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跨径双主梁形式钢板组合梁截面优化设计

2020-04-08张冠华李文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3期
关键词:钢量梁桥跨径

张冠华, 李文全, 姜 旭

(1.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 110000; 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 200092)

钢-混组合梁桥因其具有自重轻、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施工便捷等优点[1-4],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过去,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钢材产能制约,中国钢结构桥梁主要用于特大跨径[5-6],在中小跨径桥梁领域中的应用很少。

近年来,随着钢铁产能的不断提高和钢结构桥梁建设技术的持续进步,中国已经具备推广钢结构桥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同时钢铁产能过剩、钢材价格下降,为推进钢结构桥梁建设、提升公路桥梁建设品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7-10]。

钢-混组合梁桥具有优异的结构性能,结合预制拼装技术,能够有效实现中小跨径桥梁建设的工厂化、标准化及信息化[11]。但是,目前中国尚未推出中小跨径组合梁桥标准图集,限制了组合梁的推广及其施工便捷性能的发挥。因此,通过对典型跨径中小钢板组合桥梁合理梁高及板件配置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小跨径组合梁桥设计标准及通用图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1 背景工程

跨径5×30 m的组合梁桥钢主梁采用Q390工字形直腹板钢梁,双主梁间距8 m,主梁间采用横梁加强横向联系,桥面板采用C40现浇混凝土。以其中5×30 m的钢混组合连续梁为主要研究对象,其钢梁高度为1.65 m,上翼缘宽800 mm、厚度25~32 mm,下翼缘宽800 mm、厚度32~54 mm,腹板厚度分为14~22 mm,腹板设置竖向加劲肋。混凝土桥面板宽度为12.5 m,在腹板中心线上方厚度为35 cm,跨中厚度为25~35 cm,翼缘悬臂端部为18 cm。剪力钉与砼形成合成桥面板,整体受力。

跨径5×35 m的组合梁桥桥面宽度为净宽9 m,防撞墙0.5 m,桥面全宽10 m。上部结构为双主梁钢板组合梁,主梁间距为6 m,主梁间采用横梁加强横向联系。钢主梁采用Q345工字形直腹板钢梁,梁高1.9 m,上翼缘宽700 mm、厚度20~40 mm,下翼缘宽900 mm、厚度28~50 mm,腹板厚度分为24、20、16 mm,腹板设置竖向加劲肋。桥面板采用纵向分段、横向全宽变截面预制板,纵向节段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湿接缝连接。桥面板在腹板中心线上方厚度为35 cm,跨中厚度为27~35 cm,翼缘悬臂端部为20 cm。桥面板通过剪力钉群与钢主梁结合。

2 有限元计算模型

2.1 有限元模型

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梁-实体模型,其中钢结构板件采用BEAM188梁单元模拟,混凝土板采用SOLID185实体单元模拟,钢梁与混凝土之间的剪力钉采用COMBIN14弹簧单元模拟。钢材容重为78.5 kN/m3,弹性模量为2.06×105MPa,泊松比为0.3,线膨胀系数为1.2×10-5;混凝土容重为26 kN/m3,泊松比0.2,线膨胀系数为1.0×10-5,C40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25×104MPa,C50混凝土弹性模量为3.45×104MPa。剪力钉的抗剪刚度为4.2×105kN/m,抗拉刚度为2.5×107kN/m。钢梁及混凝土节段有限元模型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为便于后文的描述,对结构支点及分跨进行编号,如图3所示。

图1 钢梁节段有限元模型

图2 混凝土板节段有限元模型

图3 结构支点及分跨编号

2.2 荷载及作用

考虑一期恒载、二期恒载、收缩徐变、不均匀沉降、温度效应、车辆荷载等多种荷载或作用,并按规范进行荷载组合。

验算时主要考虑跨中和中支点两处最不利截面,且由于沿纵桥向为对称结构,因此仅需对半桥进行验算。验算时不同梁段采用不同截面尺寸,分析时取相对应关键截面结果(图4、图5)。

图4 5×30 m组合梁桥关键截面位置及编号

图5 5×35 m组合梁桥关键截面位置及编号

2.2.1 恒载

为充分考虑施工过程对组合截面应力形成的影响,计算一期恒载时采用生死单元法模拟施工过程,其中,钢梁的自重通过施加惯性荷载由模型自动引入,故钢的材料密度取78.5 kN/m3;混凝土的自重通过在钢梁上翼缘施加面荷载手动引入,故混凝土的材料密度取0。按桥梁的施工顺序依次激活相应构件及荷载。二期恒载包括桥面铺装及栏杆重。

2.2.2 徐变收缩

根据《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11.1.3节第5条规定,采用折减后的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混凝土徐变影响。

由于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同时作用于组合梁,故计算收缩效应产生的内力时,要同时考虑徐变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折减以及收缩作用,其中收缩可通过等效为温度荷载引入模型。

2.2.3 基础变位

桥墩基础不均匀沉降按10 mm考虑。分别考虑各关键截面的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沉降组合,沉降工况如表1所示。

表1 支座沉降工况

注:工况编号中“SE”代表支座沉降,SE-1~SE-5代表不同支座沉降的5种组合情况。

2.2.4 温度荷载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相关规定,温度荷载考虑均匀温度作用和梯度温度作用,分别有以下4种情况:①整体升温;②整体降温;③竖向梯度升温T1=14 ℃、T2=5.5 ℃(图6);④竖向梯度降温,为竖向温度升温乘以-0.5。

A为混凝土结构,当梁高H小于400 mm时,A=H-100(单位:mm);梁高H大于或等于400 mm时,A=300 mm;带混凝土桥面板的钢结构A=300 mm;t为混凝土桥面板的厚度(单位:mm)

2.2.5 汽车荷载

汽车活载采用公路-I级汽车荷载,横桥向考虑偏载布置,即车道荷载在满足车道间距的前提下尽可能往桥面一侧布载,车道横向折减系数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取值。纵向根据各关键截面选择最不利均布荷载qk和集中荷载Pk的加载位置(图7),其中工况Z1~工况Z5分别对应关键截面1~5的最不利加载情况。

图7 车道荷载纵桥向布置

3 计算结果及分析

针对5×30 m和5×35 m两种跨径,分别取不同梁高进行建模,并对板件尺寸及厚度进行调整,保证不同梁高模型的关键截面应力水平相近,使配板结果具有可比性。调整优化后各梁高对应的板件尺寸如表2、表3所示。

表2 5×30 m跨径优化后各梁高板件尺寸

注:A~I如图4所示代表5×30 m组合梁不同梁段。

表3 5×35 m跨径优化后各梁高板件尺寸

注:A~I如图5所示代表5×35 m组合梁不同梁段。

两种跨径桥梁边跨跨中挠度及单位面积用钢量随梁高的变化如图8、图9所示。图8(a)、图9(a)表明,由于梁高的增加使结构刚度增大,边跨跨中挠度随着梁高的增加逐渐减小,且基本呈线性关系,均远小于《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JTG D64—2015)第4.2.3条规定的简支或连续板梁L/500的挠度限值。

图8(b)、图9(b)表明,单位面积用钢量随着梁高的增加而减少,但当梁高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用钢量的下降速度明显放缓。结合表2、表3可知,随着梁高的增加,上下翼缘的宽度减小,但为满足钢梁上翼缘剪力钉布置需要,其宽度不可无限制减小,因此若梁高继续增加用钢量势必出现反弹。此外,出于城市桥梁对桥下净空的限制,梁高的增加会导致路面垫高、引桥加长等一系列附加成本,对桥位处的通行视线和景观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终分别选择1.9 m和2.1 m作为5×30 m和5×35 m两种跨径的双主梁钢板组合梁桥的推荐梁高。

图8 5×30 m跨径跨中挠度及用钢量随梁高的变化

图9 5×35 m跨径跨中挠度及用钢量随梁高的变化

4 结论

(1)对于中小跨径钢-混组合桥梁,跨中挠度及单位面积用钢量均随梁高的增加而减小。其中挠度的减小与梁高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关系,而用钢量的减小速度随梁高的增加逐渐放缓。

(2)当梁高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截面开始受构造要求、视觉效果和城市空间等因素的限制,梁高产生的刚度和经济性的优势逐渐消失。

(3)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最终分别选择1.9 m和2.1 m作为5×30 m和5×35 m两种跨径的双主梁钢板组合梁桥的推荐梁高。

猜你喜欢

钢量梁桥跨径
多跨曲线连续梁桥结构受力及稳定性分析
大跨径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施工技术
山区峡谷大跨径桁式钢管混凝土施工工艺浅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节约用钢量的方法分析
杆系结构优化设计模型的快速评估方法
关于单、双向板梁板用钢量的对比分析
山区高速公路中小跨径桥梁设计
主跨 180 m 公路钢 - 混混合连续梁桥设计分析
桥面铺装层对中小跨径桥梁基频影响分析
弯梁桥受力特性计算分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