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叙事类习作中“样例”的有效开发及运用策略

2020-04-07王玙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作文训练开发应用小学语文

王玙

摘要: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叙事类习作为例,对“样例”在习作课堂上的应用与创新作了研究。通过“样例的开发”“样例的应用”等策略的构建实施,充分发挥“样例”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训练  叙事类习作  开发应用

一、“样例学习”应用于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样例学习”就是让学生通过研习课文(或范例)这一“样例”而习得写作的方法。“样例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指导比较随意,不具针对性

大多数教师存在着贪多求全心理,忽略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具有的特点,难以根据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精心设计练笔,只是简单地呈现范文,从而造成学生机械化写作。

2.指导方式简单,不具体验性

从本质上分析,习作指导需要关注学生的体验,但是实际上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习作知识、方法直接灌输的方式。课堂实践教学方式过于简单,忽视了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从而导致习作指导效果不佳。

3.评改形式化,不具有效性

教师对习作的评价是学生作文的风向标。分析当前小学习作评改课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不同阶段小学生的习作训练着力点,甚至是违背了随堂练笔的重点与难点初衷,在进行习作训练过程中不具一惯性。此外,也存在着只评不改问题,使得作文评改课成为一种形式。

二、叙事类习作中“样例”的开发

以苏教版为例,小学语文教材中针对作文的编排,以记叙文写作训练为核心,侧重于“叙事、写人以及描景”一类,尤其是叙事与写人的文章占据了大量篇幅,而写人、叙事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叙事类文体的讲解,帮助学生夯实作文基础。

1.“样例”的开发基于教材的训练体系

针对“样例”的开发,必须明确小学阶段叙事类习作教学基本目标,并对其进行细化,从而突出“样例”开发的作用与价值。当小学生步入四年级后,他们的思维就会迈入到认识阶段,所以教师应该关注学生认识事物本质能力的培养,而在语言训练方面应该侧重于篇章结构,促进思维与语言的深度融合。针对习作“样例”的有效开发,不仅要求教师以习作训练序列为基准,也要对课文“范例”具有的各項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开发出“样例”具有的特殊点,以最大限度地彰显“样例”的价值。

2.“样例”的开发基于丰富多元的途径

在进行“样例”开发时应该追求与习作目标的有机融合,探寻教材内外和单元习作相衔接的训练点,如随文练笔、语言规律、多文本比照等。基于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样例”的多元化开发,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习作模仿案例,激活学生写作思维,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1)基于课文内容的“样例”开发。从本质上分析,每一组的课文和单元习作之间都是密切关联的,而且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是再好不过的习作范例。所以教师需要深度研读课文,确定课文阅读和写作之间的结合点。

(2)基于课外资源的“样例”开发。在开发“样例”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和单元主题相符合的各种阅读材料,有时还会涉及一些影视资源。基于此,应该以习作训练点作为切入口,适当地渗透与习作内容、方法有关的材料,从而启发学生的写作思路,学习与积累更多的写作手法与写作语言。

(3)基于学生习作的“样例”开发。在习作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写出一些精彩的片段,也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都可以作为鲜活的“样例”。围绕着单元习作训练核心目标,深度挖掘学生在习作中的精彩点,从而引出训练点,而且要适度地指出学生在语言表达层面上暴露的问题,然后确定训练点。

3.“样例”的开发基于学生言语表达的生长点

一个单元中与习作目标关联的语言现象有多个,课外引入的资源也很丰富,但是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就需要教师加以选择,进行“样例”的取舍、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起点状况有所了解,而且要瞻顾知识的链接,在学生言语表达的“生长点”上恰当引导,层级推进,促进学生言语的生长。

例如,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的学习重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两篇精读课文均有“环境”和“心理”的细节刻画,以此来塑造人物的品质。但是,两者相比较而言,环境烘托主题,学生接触得早且多,因此,在开发样例的时候,重点选取的点就是“心理描写”。体会廉颇由“后悔”到“纠结”再到“下定决心”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学习“独白式”的心理活动描写并尝试运用。

三、语文叙事类习作中“样例”的应用

1.“样例”的应用要植根于体验、感悟

针对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教学而言,侧重于小学生的真切体验与感受能够使其更深刻地理解习作方法,从而提高习作能力。教师将形式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会大大丰富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手段。学生们在欣赏图片或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丰富了感性认知,从多角度理解和认识课程主题,写作会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课文《螳螂捕蝉》时,该课文改编自一个经典的寓言故事,极具艺术技巧和创造性。许多小学生之前听说过这个故事,觉得都是重复的东西,没什么好写的。实际上,这篇古文蕴含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自然现象拓展到了为人处世的方针策略。为了调动小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我根据课文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组多媒体课件。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样例,在组织创写活动的过程中侧重于体验,有效达到了画面和文字之间互补的目的。此种情况下,分析文本中的具体安排,学生们就能够了解作者的用意,即为了彰显出文本的核心主题,将文字变化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2.“样例”的应用要注意语境的适切性

样例在迁移运用的过程中,要关注语境的适切性,与课文语境相结合是首选。《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课中,小女孩在见到爱因斯坦时,经历了一番“忐忑不安”。《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中,司马迁在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后总是“羞愧不已”,“不敢回头看”。想到史学著作还没有完成,他的心里又激起了热情,“忐忑不安的心才得以安静”。这一处心理描写显然没有《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中的细腻,于是,找准这个相通的点,进行仿写:写一写“我”窃读时“忐忑不安”的心情,适当运用省略号、感叹号、问号,表现“我”既开心又害怕的心理状态。

开发出一个好的“样例”犹如找到一粒饱满的种子,要将其植根于肥力深厚的土壤,还需善用不同形式的阅读,起到培根、护根的作用,让学生经历“再实践”“再迁移”的过程,促进语言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3.“样例”的应用要注重评价的针对性

语言的运用还应注重评改结合,关注学生个性化的语言。“样例”的创新,在于评改的突破。学生个体独立创作之后,教师的讲评是最具体、最鲜活、最有实效的习作指导。这些“样例”来自学生鲜活的练笔,课堂中教师设计“例话”“说话”“写话”这样三个台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由感悟到实践的过程。

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讲述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克服重重阻力毅然回国的故事,中间也讲到了钱学森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品质。针对这一课,在学生写作时教师设计两次练笔,学生对一次练笔进行修改后,评价也采用“二度评价”的方式。其一,师生交流:是否用了“幻象式心理描写”(下限要求,是否运用)?怎么完善(语言表达细致、逼真,甚至奇妙,有吸引力)?教师的评价指标细化,分层实施。其二,生生评价:根据细化的指标,互相评价,评出相应的星级,再作修改。有了课堂上的“二次练笔”“二度评价”,单元大作文中,学生就会下意识地运用“样例”。

参考文献:

蔡长兴.小学高年级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5(2):180-181.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作文训练开发应用小学语文
计算机软件工程的管理和开发应用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科学课堂教学材料的开发及应用
民族地区高中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及应用实践性研究
命题作文训练中的命题方式初探
作文训练的前与后