故与红旗渠精神紧密结合,营造了再现历史、触摸历史、穿越历史、对话历史的效果与氛围,从而使人们深刻感悟红旗渠精神,不忘昨天的苦难历史,不负今天的使命重托,让学员能够了解更多的水情知识。

4 与实景表演紧密结合,增强体验互动感

在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虎口崖景点,再现当年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等现场表演,从缺水、盼水、引水、通水的真实场景表演中体会到当年修建红旗渠的艰辛和红旗渠水的来之不易。

5 与十水言歌相结合,强化节水护水意识

红旗渠的总设计师带领十万大军修建红旗渠的原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在红旗渠通水纪念日专门为林州人民题写十水言歌,告诫林州人民祖祖辈辈永远不要忘记那段激情难忘的修渠岁月,不要忘记缺水的苦难历史。同时让广大学员通过十水言歌对红旗渠精神有更全面的了解。

十水言歌

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红旗渠引来漳河水,

水库畜住了山谷水,红旗渠灌满了库池水,

浇地渠库池齐放水,一渠水可顶两渠水,

平整土地合理浇水,大家都来节约用水,

关键是保好渠管好水,林州就不再愁缺水。

——林州市委书记杨贵

红旗渠因水而建,因水而成,更因水而享誉海内外。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红旗渠将始终以坚持节水优先,为己任,立足水利管理,突出水情教育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持续推进节水意识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林州水情红旗渠
曹新刚
弘扬红旗渠精神 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
红旗渠水为何会“自流”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水情检测系统装置
甜水情
迷情大丽花
24小时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丽花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千载空灵岸 悠悠湘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